中国传媒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
2019年暑期班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本辅修/双学位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对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而设置,课程能够与中国传媒大学各类本科专业已有教学内容对接,提供有本校特色的管理学课程,确立宽口径、跨学科、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质,了解和掌握文化产业领域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基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学员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和传媒管理、文创项目策划和执行等相关工作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
1. 招生对象:
校内:本校2018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注意:本校本科在读同学报名暑期班者,须自行确保暑期课程安排与主修专业小学期实践安排不冲突,以免影响主修实践学分。
校外:在校学生,须是2018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2. 招生条件:
校内: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
校外:在校学生要求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社会人员将根据面试考核、工作经历及学历背景等情况综合考量择优录取。
所有校外同学需参加面试。
三、修业年限
两年(校外同学的辅修/双学位学制统一为两年,不再予以申请一年辅修毕业)。
四、免修公共选修课
本校学生所学辅修/双学位学分可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通识教育拓展课学分)。
五、授予证书: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时,授予中国传媒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六、开设课程(见附表2)
七、授课时间
第一学期:2019年8月课堂教学
第二学期:2020年8月课堂教学
第三学期:2020年9月-12月论文写作
(具体课程安排详见开学后的课表)
八、辅修学费
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课程模块与实践模块每学分257元,32个学分合计8224元;毕业设计每学分200元,共8个学分,合计1600元。每学期缴纳的学费根据实际开课学分确定。两年学习的总学费为约9824元。
九、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网络预报名:
6月6日—7月14日,请将《附件1:2019年暑期辅修双学位报名数据表》填好后发送至邮箱
第二阶段现场提交纸质版报名材料:
7月13日—7月14日,所有报名同学须提交以下材料:
打印《附件2:2019年暑期辅修双学位专业报名表》交至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中国传媒大学32号楼103办公室。
本校同学于面试当天提交报名表,无需面试。
非本校在读本科同学面试时还须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彩色证件照1张(制作听课证所用,请务必提交,并在照片背后用铅笔或圆珠笔标明姓名、学校)
3)本科未毕业同学请提交由在读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盖章的在读证明一份(如所在学校无固定模板,可下载附件3中的在读证明模板填写后盖章。如所在学校有固定模板,证明内容中需说明系全日制本科在读);已毕业同学请提交毕业证书与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所有网报同学以现场提交纸质材料为确认报名意向,未及时进行网报的同学,也可现场提交报名表。)
第三阶段面试及录取
1、面试时间:7月13日—7月14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0—17:00。
不能到达现场的同学,可以进行远程视频面试,具体方式再通知。
视频面试同学纸质材料接收地点(只接受顺丰快递,其他快递无法送达学校内且易丢失):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32号楼103 孙老师
电话:010-65783929
2、公布录取名单:7月17日
第四阶段开课:缴纳学费、领取听课证、开始上课
7月18日-7月22日,缴费请见届时具体通知安排
8月1日至8月底上课,领取听课证及课程安排请见届时课表安排
咨询电话:010-65783929
翟老师
李老师
孙老师
更多详情请见教务处网站公告或文管汇微信公众号。如有疑问,可扫码进文管招生咨询群咨询。
十、备注
附表1:专业介绍
附表2:课程设置
附表3:课程简介
附表4:常见问题释疑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
2019年6月
附表1: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介绍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主办发起专业
中国早进行文化产业管理试点专业、培养传媒领军人才专业
贯通本硕博各层次全过程教育体系、高升学率高就业率学科专业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发起专业
教学实践足迹覆盖台湾、港澳、北京、深圳、上海、杭州、西安等各地专业
荟集国家文化产业领域的名师及业界导师等多方资源共同授课专业
建有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编辑部、《文化经济研究》编辑部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
十九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时代,立足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融合性产业不断整合并快速发展,为国家乃至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了活力。然而,文化产业不断结构性调整提升的同时,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却异常缺乏,已然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据悉,纽约文化创意人才占都市人才就业人数总和的比例约为12%,伦敦为14%,东京为15%。而中国文创人才还不到总人口的1%,我国文化产业业界对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提出了强烈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首批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的四所高校之一,见证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从正式设立到迅速壮大的整个发展历程。从2004年设立专业至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国家交叉学科重点培养,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培养对象。根据iPIN中国大学各院系就业大数据显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被评级为A+,在近200所开设高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2018年,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历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四个阶段。现有专职教师30人,已形成由一批知名专家学者领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本、硕、博完整教育体系招生的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团队。
中国传媒大学所开设的辅修/双学位专业,能使学生在学习新闻、影视、动画、广告、外语、文学、工程等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化产业的运营管理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够将主修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局限于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更容易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职业设计和规划,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同时满足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紧迫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自开办以来,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逐步建立起一支学历背景多元、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团队教师的研究方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传播学多个学科领域,学术能力优异,实践经历丰富,能够很好地满足该学科发展对于交叉学科特点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鼓励并大力扶持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骨干教师,着力打造名师品牌,提升教师队伍的社会声望,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迅速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特别注重实践教学部分,在这方面进行诸多尝试,以“围绕专业学习,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原则,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内的学术平台和专业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学生从事文创产品研发、创作和文化项目的策划及管理。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
附表2: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部分课程设置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任课教师 |
教师简介 |
学分 |
学时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考试考查 |
|||||||||||||
|
开学典礼/专业前导课 |
主讲人: 卜希霆 |
文化产业管理学党总支书记 |
|
|
√ |
|
|
|
|
|||||||||||||
合作教学实习实践签约单位代表 |
来自合作教学实践单位代表与来自学校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的任课老师 |
||||||||||||||||||||||
任课老师 |
|||||||||||||||||||||||
1 |
文化产业前沿 |
范周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
1 |
16 |
√ |
|
|
|
考试 |
|||||||||||||
2 |
创意营造学 |
卜希霆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
1 |
16 |
√ |
|
|
|
考查 |
|||||||||||||
3 |
数字创意产业 |
刘江红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4 |
设计产业研究 |
吴学夫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 |
1 |
16 |
|
|
√ |
|
考试 |
|||||||||||||
5 |
演艺产业研究 |
朱敏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
2 |
32 |
|
|
√ |
|
|
|||||||||||||
6 |
公共文化管理 |
刘京晶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 |
1 |
16 |
|
√ |
|
|
考查 |
|||||||||||||
7 |
影视产业研究 |
靳斌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8 |
大数据与文化产业 |
沈浩 |
新闻学院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9 |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更新 |
齐骥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10 |
文化贸易 |
蒋多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
1 |
16 |
√ |
|
|
|
考查 |
|||||||||||||
11 |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杨红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12 |
流行文化研究 |
王青亦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13 |
文化项目管理 |
熊海峰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
1 |
16 |
√ |
|
|
|
考试 |
|||||||||||||
14 |
文化企业管理 |
彭健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
1 |
16 |
|
√ |
|
|
考查 |
|||||||||||||
15 |
国际文化产业研究 |
杨剑飞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秘书长 |
1 |
16 |
|
√ |
|
|
考查 |
|||||||||||||
16 |
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 |
田卉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17 |
日本文化产业研究 |
王文勋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 |
1 |
16 |
|
√ |
|
|
考查 |
|||||||||||||
18 |
管理学原理 |
孟庆顺 |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2 |
32 |
√ |
|
|
|
|
|||||||||||||
19 |
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 |
中国传媒大学及各个合作单位 |
|
1 |
16 |
√ |
|
√ |
|
考查 |
|||||||||||||
20 |
文化产业园区实践/数字创意产品(小镇)/特色小学期等教学实践活动 |
北京/深圳/台湾/港澳/上海/杭州/大连/西安/长沙等多家合作实习实践基地 |
|
2 |
32 |
√ |
√ |
√ |
√ |
考查 |
|||||||||||||
21 |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等教学体验活动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
|
1 |
16 |
|
√ |
|
√ |
考查 |
|||||||||||||
每个学期,我们会聘请学校、业界管理专家、文化艺术界诸多专家学者艺人等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公开课讲座,带给学生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跟每个学期安排的教学实践活动一起,计入学生学时与学分当中。 |
|||||||||||||||||||||||
22 |
毕业设计/论文辅修第2学期/双学位第4学期 |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
|
8 |
|
|
√ |
|
√ |
|
附表3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部分课程简介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课程适合我校各专业学生学习,在培养学生管理者思维与能力的同时,还强化了我校在文化传媒领域的学科特长,教授独具特色的产业管理知识。课程全部精选自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该专业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今年入选北京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辅修专业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富于教学经验,长期授课获得学生好评;同时,亦有来自学校培训学院、研究中心的知名授课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在业界享有良好声誉。此外,我们每个学期还会邀请业界特聘的专家学者来给学生做专业讲座,加强学生对文化产业实践项目的了解,并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方向。增加学生毕业后择业、创业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前沿
通过课程的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点领域相结合,开展对文化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政策的学习。让学生对于我国文化发展中的政策保障和规范有深刻了解,从政策内容、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果等多个层面对文化政策进行学习,理解我国文化发展政策的基本内容框架,掌握我国文化发展政策制定的基本方针、时代演变和具体内容,深刻理解前沿领域内容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具体案例加强文化政策解读和产业应用能力。
文化项目管理
本课程针对文化项目策划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梳理和讲解,主要内容囊括文化项目策划的分类原则和标准、文化项目数据挖掘、项目市场调研、SWOT分析以及文化项目策划策略(产品,价格,渠道)、文化项目计划、管理、实施环节的分析等方面。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项目策划这门课程的理解,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阐明理论的同时,收录了国际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策划方案等一些权威、新颖的案例和相关资料链接;针对文化产业领域新动态进行解读,并结合之前大量文化项目调研与策划过程中所积累的鲜活生动的案例与实战经验,以增强理论分析的丰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希望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从本质上对文化项目策划这门课程和策划的运作流程有一个实质性的理解和把握,谙熟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基本理念与原理,掌握文化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新动态、商业模式的变化及创意方法具体而系统的方面,学以致用,融汇贯通。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城市更新
本课程立足于文化创新,以城市发展为载体,探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内生力量,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分析城市更新中文化空间的演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文化功能的凸显和文化品质的营造。
流行文化研究
本门课程聚焦流行文化,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形形色色的流行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探索这些“下里巴人”背后的通俗美学、意识形态、青少年亚文化、社会抗争、族群冲突、阶层隐喻和性别内涵,以图帮助学生透过这些耳熟能详又光怪陆离的文化万花筒,理解当下的中国社会景象。
公共文化管理
本课程将公共文化管理的一般理论、普遍规律与公共文化服务运作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系统介绍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基本理论、目前的发展现状、国家的发展战略、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本课程教学,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项目策划,包括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特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评估方式等,为学生建立起公共文化管理的理论框架,同时全面扩宽学生的视野,为专业领引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公共文化管理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基本规律、运作流程和管理实践。
影视产业研究
本课程系统研究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对制作、投融资、发行放映与播出、衍生品等环节,以及政策管理与行业规范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同时,基于互联网与新技术的发展环境,关注并解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影、电视产业发展,新技术为影视产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旨在通过对影视产业的内涵外延、理论基础、产业特征及运作机制进行探讨,使学生熟悉产业链环节,了解影视产业发展规律,掌握影视产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技能。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实务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实务》是一门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普通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本课程不仅是研究如何在文化经济的大范畴中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如何有效推进传统经济空间的文化创意化发展。该课程实践性较强,重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念及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创意思维。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文化产业园区的基本概念与双重属性、规划理念与实施路径以及作用方式与评价体系,掌握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之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培养学生对于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演艺产业研究
本课程旨在帮助相关专业学生了解演艺产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前沿动态,拓宽在该行业领域的视野,就演艺产业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的运营管理、展示与传播等进行案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具体领域的管理及实践能力。
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
课程聚焦文化行业及相关领域,系统阐述认知文化行业市场状况、研究市场发展与变化规律、预知市场未来表现的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其市场敏锐度及解决市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文化市场调查的重要性,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并能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重点培养学生较好地开展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技能实践,要求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到实践中确立课业选题或能够根据给定的实际企业项目完成任务。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
本课程旨在帮助相关专业学生掌握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管理、文物建筑利用、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培养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记录、保护、管理、展示以及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课程将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开设文化遗产调查与记录、文化遗产管理与运行、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等递进式案例教学模块,以文化遗产相关应用性科研项目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文化遗产行业实践能力。
结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发展方向与一线动态,拓宽学生在各级文博、非遗、文旅、文化文物创意产品开发等相关行业领域的视野。
国际文化产业热点问题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世界经济的转型与融合,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逐渐成为全球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在经济持续发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作用下,文化产业渗透到金融、科技、艺术、经济等各个方面,需要复合型、跨学科背景的、关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和热点的具有全球视野的文化产业人才。
本课程为学生系统介绍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行业情况和政策环境,以文化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展开对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热点问题的专题学习和研讨。通过对主要文化产业大国的文化产业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探求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教训,促进学生加强对文化产业中外不同发展状况的了解与认知,从而更好地认识与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管理学原理
本学科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类近代史上发展迅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为重大的一门学科。按照当代管理学使命的经典说法,《管理学原理》不仅是研究人们如何正确地做事,而且要告诉人们如何做正确的事。作为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在理论上有较大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管理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和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实践课程与讲座模块
管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是为学生洞开一扇通向管理学的窗户,使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实践摸索,通过学习前人的理论方法,获得学识高度。实践课程模块,则可以使学生能接触社会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和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并终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课程特别设计了“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块,除了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以外,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邀请行业管理者来给学生讲座,或把学生带进企业参观调研,让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
文化产业管理学院近年来分别在台湾、港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西安等地举行了多个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由骨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通过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了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了校外实践渠道;通过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了人才素质。这些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重要管道;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合作的重要平台。
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的教学实践活动还包括:
组织学生前往杭州参加“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参加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创价学会和海峡两岸文创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共同主办的“我的民俗相册”两岸青年摄影比赛总决选等活动。
组织学生前往百度、可口可乐、中影、北京俏佳人传媒公司、艾忒堡西洋艺博馆、长安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电影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公司单位调研、座谈,并参与相关的项目策划宣传实践。
毕业设计模块
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由两个部分组成,学生可以任选其一完成。
一是,可以撰写一万字左右的专业科研论文,参加由专业老师团队组织的毕业答辩;
二是,由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鼓励学生跨学院建组)撰写一个文化产品商业项目的《商业计划书》(该项目必须具有原创性,计划书不少于一万字),并参加答辩。要求该计划书能够反映本专业课程所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成果需达到中国传媒大学“大学生创业大赛”入围标准,成绩将由答辩组老师共同确定。附表4:常见问题释疑
1、 问:我是本校在读的学生,因为时间的关系,如果只学习一年,能否获得辅修证书?校外人员情况呢?
答:可以。参加报名学习的同学,完成一年学业后可以获得辅修毕业证书;完成两年学业的,获得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校外报名的人员目前只接受两年的辅修/双学位报名。
2、 问:参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的学习,对毕业生的学业深造、就业前景等有何作用?
答: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总体定位是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新闻出版、机构,国营及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文化经纪公司、文化艺术团体等单位培养既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力、懂得艺术创作规律和业务流程,又具备较强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能力和经营、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参加文管专业辅修/双学位的学习,为学生开拓更加多元化的学习视角,构建更加科学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未来更可能成长为懂经营善管理的传媒人才,经过我们几年来的追踪调研了解,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很高的竞争能力,就业率为100%;同时也有很多文管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毕业生因为辅修的学习,对该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考取或者正在备考本专业的研究生。
3、 问:我是学校非文管专业的学生,对这个专业并不熟悉,学习该专业是否合适?此外,该专业辅修/双学位目前是否接受校外人员咨询与报名?
答: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辅修/双学位适合学校各个专业的在读的学生报名学习。
我院根据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式,设计了较为饱满的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课程体系,学时较为充分,教学环节设置十分深入,能够较好地与中国传媒大学各类本科专业已有教学内容对接,更好地确立宽口径、跨学科、强能力的培养思路,为学生在知识储备、增加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满足需求。
根据学校的政策和设计,从2018年开始,文管辅修/双学位专业目前接受校外人员的咨询与报名。
4、 问:文管专业的办学力量和教学实践环节的情况如何?
答:2010年,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软硬件条件均有很大提升。2018年,入选北京高精尖学科。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专业的所授课程,全部精选自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自2009年到至今,从辅修办学到辅修/双学位办学,已经连续培养了数届学生,逐渐摸索出适合各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相匹配的教师团队也已经成熟。
此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着“厚基础、强特色、重落点”的建设理念,立足传媒大学的品牌特色和影视行业的传统优势,文、经、理充分交叉,致力于打造优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专业在课程设置和课堂讲授内容上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为了缩短课程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实践基地,如时尚集团、乐视影视、腾讯娱乐、阿里影业等;此外,在专业主题的暑期小学期项目安排上,我专业与北京、上海、深圳、上海、杭州、西安、港澳、台湾等地多方面合作,由专业教师带队调研知名文化产业地标及演出活动,一方面大大加强学生对大型文化产业实践项目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方向。
5、 问:学费是如何收取的?
答:参照我校本科专业收费标准,按学分收取费用。课程模块与实践模块每学分257元,32个学分合计8224元;毕业设计每学分200元,共8个学分,合计1600元。每学期缴纳的学费根据实际开课学分确定。两年学习的总学费为约9824元。
6、 问:我想进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管理辅修/双学位的相关情况,该怎样获取信息?
答:可以关注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官方网站或文管汇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