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招生年 | 招生院系代码及名称 | 考试科目代码级名称 | 初试范围 |
|
1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2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201 英语一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3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202 俄语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4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203 日语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5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242 德语 | 学校命题,不列考纲。 |
6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634 形式逻辑(含数理逻辑基础) | 词项与概念,简单命题及其推理,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模态命题及其推理,传统逻辑基本规律,归纳、类比与假说,论证,谬误,命题演算,范式,狭谓词逻辑初步。 |
7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6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与世界,实践与世界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及其基本结构,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认识与实践,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真理与价值,个人与社会,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
8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639 自然辩证法基础 | 现代科学的物质观、系统概念和原理、自然界的演化特征和一般规律、科学问题、科学观察和实验、科学推理、科学创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科学解释和预言、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的评价和选择、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的社会组织、技术的本质和方法、技术创新、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自然环境。 |
9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665 宗教学理论 | 宗教的起源与本质、宗教的观念与思想、宗教的感情与体验、宗教的行为与活动、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宗教与诸文化形态之关系、当代宗教问题。 |
10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84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含原著)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和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验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俄、西方、中国的传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
11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845 自然科学史基础 | a 古代部分(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重要贡献);b 近代部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近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地学的发展);c 现代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创立、射电天文学的崛起、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分子生物学的形成、20世纪下半叶的高技术);d 总论(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
12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857 中国哲学(先秦至1949) | 先秦诸子,秦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中国近现代哲学(至1949年)。 |
13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859 西方哲学(古希腊至现代) | 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18世纪法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实用主义(包括新实用主义)、20世纪法国哲学、科学哲学、诠释学、社会批判理论。 |
14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861 宗教史(中国佛教、道教史、基督教史) | 先秦宗教思想;佛教的传入、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概况(至1949年);道教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道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至1949年);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基督教史(早期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与基督教、宗教改革及新教各派、天主教反宗教改革、基督教与启蒙运动、自由派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唐代景教、元代耶律可温教、明代天主教、近代新教、民国基督教)。 |
15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878 高等数学(C) | 高等数学(C):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 |
16 | 2019 | 103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909 伦理学 | 伦理学的定义、研究的问题、意义、研究方法,中、西方伦理的起源,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伦理学的分类,自然法理论,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康德的伦理学,德性伦理,儒家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