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音乐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音乐艺术理论研究能力并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应是居住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并取得居住国国籍的永久居民;
2.已获国内外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迟须在2018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至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按同等学力报考;跨专业未获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者不准予报考。
3.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4.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研究方向及学制
研究方向及导师:见附件1
学制:三年
四、报名与考试时间安排
日期 (2017年) |
内容 | 注意事项 |
3月9日-4月20日 | 考生邮寄“报名材料” | 1.“报名材料”详见“五、报名材料说明”。 2.特快专递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中国音乐学院国际交流部留学生办公室,邮编100101。 3.考试费用请在“现场确认”时缴纳。 |
5月8日 | 现场确认 | 考生到我校进行现场确认 1. 查验“五、报名材料说明”中规定项目的原件。 2. 3张一寸同一底版正面近期证件照片。 3. 缴纳报名费800元 4. 研究生招办将组织专家对报考人提交的论文、作品及音像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发给准考证。 |
5月10日 | 作曲系跨专业加试 | 硕士研究生阶段为非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的考生如报考作曲系各专业方向需要加试(见附件3)。 |
5月11日 | 公布考试具体安排 | 下午4:00在中国音乐学院新一楼大厅公布考试具体安排和作曲系跨专业加试通过名单。 |
5月12—13日 | 各专业初试 | 初试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1.英、日、德、俄语任选1门(不含听力) 2.主科 3.专业基础课2门(见附件1) |
5月16日 | 公布初试合格名单 | 上午10:00查看结果 |
5月17日 | 各专业复试 | 口试:主要考查考生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报告与考生的整体素质等。 |
5月17日-18日 | 同等学力加试 | 见附件3
|
注:以上各科考试地点均为中国音乐学院
五、报名材料说明
1.各类表格及证件
(1)《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计划报告》原件
(2)《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家推荐书》原件(2份)
(3)《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原件
(4)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我校毕业生不需要提供,同等学力人员如修读过硕士课程,需提交成绩单;如未修读过硕士课程,需提交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单),需加盖所出具院校教务部门公章或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5)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未答辩者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同等学力考生不须提供)
(6)护照、硕士学位及学历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7)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在读单位证明书原件,注明在读研究方向和学号(迟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学术成果
(1)报考音乐学各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音乐声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治疗学)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
①与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2篇且已公开发表(不少于6000字);
②所报考研究方向的学科研究现状及对本学科发展前景看法的报告(不少于 2000字)。
(2)报考作曲技术理论各研究方向(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复调、配器)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
①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应为正式发表且与所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不少于6000字);
②和声、音乐作品分析专业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三重奏以上编制的室内乐作品;
③配器专业须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双管以上编制)。
(3)报考作曲方向的考生须提交本人独立创作的作品不少于3首,其中1首为交响乐队作品(三管或三管以上编制),另外2首可含室内乐、声乐、民乐以及电子音乐等。所交作品应有1首是以音乐会形式发表(可提供音响或音像资料)。
(4)报考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
①学术论文1篇,内容应与表演艺术相关且在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不少于3000字);
②能够代表个人高水平的独唱(或歌剧片段)\独奏(或协奏)音像资料1份(不少于30分钟)。
(5)同等学力考生在提交的论文中,应有1篇相当于硕士学位论文且公开发表的,与所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少于6000字)。
六、体格检查
考生应到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
七、录取
被录取的考生必须按照规定在指定时间来我校报到;应届考生被录取后在入学报到时若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则取消其录取资格。
八、学习及住宿费用
1.新生入学需缴纳学费每学年42000元人民币。保险费600元/年。住宿费一室一厅单元人民币3000元/月,二室一厅房人民币3600元/月。水电气费用自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 邮政编码:100101
中国音乐学院网址:******.cn
留学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10—64887358
附件1:中国音乐学院201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名额 | 考 试 科 目 | 加试科目 |
130200音乐学 | ||||
●音乐学 | ||||
02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 | 杜亚雄 杨 红 |
3 | ①英、日、德、俄语(A卷) ②主科 ③音乐作品分析(A卷) ④中外音乐史(A卷) ⑤口试 |
见附件3 |
03中国音乐史 | 刘 勇 张静蔚 王小盾(外聘) 李方元(外聘) |
①英、日、德、俄语(A卷) ②主科 ③音乐作品分析(A卷) ④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A卷) ⑤口试 |
||
07音乐教育学 | 管建华(外聘)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
09作曲 | 施万春 王黎光 王 宁 姜万通 杨 青(外聘) 张千一(外聘) 赵季平(外聘) |
2 | ①英、日、德、俄语(B卷) ②主科 ③作曲技术理论(见附件2) ④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B卷) ⑤口试 |
|
12复调 | 张韵璇 | ①英、日、德、俄语(A卷) ②主科 ③作曲技术理论(见附件2) ④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A卷) ⑤口试 |
||
13配器 | 王 宁 | |||
●表演艺术研究 | ||||
14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 (双导师制) 彭丽媛(外聘) 王黎光 (双导师制) 邹文琴 黄 虎 (双导师制) 阎维文(外聘) 赵晓楠 |
2 | ①英、日、德、俄语(B卷) ②主科 ③音乐作品分析(B卷) ④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B卷) ⑤口试(见附件2) |
|
15器乐表演艺术研究 | 吴文光(古琴) |
注:1.专业代码01中国传统音乐理论、04西方音乐史、05音乐声学、06音乐心理学、08音乐治疗学、10和声、11音乐作品分析,本年度暂不招生。
2.声乐表演艺术研究方向实行双导师制,即表演导师和理论导师。
附件2:考试科目说明
1.作曲研究方向(代码09)考生的作曲技术理论笔试需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3门中任选1门答题。
复试形式:口试
2.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向(代码10-13)考生的作曲技术理论笔试按照下列规则进行:
(1)和声研究方向(代码10)可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1门
(2)音乐作品分析研究方向(代码11)可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中任选1门
(3)复调研究方向(代码12)可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1门
(4)配器研究方向(代码13)可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中任选1门
复试形式:口试
3.声乐表演艺术研究(代码14)
初试要求:(1)中国古诗词歌曲1首
(2)中国民歌(包括民歌改编或戏曲风格作品)1首
(3)中外艺术歌曲1首
(4)中国歌剧唱段或西洋歌剧咏叹调1首
复试形式:口试
4.器乐表演艺术研究(代码15)
初试要求:自选古琴曲2首(其中至少1首为虞山吴派代表性曲目)
复试要求:(1)近现代创作乐曲1首
(2)虞山吴派代表性曲目1首(不能与初试曲目相同)
(3)口试
5.关于《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专业基础课考试说明:
(1)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代码01)、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代码02)研究方向考《中外音乐史》(A卷,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3个方向的考题);
(2)音乐声学(代码05)、音乐心理学(代码06)、音乐教育学(代码07)、音乐治疗学(代码08)研究方向考《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A卷,从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4个方向考题中任选3个方向的考题);
(3)中国音乐史(代码03)、西方音乐史(代码04)研究方向考《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A卷,从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4个方向考题中选择3个非本人报考研究方向的考题);
(4)和声(代码10)、音乐作品分析(代码11)、复调(代码12)、配器(代码13)研究方向考《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A卷,其中,西方音乐史为必考题;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为3选2);
(5)作曲(代码09)、声乐表演艺术研究(代码14)、器乐表演艺术研究(代码15)研究方向考《中外音乐史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B卷,从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4个方向考题中任选3个方向的考题)。
附件3:加试科目
一、具有硕士学位、报考跨专业的考生需加试的科目
1.音乐学各方向(代码01—08):
(1)和声(2)中西音乐作品听辨
2.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各方向(代码09—13)除已选考1门科目外,剩余2门考试科目为:
(1)作曲方向: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2门
(2)和声方向: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2门
(3)音乐作品分析方向: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中任选2门
(4)复调方向: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2门
(5)配器方向: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中任选2门
3.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代码14—15):
(1)和声(2)论文写作
二、以同等学力报考者需加试的科目
1.音乐学各方向(代码01—08):
(1)政治
(2)和声
(3)中西音乐作品听辨
2.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各方向(代码09—13):
(1)政治
(2)除已选考1门科目外,剩余2门考试科目为:
①作曲方向: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2门
②和声方向: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2门
③音乐作品分析方向:在和声、复调和配器中任选2门
④复调方向: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配器中任选2门
⑤配器方向: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中任选2门
3.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代码14—15):
(1)政治
(2)和声
(3)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主科)
(专业基础课)
考试科目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备注 |
中国古代音乐史 |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 杨荫浏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81年 | |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 | 夏野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1989年 | ||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13年第二版 |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修订版) | 汪毓和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2009年 | |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 孙继南、周柱铨主编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2013年第二版 | ||
西方音乐史 | 《西方音乐史教程》 | 李秀军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13年 | |
《西方音乐通史》 | 于润洋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01年 | ||
《聆听音乐》 | 余志刚、李秀军译 | 三联出版社 | 2012年 | ||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 | 姚艺君 李月红 桑海波 陈爽 赵晓楠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2013年 | |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100问》 | 姚艺君 李月红 桑海波 陈爽 赵晓楠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2011年 | ||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 袁静芳主编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00年 | ||
音乐作品分析 |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第三版) | 高佳佳、赵冬梅编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3年 | |
《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 | 高为杰、吴春福编著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2011年 |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