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河北师范大学具发展活力的非师范专业学院之一,2014年起确定为省委宣传部与河北师范大学共建单位。学院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等5个本科专业,以及艺术学理论硕士一级授权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3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在校本科生872人,研究生57人。
新闻传播学院总体发展定位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事业为目的的性、应用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 面向现代传媒行业,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具有先进的传播理念、国际视野,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技术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经过十余年的潜心努力,学院现已形成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成果丰富,实践应用行业瞩目的良性发展态势。在教学与科研中亦已呈现出:研究方向清晰、研究重点突出、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式创新等鲜明的特色。
学院围绕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实际需要,本着“突出重点、保证需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开展队伍建设。学院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不断整合资源,凝练学术方向,积累学术成果。以新媒体传播、舆情/舆论研究、品牌传播等为代表的学术团队已初显规模;在一些研究领域形成具有特色和影响的成果:新闻传播实务与媒介发展研究方面,在媒介生态学、舆情监测与分析等方面居于省内领先位置;应用传播与广告实务研究方面,在组织传播领域,与众多行业开展深度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赢得广泛肯定;在快消品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广告自系统研究,也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学院致力于本科教学的改革创新。根据专业特点以及相关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构成的需求,推行14+4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作品生产能力,近年学生优秀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700余项。
学院强化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开展一系列教学与实践的探索:通过实施专业班主任制度构建全新的师生互动交流关系;通过技术型课程实行“线性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开设前置专业技能课程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术午餐、商战特训营、新闻“在路上”田野调查、“拉片”会、播音晨课等开展辅学导学教育,实现教育教学效果大化。
学院遵循学科自身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大力改善教学科研环境。目前学院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建设行业分布合理、门类覆盖齐全。33家省内主要媒体、门户网站、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公司、大中型企业与我院建立了实习合作协议;品牌研究中心、春秋广告学院、藏诺营销学院等7个校内实训平台,成为师生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场所。2018年,河北省广告研究院、河北省文艺评论基地相继落户我院,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
2016年,我院新闻传播综合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拥有融合媒体共享平台、演播厅、4K高清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22个专业实验室、实训室,设备设施与行业高度匹配,可进行全媒体形态的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总面积达4300平方米,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有效保障了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训的顺利开展。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对接,并为学生畅通就业渠道。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涵盖新闻媒体、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传播机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和各大门户网站等。建院至今,近3000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400余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院正以全新的风貌在中国新闻传媒教育的天地间御风而翔!振羽向高天!
1.新闻学专业
一、学制
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掌握新闻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新闻领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媒体、政府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采写编评摄等工作,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二)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掌握广博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四)具备计算机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六)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八)了解并适应传媒事业发展和新媒体的发展需求。
(九)掌握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四、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实务、新闻伦理与新闻法规、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摄影、电视新闻摄像、电脑图文设计、电视新闻纪录片、媒介经营与管理、融媒体新闻、深度报道研究、数字报刊版式创意设计、新闻业务实践等。
2.广告学专业
一、学制
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具备专业调研与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广告全流程的操作能力,拥有市场营销传播和品牌广告传播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符合现代市场环境和媒介生态需求的复合应用型广告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二)掌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掌握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等广告支撑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四)掌握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广告专业调研与数据分析能。
(五)掌握广告自系统的理论与知识,具备广告策划、创意、文案写作、全媒体表现与传播等的能力。
(六)具备营销传播和品牌传播理论与实务综合能力。
(七)具备计算机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主要课程
广告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市场营销学、中外广告史、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公共关系学、广告心理与消费者行为学、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全媒体广告传播、广告经营与管理、品牌管理、品牌实务、创新思维训练、电脑图文设计等。
3.编导专业
一、学制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着眼于发展的学科与产业前沿,旨在培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较高艺术素质与人文修养,掌握、电影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电影的策划、制作和编导能力,能够胜任编导、纪录片创作、频道与栏目策划、节目采访制作以及新媒体音视频作品创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文学修养,了解各门类艺术和中国文学发展基本脉络,熟悉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能够准确运用艺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三)熟悉中外影视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重要导演(编导)及其作品,掌握主要思潮、流派。
(四)掌握、电影以及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正确运用。
(五)熟练使用影视制作器材,熟练使用编辑软件。
(六)掌握策划、编剧、导演、拍摄、后期制作等基本技巧,具有创作完成广播影视以及新媒体作品的能力。
四、主要课程
摄影基础、影视概论、视听语言、电视摄像、影视数字编辑、新媒体概论、电视文艺节目编导、艺术概论、影视剧本创作、影视剧导演、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策划、新闻实务、影视数字合成、数字图像处理、影视三维制作、影视录音、影视剪辑艺术、戏剧艺术概论、影视二维制作、影视三维制作、电视节目导播、中外艺术史等。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学制
学制四年,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立足行业发展,培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具备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与新媒体等相关领域播音、主持、采编、评论、解说等工作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社会职业认同感,具有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系统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
(五)了解和新媒体传播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新动态;
(六)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七)掌握播音、主持、采编、评论、解说的基本技能;
(八)掌握和新媒体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巧;
(九)能够运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编导与播音主持的创作与教育。
四、主要课程
播音主持艺术概论、现代汉语、视听语言、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节目播音主持、新闻评论、口语传播、表演基础、新闻采访、艺术概论、副语言能力训练、配音艺术、话语样式、即兴口语表达、新媒体运营、现场主持等。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