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实验》 : 1.服装材料的纤维原料认识与鉴别 服装材料的原料鉴别是确定服装质量优劣的主要依据。鉴别服装材料的主要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鉴别法、溶解鉴别法、熔点鉴别法、密度梯度法、红外光谱法、系统鉴别法等。各种纤维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和纵向外观形态。本实验使用双目显微镜和纤维细度仪CU-2观察和认识各种纤维的表面形态及其特征,并画出其表面形态。同时了解双目显微镜的构造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特征和内在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认识并区别各种未知纤维。通过实验掌握鉴别纤维的几种常用方法。 2.服装材料的物理指标检测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材料的更新速度更快,向着高品质、新颖、奇特、美观和舒适发展,以适应服装潮流的变化。这就意味着除了要求服装材料具有优良的外观品质外,还对服装材料的尺寸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服装材料几个主要的物理指标的内涵,掌握检测服装材料几种物理指标的方法,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对所检测的服装材料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做好服装材料的选择、排料及裁剪工作。 3.服装材料的外观形态实验 不同的服装材料有着不同的外观形态,各类服装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材料本身的性能和使用要求决定的。在服用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容易造成形态的变化,材料的悬垂性、刚柔性、折皱性、起毛起球性、起拱性、抗抽丝性,洗可穿性等,这些都是服装材料在服装服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观形态特征。 通过本实验了解服装材料的抗皱性和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 4.服装材料的耐用性实验 织物的力学性能即织物抵抗破坏或淘汰的能力。它是织物的基本性能。织物经过穿用、洗涤、收藏保管等环节,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织物的耐用性在传统中,我们主要探讨的是它被破坏后所引起的耐用性。影响织物的耐用性的诸多因素在我国才开始进行研究,本实验仍以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模拟材料损坏的环境,其中基本的是材料在拉伸、弯曲、摩擦等机械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与状态,包括一次或反复多次的作用,其中主要是一次性破坏,主要有拉伸断裂强度、撕裂强度、顶裂强度、磨损强度。通过实验了解织物的耐用性能指标和影响织物耐用性能实验结果的因素,会熟练地使用电子织物强力仪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熟悉织物耐用性的测试方法和多功能强力仪的结构与操作使用方法,了解影响织物耐用性能的各种因素。 5.服装材料的通透性实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织物的舒适性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舒适性虽然是一个广泛、模糊而复杂的心里概念,但人们在使用织物的过程中确实能体会到舒适性的真实内涵。舒适性通常分为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及美学舒适性。 热湿舒适性是指通过织物(服装)的热-湿传递作用,使人体在变化的环境中能获得舒适满意的感觉。具体内容包括织物的热传递性能(隔热、保温、导热、散热)和湿传递性能(透湿、透水、透气等)。 通过实验了解织物透气仪和透湿仪及芯吸效应仪的测试原理及,掌握服装材料通透性的测试方法,了解影响服装材料通透性的因素。 6.服装材料的变形性实验 服装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是服装材料在穿着、洗涤、储存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度的缩短或伸长性能。缩水是其中受关注的想象之一。导致服装及服装材料产生变形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有:拉伸变形、压缩变形、剪切变形、折皱变形、起拱变形、洗可穿性、热收缩、湿收缩等。 本实验针对具体服装的用材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试,以便熟悉和掌握服装材料的变形知识,在选材时保证必要的变形与避免不必要的变形。通过实验掌握织物的收缩变形的测试方法,了解织物产生收缩变形的原因,根据织物收缩前后的尺寸变化,求得织物的收缩率。 7.服装材料的色牢度检验 服装材料的用途不同或加工过程不同,它们的牢度要求也不一样。例如,作为内衣的针织物与日光接触极少,洗涤的机会却很多,因此它们的耐洗牢度要好,而对日晒牢度要求并不高;为运动员缝制运动服的材料则必须具有较高的耐日晒、皂洗和汗渍的色牢度。 通过实验掌握服装材料色牢度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了解影响织物色牢度的因素。 8.服装材料的风格测试 织物风格是一种感觉效应,是织物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下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织物风格的评定方法有两种,即主观评定法和客观评定法。客观评定主要是通过悬垂性和硬挺度的测试。 通过实验掌握织物风格的测试方法并分析影响织物风格的因素。 9.服装面料二次创意设计 掌握面料二次创意设计的技巧与制作方法。根据服装的风格需要进行服装面料二次创意设计并能完成服装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