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化学
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师范教育发展战略和安徽省教师教育改革要求,立足合肥,服务安徽,面向省内基础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科学教育理念、扎实专业知识、过硬教学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工作的优秀中学化学教师。
毕业要求:
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4个方面凝炼教师核心能力素质,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 8个二级指标。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并在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经过长期的探索,化学专业已取得一定的办学成绩,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色和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师协同保障师范培养。本专业共15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拥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获批省名师(大师)工作室1个。“化学(师范)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聘请正高级教师、校友江乐霄和合肥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刘亮荣以及安徽省教坛新星鹿钰锋等十多位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全面融入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制定、理论实践课程教学等多项工作。化学(师范)人才培养计划获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2)课程体系结构优化完善。构建“三个平台、八大模块”课程体系。《有机化学》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示范项目并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获批省级智慧课堂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出版教材11本,发表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论文20余篇。
(3)实践教育平台不断夯实。我校与合肥市经开区、包河区签订了U-G-S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高校、地方政府及中学共建有附属实验中学,本专业选派2位教师前往中学挂职副校长,并建有两所省级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专业拥有省级化学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校内外双导师化学师范生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2019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4)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本专业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化学教学、研究和管理人才。近年来,学生获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黄晓宇同学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葛妤同学获长三角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学生在其他各类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共计44人次。本专业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教育实习、见见、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二)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特色:师资力量雄厚: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比例为73.7%,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63.2%,“双师”比例占68.4%。教学设施完备,具有完备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产学研紧密结合,科研反哺教学效果明显。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化工生产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和过程研究与开发、化工装置设计与放大等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领域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分离技术、工业催化、化工机械设备、化工设计、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化工、材料、医药、生化、轻工、能源、环保等领域工业部门及科研与设计院所,主要从事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教科研成果:
近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二等奖5项,其中在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该专业本科生参赛作品再获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
(三) 药物制剂
1、系情简介
本专业师资队伍共11人,其中博士学历9人,博士后三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结构合理,年龄梯队完整。本专业拥有固体制剂完整中试线一套;其他药物制剂仪器设备还包括粉碎机、压片机、溶出仪、崩解仪、脆碎度分析仪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各种仪器设备,可以满足各类实验教学需要。
2、培养目标
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主要实践方面的训练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性实验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4、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医药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小康社会的建成,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中国的持续推进,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可从事药物制剂、原料药、化妆品及精细化学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四) 制药工程-中爱合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安徽、面向区域、服务安徽医药产业的升级、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扎实的英语应用能力、解决实际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适应制药及相关企业生产、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及安全用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药学、化学工程、工程图学和电子电工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分析、解决负责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2、掌握数理学、自然科学、工程学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的操作与使用,熟悉工艺流程与设计方法;熟悉国家关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与政策及管理规范。
3、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听、说、写和交流的能力;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了解制药工程学科前沿、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药物制剂技术;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科技开发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实干与组织能力以及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开发和应用研究的综合素质,适应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开发和技术进步需要;具备化工和制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以及新技术成果应用的素质。
5、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近三年育人、科研方面所获荣誉:制药工程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4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发表一类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制订安徽省中药炮制标准33项;获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3项,发表教研论文9篇。近三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共计3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服务,拥有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假期带领学生开展行知学堂活动,获合肥市经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通过扶贫攻坚和社会实践,学生团队获2018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等奖。近三年积极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大赛,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12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25项,发表论文15篇,授权专利2项。近三年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25%以上,四级通过率81%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创业率1%以上,在校生创业入驻校级创业孵化基地1项。2015级中爱合作班的毕业生中1/3学生在国外大学深造。专业于2018年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
主要师资力量介绍:制药工程系拥有教授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0%、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教师占比80%。本专业有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MOOC项目一项。团队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师入选校“136”人才项目工程共6人,其中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双能型”教师12人。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二、三等奖共3项,《药理学》课程的“以知识为食粮以应用为武器”案例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本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专业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重视工学结合与科研转化教学、勇于创新、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年轻团队。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以工程认证促专业建设,借助工程设计大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充分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通过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引入国外先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采取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将爱方和我方课程设置进行融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通过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教材引进,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国际视野。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主要专业实验:化学类、药学类、工程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五) 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合肥、面向长三角地区、服务江淮城市群发展建设,为国家医药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好的从业道德,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分析、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适应药品生产、项目技术管理等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及部门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药学、化学工程、工程图学和电子电工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分析、解决负责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2、掌握数理学、自然科学、工程学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的操作与使用,熟悉工艺流程与设计方法;熟悉国家关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与政策及管理规范。
3、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的基础;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了解制药工程学科前沿、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药物制剂技术;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科技开发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实干与组织能力以及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开发和应用研究的综合素质,适应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开发和技术进步需要;具备化工和制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以及新技术成果应用的素质。
5、具有国际化视野、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近三年育人、科研方面所获荣誉:制药工程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4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发表一类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制订安徽省中药炮制标准33项;获批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3项,发表教研论文9篇。近三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共计3项。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服务,拥有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基地。假期带领学生开展行知学堂活动,获合肥市经开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通过扶贫攻坚和社会实践,学生团队获2018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等奖。近三年积极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大赛,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在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共计12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计25项,发表论文15篇,授权专利2项。近三年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25%以上,四级通过率81%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0%以上;创业率1%以上,在校生创业入驻校级创业孵化基地1项。
主要师资力量介绍:制药工程系拥有教授3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0%、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教师占比80%。本专业有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MOOC项目一项。团队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师入选校“136”人才项目工程共6人,其中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双能型”教师12人。专业教师近三年获校级教学基本功大赛二、三等奖共3项,《药理学》课程的“以知识为食粮以应用为武器”案例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三等奖。本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专业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重视工学结合与科研转化教学、勇于创新、成果突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年轻团队。
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办学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共享,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推动教师和学生进行产学研究工作,承接企业和政府的相关项目,全面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
以化学工程作为专业基础,推进制药工程专业建设,从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师教育经验,拓展药物合成、药物设计和制药工艺学课程,提高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性。
通过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教材引进,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国际视野。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主要专业实验:化学类、药学类、工程类。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