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方式 | 招生单位自命题 | 科目类别 | 初试 |
满分 | 150 |
考试性质 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植物生理学考试是为招收理学类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植物生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的考生。 |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植物生理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
试卷结构 (一)植物生理学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 考试范围 分数比例 绪论 4 % 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26 % 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变 12 % 植物生长和发育 50% 植物的抗性生理 8 % 合计 100 %
(二)试卷的结构 考试题型 分数比例 英文名词翻译及解释 20% 填空 35% 判断 20% 问答 75% |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篇 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3、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的途径和动力 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气孔蒸腾的机理及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5、作物的需水规律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及其生理作用 2、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3、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4、无机养料的同化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过程(I):光的吸收(原初反应) 2、 光合作用的过程(II)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3、光合作用的过程(III):碳同化C3途径、C4途径、景天酸代谢(CAM)途径、光合作用的产物 4、光呼吸:光呼吸的途径;光呼吸的生理功能;C3、C4与CAM植物的光合特征比较 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第二篇 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2、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线粒体上的末端氧化酶、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 3、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 4、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5、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
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不考)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1、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 2、韧皮部装载途径 3、韧皮部卸出 4、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5、同化产物的分布规律
第三篇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七章 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 1、信号和受体的概念 2、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换途径 3、信号的第二信使及其作用 4、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1、植物激素、植物生长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2、生长素类:生长素类的种类;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吲哚-3-乙酸的生物合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3、赤霉素类: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4、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的种类;细胞分裂的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5、乙烯:乙烯的分布、生物合成和代谢;乙烯的信号转导途径;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脱落酸:脱落酸的化学结构;脱落酸的信号转导途径;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第九章 光形态建成 1、光形态建成的概念及光的受体 2、光敏色素的性质 3、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1、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2、细胞生长的生理 3、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以及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 4、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5、植物运动的种类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1、植物幼年期的特征 2、春化作用:春化作用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时间、部位和刺激传导;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变化 3、光周期现象:光周期反应类型;临界日长;光周期诱导和光信号的感受和传导;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 4、花器官形成与开花:成花诱导途径;影响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第十二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1、种子成熟生理:主要有机物的变化;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2、果实成熟生理:果实的生长;呼吸跃变;肉质果实成熟时色、香、味的变化;果实成熟时植物激素的变化 3、植物休眠的生理: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延存器官休眠的打破和延长 4、植物衰老的生理: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衰老的原因 5、程序性细胞死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发生的种类 6、植物器官的脱落:脱落时细胞及生化变化:脱落与植物激素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1、抗性生理通论:逆境和抗性概念;逆境对植物的伤害;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2、植物的抗冷性: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冷害的机制;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 3、植物的抗冻性: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冻害的机制;内外条件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 4、植物的抗热性:高温对植物的危害;热激蛋白;内外条件对耐热性的影响 5、植物的抗旱性:干旱对植物的伤害;作物抗旱性的形态、生理特征;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
备注 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参考书: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武维华主编,植物生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