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及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民事诉讼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能够熟练运用民事诉讼法法的基本知识与理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法学分析。
二、考试内容
1.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1.1 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1.2 民事诉讼的特征
1.3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属性
1.4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2.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2.1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2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2.3 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2.4 辩论原则
2.5 诚实信用原则
2.6 处分原则
2.7 检察监督原则
2.8 支持起诉原则
3.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
3.1 合议制度
3.2 回避制度
3.3 公开审判制度
3.4 两审终审制度
4. 主管与管辖
4.1 民事诉讼主管概述及范围
4.2 管辖概述
4.3 级别管辖
4.4 地域管辖
4.5 裁定管辖
4.6 管辖权异议
5. 诉
5.1 诉的概念与特征
5.2 诉的要素
5.3 诉的分类
5.4 反诉
5.5 诉的合并与分离
6. 当事人
6.1 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
6.2 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
6.3 当事人适格
6.4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6.5 原告与被告
6.6 共同诉讼
6.7 诉讼代表人
6.8 第三人
7. 诉讼代理人
7.1 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种类
7.2 法定诉讼代理人
7.3 委托诉讼代理人
8. 民事证据
8.1 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8.2 民事证据的证明力
8.3 民事证据的种类
8.4 民事证据的分类
8.5 证据保全
9.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9.1 证明对象的概念与范围
9.2 免于证明的事实
9.3 证明责任
9.4 证明标准
9.5 证明程序
10. 期间、送达
10.1 期间的概念和种类
10.2 期间的计算
10.3 期间的延误和延展
10.4 送达的概念与特征
10.5 送达方式
10.6 送达的效力
11. 法院调解
11.1 法院调解的概念与性质
11.2 法院调解的原则
11.3 法院调解的程序
11.4 调解书及调解的效力
12. 普通程序
12.1 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12.2 普通程序的基本程序阶段
12.3 撤诉和缺席判决
12.4 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13. 简易程序
13.1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13.2 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
13.3 对小额案件审理的特别规定
14. 第二审程序
14.1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14.2 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14.3 上诉案件的审理
14.4 上诉案件的裁判
15. 特别程序
15.1 特别程序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
15.2 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
15.3 宣告失踪案件的审理
15.4 宣告死亡案件的审理
15.5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
15.6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
15.7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
15.8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审理
16. 审判监督程序
16.1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16.2 基于检查监督权的抗诉提起再审
16.3 基于诉权的申请再审
16.4 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
17. 民事裁判
17.1 民事裁判的概念和类型
17.2 判决
17.3 裁定
17.4 决定
18. 执行程序
18.1 执行程序的原则和一般制度
18.2 执行开始
18.3 执行措施
18.4 暂缓执行、执行中止和执行终结
三、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5*6=30
简答3*10=30
论述1*40=40
四、参考书目
《新民事诉讼法原理与适用》张卫平、李浩,人民法院出版社
原标题:2019年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加试大纲-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