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观经济学。 1、 供求理论。(1)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以及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2)掌握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以及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3)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4)掌握各种弹性的计算及运用。 2、消费者选择。(1)理解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2)重点掌握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3)掌握需求曲线的推导;(4)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5)理解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6)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生产函数。(1)了解生产函数的定义、特点及种类;(2)理解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的含义;(3)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产生的原因及其运用;(5)重点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5)掌握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含义;(6)重点掌握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优组合;(7)理解规模报酬的含义、种类。 4、成本。(1)了解经济学中成本、利润的概念;(2)重点掌握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以及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3)掌握短期各类成本曲线变化的规律;(4)掌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形的原因有什么不同;(5)了解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5、完全竞争市场。(1)理解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2)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掌握厂商追求利润大化应遵循的原则;(4)重点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5)掌握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6)了解完全竞争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7)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6、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理解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含义及特征;(2)掌握垄断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理解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4)理解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5)掌握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及其市场效果。(6)了解寡头市场的成因;(7)理解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6)重点掌握各种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理解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3)掌握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4)掌握要素供给的原则;(5)理解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推导和意义;(6)了解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7)掌握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8、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1)了解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2)掌握帕累托优标准的含义和帕累托优的条件;(3)理解完全竞争和帕累托优的关系,(4)了解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了解社会福利函数和阿罗不可能定理。 9、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了解市场失灵的含义及成因 ;(2)理解垄断导致社会低效率的原因,了解不同情况下政府对垄断的规制方案;(3)了解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与经济效率的关系。(4)重点掌握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对策;(5)理解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产生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学 1、国民收入核算。(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核算方法;(3)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4)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5)了解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6)理解国民收入恒等式。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理解均衡产出的含义;(2)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重点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4)重点掌握乘数理论。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了解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2)理解IS曲线的推导过程及其移动;(3)掌握货币需求的动机及利率的决定机制;(4)理解LM曲线的推导过程及其移动;(5)掌握IS-LM分析模型;(6)重点掌握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4、宏观经济政策。(1)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2)掌握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其工具;(3)理解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了解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5)掌握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及货币供给;(6)掌握货币政策含义及其工具;(7)重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8)理解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含义;(2)理解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3)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分类和政策含义;(4)重点掌握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6、失业与通货膨胀。(1)了解失业的含义及分类;(2)理解失业的经济学解释;(3)掌握奥肯定律的内容;(4)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5)重点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6)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态与政策含义。 7、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1)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2)理解经济增长核算;(3)理解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4)了解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5)了解经济周期的一般知识;(6)掌握乘数—加速数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