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Modern Chinese)
建议教材:《现代汉语》,齐沪扬,商务印书馆,2007年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系统讲授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代汉语语言事实的素养,提高学生准确、熟练运用现代汉语交际的能力,促进学生懂得、理解现代汉语使用规范的意识。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本课程侧重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解析,提示教学难点、重点以及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这样既遵循了天华学院“专、通、雅”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也与天华学院提出的“16条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相契合。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语言与语言符号
(1)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3)文字是记录符号的符号
(4)语言符号的特点
第二节汉语与现代汉语
(1)汉语(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2)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雅言——通语——官话——国语——普通话)
a.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
b.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头形式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形成的条件
(5)现代汉语方言
a.方言的概念与成因(分话说、交融说)
b.汉语方言的分区(七大分区、十大分区)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
(2)词汇方面
(3)语法方面
第四节汉语分期
第五节现代汉语的地位
2.教学要求
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的重要性;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念;知晓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理解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初步认识汉语方言的分布及其特点;知道汉语的分期与现代汉语的地位。
第二章 语音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a.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b.生理属性(提供发音原动力的肺和气管、作为发音体的喉头和声带、作为共鸣器的
口腔。鼻腔、咽腔)
c.社会属性(民族特征、地域特征、系统特征)
第二节语音单位
(1)音素
a.元音(概念、发音特点)
b.辅音(概念、发音特点)
c.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2)音节(概念、分析方法)
(3)声母、韵母、声调
(4)音位
a.音位及其归纳方法(元音音位、辅音音位)
b.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c.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
d.音位与音素的关系
第三节记音符号
(1)记音方法(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拼音字母)
(2)汉语拼音方案
a.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b.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
c.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
(3)国际音标
第四节声母
(1)声母的发音
a.声母的发音部位
b.声母的发音方法
c.声母的发音方法
d.普通话声母的特点
(2)声母辩证
第五节韵母
(1)韵母的分类
a.按韵母的构成情况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韵母)
b.根据韵母开头的介音分类(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2)韵母的发音
a.单元音韵母(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
b.复元音韵母(二合元音、三合元音:韵头、韵腹、韵尾;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
c.鼻韵母(前鼻音、后鼻音)
(3)韵母辩证
第六节声调及其变异分析
(1)普通话的声调
a.调值(绝对音高、相对音高;五度标记法)
b.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c.调型
(2)古今调类的演变
(3)普通话的音变
a.变调(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七、八”的变调、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b.轻声
c.儿化
d.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音节及其结构分析
(1)音节的结构及其分析
a.普通话音节的结构
b.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析
c.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2)普通话音节的组合规律
2.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的国际音标作为调查和学习语言(方言)的手段;建立规范的普通话语感,并能切实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为今后其它语言学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从发音和书写两方面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其拼合规则;掌握普通话的音位;熟悉轻声和儿化;利用语音手段提高普通话朗读技能。
。
第三章 文字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文字概述
(1)文字及其类型
a.文字
b.文字的类型(表音文字、表意文字)
(2)汉字的起源及其特点
a.汉字的起源
b.汉字起源的时代
c.汉字的特点
(3)汉字和汉语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的演变
a.甲骨文(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b.金文(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c.篆书(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d.隶书(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e.楷书(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f.草书(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e.行书(产生时间、特点、例字、影响)
(2)现代汉字的形体(印刷体、手写体)
第三节汉字的构造
(1)汉字的结构单位
a.笔画(定义、永字八法)
b.部件(定义、类别、名称)
c.偏旁
d.部首
(2)汉字的笔顺
(3)汉字的构造方法
a.古汉字的构造方法(六书)
b.现代汉字的构造(造字法、形声字的作用与局限)
(4)汉字的结构方式
2.教学要求
了解汉字的性质和作用;熟悉汉字的基本结构;了解汉字改革的原因及历史;了解汉字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了解汉字是表义体系的文字及它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的作用;掌握汉字的“六书”体系;理解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及演变中的重要变革;掌握现行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单位与汉字的笔顺;了解汉字的构造方法。
第四章 词义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词义的属性
(1)词义的特征
a.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b.概括和具体的统一
c.明确和模糊地统一
d.稳固和变异的统一
(2)词义的构成
a.理性义
b.附加义(评价义、语体义、形象义)
c.使用义(搭配义、句法义)
第二节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及其使用范围
(2)多义词及其义项分类
a.多义词产生的动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b.多义词义项的分类(本义与基本义、隐喻义与转喻义)
(3)多义词与同音词(区别)
第三节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
a.同义词的属性和类型
b.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
(2)反义词
a.反义词的属性
b.反义词的类型
第四节本族词和外来词
(1)本族词的构成
a.基本词汇的特点
b.一般词汇的构成
(2)外来词的形成
2.教学要求
了解词义的产生和构成;明确同义词的辨别手段和反义词的对应关系;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部分;熟悉熟语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词汇和词义的演变发展途径。掌握词义的本义、基本义和派生义之间的关系;义素分析是了解和把握词义的有效途径;同义词之间的意义差别类型及其在辨析同义词时的作用;反义词的类型及其功能比较;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构成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和行业词属于一般词汇;熟语由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组成,它们有各自的特点;词汇和词义的演变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演变。
第五章 语法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语法属性与语法单位
(1)语法属性
a.什么是语法?
b.语法的属性
(2)语法单位
a.语素
b.词
c.短语
d.句子
第二节词的构成
(1)语素的分类(实语素与虚语素、词根语素与附缀语素、自由语素与不自由语素)
(2)词的分类
a.单纯词(连绵词、外来词)
b.附缀词(前附缀、后附缀)
c.复合词(联合式、偏正式、述补式、述宾式、主谓式、连动式、兼语式)
第三节词的分类
(1)汉语词类
a.划分词类的标准
b.汉语的词类系统
(2)实词类
a.实义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b.小品词(方位词、趋向词、助动词)
c.抽象词(数词、量词、代词)
d.分类词(副词、区别词)
(3)虚词类
a.关系词(连词、介词)
b.辅助词(助词、语气词)
第四节短语结构
(1)词与短语
a.韵律词
b.离合词
(2)结构类型
a.基本结构类型(联合短语、偏正短语、述补短语、述宾短语、主谓短语)
b.特有结构类型(同位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c.标记结构类型(量词短语)
第五节句法成分
(1)主语和谓语
(2)宾语和补语
(3)定语和状语
第六节层次分析
(1)层次分析的方法
(2)特定结构的切分
(3)多义短语的分解
第七节单句解析
(1)常见句式(把字句、被字句、判断句、存现句、重动句、双宾句、话题句、无主句、连动句、兼语句)
(2)基本句类(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
第八节复句解析
(1)联合复句(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
(2)偏正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转折复句、让步复句)
(3)多重复句
2.教学要求
了解语法和语法学的关系,掌握语法单位的类别及其概念(语素、词、词语和词汇,理解词汇的构成,掌握单音词和复音词、单纯词和合成词、词根和词缀、复合词、派生词),理解词的分类,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具体类别与各自的语法特点,了解拟声词和叹词的特点,理解词的兼类与活用,理解短语的结构类别与功能类别,熟练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复杂短语层次结构,掌握主要的句法成分及其区别(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熟练分析句子的句型,掌握基本的句类与常见的句式,对于句子的变化(倒装、追加、省略)要做到能简单运用,理解一般复句与紧缩复句,并且能简单分析复句的层次与结构关系。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