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光华学院2018年招生简章
校长:张德江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197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教,198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00年2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访问研究。2000年8月至2014年4月任长春工业大学校长,2014年5月开始任长春光华学院校长。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负责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在电气自动化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完成科研课题28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本,编写教材5本。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中国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
兼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学习科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学研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编委,《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审稿专家等社会职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教学名师。
学校概况
长春光华学院,原长春大学光华学院,2000年成立,2004年被教育部首批确认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内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设有商学院、金融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影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足球学院、基础教研部、思想政治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13个院(部),44个本科专业,分属经、管、工、文、艺、理、教育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
师资力量
多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建设了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代表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名师和科研能手。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学校各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优秀课25门,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综合改革项目2个。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现代媒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为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研究团队被评为“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获批为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吉林省大学生养育研究中心”获批为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精益生产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吉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立项培育项目。2017年学校有工程、会计、艺术3个学科成为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培育建设学科。
办学特色
在近20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逐步培育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以“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办学生满意的大学;努力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服务,办社会欢迎的大学”为办学宗旨,走凸显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的治校之路、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的治学之路、“适合的教育”及“养育”的育人之路。为更好地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学校以“让学生获得实惠,让学校赢得品牌”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强化实践、“做中学”为主要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整体育人模式。
构建了以强能力、重素质为特征的优质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以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既适合应用型培养目标,又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二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工程,近两年组织了111门课程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以“两个全覆盖”为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工程,第二课堂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个学生,每个专业都创建了专业社团,为学生课外专业实践搭建了平台;四是以合作教育为依托的培养渠道建设工程,各个专业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五是以六大能力为目标的能力建设工程,针对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设计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六是以养育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工程,以引导学生成为品行优良、素质高尚的人为目标,构建了养育体系,设计了22个好习惯项目,按照自主选择、扬长保底的原则,开展了养育系列活动,使养育蔚然成风。通过实施优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们成长为胸中有志、心中有情、眼中有活、身上有劲儿、腹中有才、伸手能做、张嘴能说,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办学成果
2004年,学校创始人康井山先生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12年,学校董事长康启鹏先生荣获第33届“长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2009年,学校被确认为“吉林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基地”,被国家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学校。2011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非企业评估中荣获“5A级”称号。2013年,学校被命名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1-2017年,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学校被评为“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荣获2017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学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屡获佳绩。近三学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1项,省级奖项136项。如:先后获得中国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红钻奖”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一等奖;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电视旅游节目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省级特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特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省级特等奖;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省级特等奖;第十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特等奖等。
学校遵循“健康体育、兴趣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适应学生特点、挖掘学生特长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近三学年,在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0项,省级奖项71项。如: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赛中包揽了男女团体、男女精英、男女争先赛全部六枚金牌,实现“七连冠”;在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吉林赛区大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在吉林省首届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吉林省第九届攀岩锦标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在吉林省定向越野锦标赛中获女子百米第一名;在吉林省大学生足球联赛中荣获女子足球第二名等。
就业创业
学校以“全员抓就业,全程为就业,全面促就业”为总要求,大力促进就业工作。积极打造全程化就业指导、系统化就业困难帮扶、立体化校园就业市场、常态化就业工作调研、规范化就业管理服务、全员化就业质量提升,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就业态势,大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岗位,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参军、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之路。学校先后与127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了就业基地,注重培养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学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有部分校企合作专业实现了年终就业率100%,高薪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100%;并开通了光华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24小时贴心服务学生就业;连续9年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报告会,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讲座;多次推荐双困生参加省里举办的提升就业能力的培训班,参训学生均表示受益良多。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致力于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影响就业,提升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率及就业质量。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并出台相关文件保障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给予学生指导;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2016年,我校学生参加“吉林省第三届‘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在历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取得“四银八铜一优”的好成绩;在2017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成功立项133项(国家级30项、省级103项)。
学校于2017年5月成立大学生双创科技园。园区包含众创空间、创客咖啡、创客书吧、路演厅、培训室、产品展示与研发中心、新媒体研发中心、电商运营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咨询服务中心。该科技园是集人才孵化、培训指导、电商扶贫、科技研发、创业投资、成果转化与平台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性聚集园区,园区同时为入孵企业提供“八免四扶持”的政策支持,极大程度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大限度对入孵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帮助创业学生实现创业成果孵化。
国际交流
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自成立以来,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新西兰、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台湾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学分互认、短期交流,本科双学位项目及本硕连读项目为我校学生的深造和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校空中乘务、美容美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社会工作、应用韩语专业与韩国多所大学合作,实施“1+2+2”专升本直通车培养项目。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我校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英国及欧洲参加带薪实习和游学项目,推荐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每年平均派遣50名左右在校生赴海外留学。
硕士点建设与研究生联合培养
2017年我校被吉林省教育厅确立为专业硕士立项建设单位,同时涵盖工程、会计、艺术三个立项建设学科。
目前学校分别与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长春大学联合培养会计、电气工程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校内一批优秀教师被聘为联合培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指导。其中我校第一届联合培养研究生已经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为我校搭建起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的平台,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一次重要提升。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积累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为我校本科生继续深造创造方便条件,为未来我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奠定良好基础。
留学与考研
学校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仅2016-2018学年就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等12所大学签署了MOU合作备忘录,开展学分互认、短期交流,联合培养本科双学位项目及本硕连读项目。目前有来自17个国家的148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近年来,学校已有700多人考取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社会服务
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和双创基地这两个平台,组建了电子商务研发与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微金融研究中心、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先后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地市县区完成政府及企业电子商务规划、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转型规划、文创设计与规划、网络运营、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与运营、人才孵化等项目。与蛟河市青创空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运营“蛟河市众创空间”,为蛟河市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科技研发及相关培训服务;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管委会开展全方位文创产业合作,包括文创 产业园区和合作拍摄《讷殷之恋》电影,全面生动地展现了长白山历史上灿烂的讷殷文化,带动长白山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先后与几十家政府、企业签订《产学研项目合作基地协议》,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
学校依托电子商务的优势学科,联合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在加强吉林省电子商务领域、乡村振兴领域研究的同时,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为带动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校企合作
学校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道路,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凌阳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华阳旗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电气信息学院与中兴通讯、中软国际、东软集团、台湾凌阳等企业联合实施“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入学时,学生即可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验室、实训室,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各专业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研制培养方案,科学嵌入课程,部分专业课程由企业一线专家驻校授课。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交叉进行、理论与实践同步实施,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践并轨,真正对接企业技术前沿和人才需求。机械工程学院、商学院等学院的部分专业,组织三、四年级学生到江苏、浙江、广东的企业深入生产一线见习或者短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能力、增长学识。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根据专业特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在校内引入企业培训室,把设计企业的项目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做实际项目来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多种形式、不同深度的校企合作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考生问答
The Examinee Answers
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层次如何?
我校在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国家计划内招生,全国统一录取。
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政策如何?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吗?
1、品学兼优的在校生均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国家助学金(3000元/生)。
2、学校每学期还设立一等奖学金1000元,二等奖学金600元,三等奖学金300元,每学期奖学金占学生总数的12%。
3、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8000元/年)。
4、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校用国家“三金”资助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至今已经资助总额为6808.5万元,资助比例为学生总数的24%。
学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原则如何?
对于进档考生实行“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录取。艺术类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低控制分数线,我校设专业校考的省份,考生须具有我校相关专业考试合格成绩;我校不设专业校考的省份,认可各省相关专业省统考或联考合格成绩,在各省教育考试院按相关规定投档后,择优录取。音乐表演、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表演专业: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专业课分数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分数高的考生。其它艺术类专业: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文化课成绩×40%+专业课成绩×60%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他省份按照文化课成绩×60%+专业课成绩×100%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总分数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专业课成绩分数高的考生。
学校的收费及退费情况如何?
执行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及退费办法,详见我校2018年招生章程及我校《学生退学及休学等费用管理的暂行规定》。
商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商学院创建于2001年,拥有工商管理校级重点学科、吉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吉林省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吉林省管理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7年会计学科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为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107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外聘教师27人,另聘企业专家授课14人。在教师中有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讲师3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中青年教师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60%。拥有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生导师1人。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工商管理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师科研、教研成果丰硕,近年发表论文200余篇,完成省级科研、教研立项4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30余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 20余项。
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遵循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努力培育专业品牌,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引入“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1年校内外实习实训)。采用“任务驱动”、“真实案例”、“学做一体”、“课证融合”、“联合培养”、“学赛结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岗位化阶梯式会计仿真实训、模拟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管理实训、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三位一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校企合作,开办精益生产管理实验班、ERP信息化实验班、全球供应链实验班,致力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在校内建立较为完善的商学实践教学基地--商学实验中心,中心设有五大类实验实训平台:包括跨专业模拟实训中心(精益生产工作坊、模拟政务服务中心、模拟企业园、跨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等);单项专业实训实验室(审计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等);信息化实训实验室(电算化会计实验室、ERP实验室、数字化传输实验室、怡亚通仿真实验室等);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室(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实训室、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室等);旅游管理模拟实验室(导游及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中西餐厅实训室等)等21个实验室。配备教学软件25种。2014年商学院实验中心成为东北师范大学MPAcc实践教学基地。现代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软件网络平台为提升办学层次、实践育人提供了条件保证。
会计学(本科,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开设会计信息化、审计、管理会计等专业方向。学生毕业能在政府、企业及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审计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建有完善的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被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与东北师范大学及长春大学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2017年被批准为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
招生咨询电话: 李老师、 陆老师
财务管理(本科,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财务软件应用、证券投资学、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等课程。开设公司理财和电算化财务管理两个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公司理财、资本运营、财务咨询等工作。校内建有会计及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设精益管理实验班,突出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2017年全省财务管理专业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招生咨询电话: 孟老师
工商管理(本科,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ERP原理与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开设ERP和创业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工商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人力资源、ERP顾问、信息管理等工作。建有ERP实验室、精益生产工作坊和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设ERP实验班和精益管理实验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招生咨询电话: 吴老师
市场营销(本科,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课程。毕业生能在工商、服务、互联网等行业从事市场开发、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工作。校内设有市场营销沙盘模拟实验室、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等。与深圳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开办全球供应链实验班,实行实习与就业对接。建立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长春华阳旗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校外实习基地。
招生咨询电话: 张老师
旅游管理(本科,学制四年,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旅游专业英语、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开设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经营管理等工作。拥有万豪酒店集团、凯悦酒店集团、中国旅行社等实习就业基地。
招生咨询电话: 李老师
酒店管理(专科,学制三年)
主要学习酒店英语、酒店市场营销、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毕业生能在酒店从事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等工作。拥有万豪酒店集团、凯悦酒店集团等实习就业基地。
招生咨询电话: 李老师
空中乘务(专科,学制三年)
主要开设基础韩国语、航空旅游实务、形象塑造和管理、旅游学概论、航空英语、航空广播、航空公司服务营销策略、航空客机结构及安全等课程。借助中、韩两国高校的各自优势,按照“1+2+2”专升本模式联合培养高级航空服务人才。其中,“1”即专科第一年在我校进行语言及专业基础培养,“2”即专科后两年在韩国极东大学航空服务专业学习,通过韩国语入学考试后,升入韩国极东大学航空服务专业本科学习两年,课程全部合格可获得长春光华学院的专科文凭和韩国极东大学的本科文凭。考生语种不限。学生毕业后,由韩国本科大学推荐进入大韩航空、韩亚航空、JEJU航空、TWAY航空、AIRBUSAN、ESTAR航空等韩国国内航空公司以及海外航空公司实习、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0431-84863688或 王老师
金融学院
School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金融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厚德乐学、强能精技”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改变求学者的命运;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建“自立利他、扬清抑浊”的文化氛围,为育人者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坚持“以为求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力将金融学院打造成为社会认可的吉林省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聘任专兼职教师51人,副高级以上教师占比超50%,自有“双能型”教师18人。金融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和经济学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以经济学为学科基础,努力打造金融学专业品牌和国贸双语教学特色,建有国际金融和进出口报关实务两门省级优秀课及多门校级精品课和优秀课,教学教研成果较丰硕。以“应用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为平台,开展“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与吉林省社科院、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的数量和层次在不断提高。
学院以“五一五”工程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构建专业能力矩阵,专业课广泛开展任务驱动、真实案例教学。以“请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的方式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校内建有近千平米的金融综合实验中心,拥有9个专业实验室,配备经济沙盘、外贸实务、金融投资、理财规划等仿真实训平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金融学专业与中国银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专业共建委员会,并聘任优秀业务经理做客座教授,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阿里巴巴集团、优才校行企合作联盟等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保险学、经济学专业同中国财险、中国人寿等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选派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投资学、金融学专业与长春泓沁商贸公司、黎明保险经纪公司等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参加实习的学生经公司考核合格后,可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学院设有“鼎锐金融协会”、“慈航大学生公益联盟”、“百舸协会”等学生社团,全面开展养育工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两年,有100多位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每年均有优秀学生考取研究生,也有优秀毕业生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及知名经贸企业。
金融学(本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掌握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处理能力、金融企业会计核算能力、信贷审核和管理能力、个人理财规划与投资能力,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从事具体金融业务及相关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开设银行实务、理财规划两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姜老师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的高素质经济贸易类应用型人才,学生未来可在商务厅、海关、检验检疫局、银行、外资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等部门从事外贸业务及管理工作。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两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王老师
经济学(本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备纳税申报、税务代理、税务管理能力以及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经济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毕业生能在各类企业、税务(会计)事务所、财政税务等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报税、税务代理、税务筹划、经济分析及预测等工作。开设税务经济、经济统计分析两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周老师
投资学(本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学位)
以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投资的政策和法规,熟悉金融资产投资、企业投资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投资增值创新精神和扎实的业务技能,能在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岗位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重点打造理财投资业界需要的投资操盘手。
招生咨询电话: 张老师
保险学(本科,学制四年,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学与保险学理论功底,并能熟练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在各类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公司、保险经纪人公司、保险公估人公司、保监会、各商业银行等机构从事保险管理、理赔、销售、公估、理财等业务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咨询电话: 孟老师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创建于2000年,现有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学、新闻学、广告学和秘书学,涵盖了两个学科门类,涉及3个一级学科并辐射多个专业方向。各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相互支持、师资共享、携手发展的专业共同体。
全院共有在校学生1600余名,专兼任教师60余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者约占34%,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达95%以上,其中博士后在研1人,博士7人,博士在读1人,东北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2人。学院现有1门省级精品课,5门省级优秀课,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设有心理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心理综合实验室包括基础心理实验室、认知与测评实验室及沙盘治疗室在内的3个独立实验室。新闻传播实验室拥有4个独立教室:非线剪辑实验室、新闻传播综合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以及棚内影像实验室。共有实验设备资产近13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实验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为各类实践实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以“文以化人,学以致用”为原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内教学改革与学生课外活动创新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逐步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在优化学科结构、凝炼专业方向、形学特色、确保人才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在考研、参赛、就业、创业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考研率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新闻传播系的学生几乎达到全员参赛的规模。各专业的就业率均达85%以上,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初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即达10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经成为吉林省内同类院校中的一流人才培养基地。
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写作、语文教学法等课程,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汉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出版、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从事新闻传播、文化宣传、文字编辑、公关策划和教育教学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丛老师
应用心理学(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以及人员素质测评与培训等课程,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心理咨询与治疗、儿童心理教育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任职。
招生咨询电话: 邢老师
广告学(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广告学、传播学、营销学、品牌推广与营销实务等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直通车”教育模式,开设广告策划、广告设计、新媒体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出版、市场传媒、影视传播、企事业单位、文化创意等行业从事广告策划、设计、制作、营销、调研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邸老师
新闻学(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新闻理论、大众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课程,采用理论与实务并重、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型教育模式,开设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平面媒体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新闻媒体、图书出版等行业从事新闻报道、编辑、策划、制作、管理等相关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刘老师
秘书学(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秘书史、秘书心理学、秘书实务、秘书写作、秘书英语、档案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秘书实务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级社会组织中从事行政助理、秘书、文员、内勤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孙老师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高级英语等课程,注重对学生双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建有国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赴美国、韩国、泰国等地带薪实习。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机构和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等相关单位,从事双语教育教学及公共宣传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郐老师
外国语学院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开设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商务英语5个本科专业和应用韩语、社会工作(社会福祉方向)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105人,累计培养毕业生4627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在吉林省教育厅开展的专业综合评价中同类院校排名第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25人,助教3人,外籍教师7人。具有省(市)级优秀、先进称号教师7人,教师获省级教学大赛等奖项4人,吉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获奖5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0项。
赴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访学、留学、工作教师15人。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6篇,编著教材4部,省级课题18项,校级课题10项。学院有省试点专业1个、省十二五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1门、省级优秀课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71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2项国家课题、6项省级课题。省级、校级创业大赛中有4人获奖。近三年,学生平均就业率92.02%,其中部分学生实现了国际化高薪就业。外国语学院毕业生以良好的知识 、能力、素质,在社会上得到了良好的反响。
学院以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优质教育为抓手;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为根本任务;以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为依托;以能力工程建设、落实养育为目标;以“3986”学生工作体系为途径,推进外语各专业优质教育的建设及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通过“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主线、“外语+(相关)专业知识”人才培养途径、“5+3”课程体系,毕业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专业核心能力,与相关专业知识相融合,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
英语(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吉林省英语专业综合评价同类院校排名第三,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由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指导学生考研,近两年平均就业率94.67%。实施“英语+相关专业”,开设语言学、文学、翻译、英语教育、文化、涉外酒店、国际邮轮方向课程,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国内(北京、上海、苏州、东莞)国外(美国、新西兰)“带薪实习+就业”,实现学生国际化高薪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刘老师
日语(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零起点小班授课,基础阶段学习采用“课堂讲授+应用训练+第二课堂”模式,拓展阶段学习采用“课堂讲授+语言实训+相关专业知识”模式。开设翻译、商务、涉外酒店、国际邮轮4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培训基地,建有赴日本参加“短期日语课程”、“家庭访问寄宿”、“企业岗位见习”等各类实践活动的平台,设置对口就业的渠道,并为学生提供国内与国外考研规划与指导。
招生咨询电话: 崔老师
俄语(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基础俄语》课为省级优秀课,我校设有国际商务俄语等级考试考点,教学实行“俄语+相关专业” 培养模式;学生到三亚、上海、青岛等地“带薪实习+就业”,或到俄罗斯国立大学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语言实践,保送优秀学生赴俄罗斯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考研率达14.3%,近两年平均就业率90.4%。开设翻译、经贸、涉外酒店、国际邮轮专业方向课程。
招生咨询电话: 刘老师
朝鲜语(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实行“外语+相关专业”教学模式,开设翻译、经贸、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邮轮方向课程。采用“3+1”、“3+1+2”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后,可赴韩国交流学习1年,或继续读研究生2年。韩国语等级考试(TOPIK)过级率达65.8%,考研率达15.8%。深度校企合作,在国内多地以及在韩国建立语言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覆盖率100%,学生毕业后就业领域广,可实现国际化高薪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许老师
商务英语(本科,学制四年,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跨学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较系统的国际商务知识、掌握商务实践应用技能和项目策划的基本能力、拥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中外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开设跨境市场营销、跨境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方向课程。校企合作,学生到苏州、上海等地“带薪实习+就业”,或参加国际邮轮项目。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过级率达80.95%。
招生咨询电话: 许老师
应用韩语(专科,学制三年)
实行“韩语+相关专业”教学模式,开设经贸、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邮轮方向课程,采用“3+2”(专升本直通车,国内学习3年、韩国学习2年)、“3+2+2”(国内学习3年,韩国学习2年专升本、2年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度校企合作,在国内多地以及在韩国建立语言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覆盖率100%。学生毕业后就业领域广,可实现国际化高薪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许老师
社会工作(专科,学制三年)
本专业与韩国高校联合办学,实行“专业+外语”培养模式。深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覆盖率100%,学生毕业即可高薪就业。采用“2+1”(国内学习2年,韩国或日本带薪实习1年)、“3+2”(专升本直通车,国内学习3年、韩国学习2年)、“3+2+2”(国内学习3年,韩国学习2年专升本、2年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招生咨询电话: 韩老师
电气信息学院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气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共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及电子信息工程6个专业。同时,与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师60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 39人,“双肩挑”教师4人,外聘教师 17人;教授7人,副教授25人,讲师20人,博士7人,硕士33人;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双百人才”2名,省级“春苗人才”1名。近五年,共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38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省级教学奖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8篇。
学院下设省级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西门子先进自动化联合示范中心,共计23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2200平方米,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并建立了中软国际、中兴通讯、东软睿道、凌阳科技、大陆电子、和联科技等20余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1个,拥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3门。
学院自2012年起,分别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凌阳科技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招生、培养到就业,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凡是取得学位的毕业生全部由企业安排实习和就业,入学时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从事对口技术工作,保证就业质量。目前近三届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对口率达到100%,且薪资待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按照“规模适度,内涵发展,校企融合,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高水平队伍建设为关键,通过构建优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科竞争力,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吉林省具有一定特色的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和联凯嘉班,定向培养)
拥有省级高校创新团队及与西门子公司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与和硕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世界500强)开展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奖学金。开设两个专业方向:①电力系统自动化;②电气控制技术。主要学习电机学、电力电子、电气控制、电力工程、电力自动化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在电力系统及生产企业等从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贾老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凌阳科技班,入学签订就业协议)
省级特色专业,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实验室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凌阳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保证高薪就业,主要开设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学习电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在嵌入式系统开发及应用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马老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入学签就业协议)
与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入学时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保证就业质量。开设两个专业方向:①软件工程与服务外包;②移动互联。主要学习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在中软国际等大型软件企业及IT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从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李老师
物联网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入学签就业协议)
与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入学时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保证就业质量。开设两个专业方向:①物联网感知;②物联网应用。主要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在中软国际等大型软件企业及IT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应用、项目管理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王老师
通信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入学签就业协议)
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入学时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保证就业质量。开设两个专业方向:①移动通信工程;②数据通信网。主要学习LTE移动通信技术、光传送网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在通信技术公司和通信工程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管理和网络优化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王老师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校企合作,入学签就业协议)
拥有省级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入学时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保证就业质量。开设两个专业方向:①影视交互;②三维虚拟现实。主要学习交互动效设计、数字短片制作、虚拟现实技术等课程。毕业生主要在互动媒体、新媒体工程、影视后期制作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李老师
机械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2007年,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4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水平较高、实力较强以及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有专兼职教师29人,其中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企业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学位教师9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双能型”教师占90%,承担省级教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教科研论文30多篇。
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理论教学,1年校内外实习实训),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为主线,培养基础工程能力、读图能力、零部件设计能力、现代数控与智能制造能力、检测与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一、二课堂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建立知识、能力、素质融合培养的教学体系。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校内建有吉林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工程力学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金属材料实验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模具实验室、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实验室、机械CAD/CAE/CAM实验室(4个)、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汽车结构实验室,共16个教学实验室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总面积203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近1000万余元。学院所有专业都建有校外实践基地,构成层次分明、科学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与长春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长春晟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吉林省迪思科技有限公司、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春英嘉齿轮有限公司、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春汇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9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学院设有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的培训基地,实施“课证融合”与“学赛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奖47项,分别为: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国家及省级奖项30项;吉林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奖12项;全国大学生三维创新设计大赛获奖5项。特别是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的作品均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在吉林省的同类院校中还是首次。
机械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设有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方向。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模具设计、数控制造、自动化、汽车构造、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工程软件应用等课程。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的培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为高端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推荐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赵老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装备、机械控制与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自动化制造系统等课程。在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学生可以考取机电一体化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高端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培养具有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维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推荐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杨老师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设有机电系统控制技术、传感与测控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控制、机床电器、计算机应用、测试技术等课程。在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学生可以考取机电一体化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企业培养具有机电设备设计、制造、维护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荐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孙老师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汽车检测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保险理赔及评估知识,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基本知识。为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汽车检测、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运输及销售等企业,培养具有汽车制造技术知识、汽车服务知识,掌握汽车营销、汽车保险、理赔、评估及检测等基本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推荐就业。
招生咨询电话: 张老师
电影学院
School of Film
电影学院前身是2009年设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伴随增设新专业于2010年建院。学院设有播音与主持艺术、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表演、戏剧影视文学5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日趋完善。学院设立实验教学中心、校园电视台、戏剧影视创作研究所、印痕工作室等创作工作室、凤凰吉林制作基地、中新社吉林分社制作基地、东北风影视剧制作公司联合创作基地等机构,满足实验和创作需要。
学院现有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50多人,外聘行业专家教师10多人,教授、副教授22人,硕士学位教师达到80%以上。聘请行业专家为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双能型”师资队伍。师生原创作品及参赛作品获多项奖励。学院建成大型演播室、摄影棚、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棚等实验室,并与北影集团、长影集团、吉林电视台、吉林广播电台、中新社吉林分社、凤凰吉林、长春电视台、大庆新闻传媒集团等影视传媒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实习实训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以校行合作“联合创作”模式促进转型发展,促进学生成功成才,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同长春电视台联合创作电视纪录片,在长春电视台播出;创作电视纪录片列为省级转型发展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已由东北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获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同凤凰吉林合作,在学院设立制作基地,承接凤凰网吉林频道的部分创作任务;同吉林广播电台、吉林省卫生厅联合创办的吉林人民广播电台12320健康热线合作,学院工作室承接制作特色医疗机构、名医、养生等短视频;同长春市声色文化传媒公司、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电影《岁月是把杀猪刀》;同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政府合作拍摄电影《讷殷之恋》;同吉林省东北风影视剧制作公司签约,在电影学院建立联合创作基地,合作打造吉林电视台的日播栏目剧,带着实战任务实习。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掌握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在传统媒体及泛传媒领域从事播音主持、配音表演、节目编导、新闻采访、影视节目制作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专业理论课程群、实用播音课程群、配音及音视频制作课程模块、形体与化妆课程模块等为主干。设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表演、影视配音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王老师
编导(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和品味,熟悉作品基本制作流程并具备一定创作能力,能够进行影视剧、电视新闻、电视文艺创作与制作的应用型人才。主干课程为摄像技术、电视专题片制作、剧本写作、非线性编辑等,开设电视编导、节目策划与制作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孙老师
影视摄影与制作(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理论,具备影视拍摄和剪辑等创作能力,能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网络媒体、通讯传媒文化团体从事影视拍摄与节目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以选课方式进入影视摄影或影视后期制作专业方向学习。主干课程为数码影像处理技术、摄影创作、非线性编辑、电视画面编辑、AE特效技术等。
招生咨询电话: 张老师
表演(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有戏剧舞台、影视表演能力的艺术人才。通过学习戏剧、影视、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接受表演艺术基本能力训练,能够具备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塑造及戏剧舞台、影视镜头前的表演等方面的创作能力。能在电视台、电影厂、影视剧制作公司等相关文艺团体从事戏剧影视表演和艺术创作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温老师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具有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戏剧文学、影视创作、导演等方面理论,进行文学艺术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达到独立完成各类影视文学剧本创作的要求。能在电视台、电影厂、影视剧制作公司、各相关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文化传播公司等从事戏剧影视艺术创作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马老师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
School of Visual Art Design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05年,设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摄影4个本科专业,美容美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2个专科专业。专兼职教师队伍中包括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教授。学生管理不仅有专职辅导员,还配备专业教师担任班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行为引导和心理疏导,同时聘请省内高层次“双师双能型”艺术教育专家、学者、教授前来授课。现有视觉传达设计印刷实验室、模型制作室、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环境设计工作室、样板间、艺术作品展厅和电脑设计室,在吉林省高校设计类机房配置处于领先地位。
我院始终秉承“以生为本,养成为先,聚能成才,人才放彩”的办学理念,以“一实两创”为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实、能力强、意识新、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菜单式2+1+1”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两年校内课程学习,一年工作室专业训练,一年社会专业实践)。
我院环境设计专业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好创意设计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吉林省微课设计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产品设计专业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摄影专业在第十二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中荣获纪实类一等奖。
我院教学特色突出“精讲多练”。将手机较好地运用到专业课堂中,进行图像对比,有利地提高学生眼力(“提高眼力法”),把“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走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之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始终贯彻“一搬两带”,把课堂搬到一线、施工现场,进行实际教学,把项目带到课堂,把赛事带到课堂。让“创意带来生意,让智慧带来实惠”,培养学生四个能力(动手能力、项目分析能力、项目策划能力、项目制作能力)。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办学模式,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学三年级即开始“带薪实习”。实施毕业设计带实题、带项目的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指导毕业设计。
建院至今已有毕业生1600余人,就业率达到96%左右,我们在考研方面曾获得全校考研榜第一名。毕业生大部分在一线城市做设计类工作,还有一部分已经走上了教育岗位、企事业单位,多年来取得比较好的培养效果,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在新闻出版部门、影视媒体、印刷行业、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编辑、教学、设计、策划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徐老师
环境设计(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设计基础、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材料材质设计、装饰工程预算决算等课程。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创作、规划、管理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徐老师
产品设计(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产品设计工程基础、产品系统设计与开发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制作方法、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商业摄影等课程。毕业生可在各级企事业单位、大型展览展示机构等相关部门,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作、管理、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徐老师
摄影(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美学、新闻与纪实摄影、电视画面编辑、数码影像处理技术等课程,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影视公司、各级电视台、报社、广告拍摄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工作。开设静态摄影、动态摄影两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高老师
美容美体艺术(专科,学制三年)
主要开设美容概论、美容保健学、美容色彩学、应用皮肤美容、应用形体美容、造型设计、美容展示设计、美体技术、妆容设计、美容治疗、美容化妆品学、计算机和美术、基础韩国语等课程。借助中、韩两国高校的各自优势,按照“1+2+2”专升本模式联合培养高级美容专业人才。其中,“1”即专科第一年在我校进行语言及专业基础培养,“2”即专科后两年在韩国大学美容专业学习,第二个“2”即通过韩国语入学考试后,升入韩国大学美容专业本科学习两年,课程全部合格可获得长春光华学院的专科文凭和韩国就读大学的本科文凭。考生语种不限。毕业生可就职于国际大型美容美体机构、整形医院、化妆品行业、大专院校美容系和形象设计公司等单位。
招生咨询电话: 0431-84863688或 王老师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科,学制三年)
主要学习服装材料、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基础、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剪裁、服装画技法、时装画基础、服装配饰设计、基础韩国语等课程。借助中、韩两国高校的各自优势,按照“1+2+2”专升本模式联合培养服装设计领域的国际型、高素质人才。其中,“1”即专科第一年在我校进行语言及专业基础培养,“2”即专科后两年在韩国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第二个“2”即通过韩国语入学考试后,升入韩国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本科学习两年,课程全部合格可获得长春光华学院的专科文凭和韩国就读大学的本科文凭。考生语种不限。毕业生可在国内外大型服装企业、艺术设计机构、形象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
招生咨询电话: 0431-84863688或 王老师
音乐学院
School of Music
音乐学院于2004年筹备建设,目前设有学前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学3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41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7名,讲师13名, 助教14名,其中专任教师均为研究生学历,外聘教师均为省内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歌舞团、吉林省交响乐团、吉林艺术学院等著名的教授、学者和专家。目前音乐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学生近千人。
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 “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美育为特”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特点、挖掘学生特长。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品德优、素质高、能力强,“一专多能”的音乐应用型人才。
我院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良的教学环境,能很好地满足学院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设有2个音乐厅、舞蹈基本功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数码钢琴教室、学生琴房108间、合唱排练室、电声乐队排练室等。我院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学校专门投资了40余万元建立了150余平方米的音乐与学前教育体验中心,该实验室现为师生研究教法、创新作品、模拟课堂教学使用;还投资160万元建设了电脑音乐原创实验室,专门用于原创、改编音乐、录制歌曲等科研、教研使用。
建院13年来,我院学生曾在2008年随吉林省交响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2009年参加吉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学校庆祝建国60周年歌曲电视大奖赛”荣获一等奖;2009-2011年期间我院学生多次随吉林省歌舞团和交响乐团在国家歌剧院演出;2017年 “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荣获吉林省决赛一等奖;其它省市级获奖80余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院还鼓励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音乐学院对于学生的就业环节极其重视,学生的就业与毕业创作相结合,每年都会邀请上百家用人单位来我院观看学生的毕业演出,演出后当场签订就业协议,目前省内实践基地已发展35家。
音乐学(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中国(外国)音乐史、艺术概论、音乐学概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流行配器法、录音基础、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社会文艺团体、影视工作室、音乐工作室、台等部门,从事音乐教师、音响师、音乐编辑、管理等方面工作。开设电脑音乐制作、中小学音乐教育两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王老师 谢老师
音乐表演(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声乐演唱(美声、民族、流行)、器乐演奏(钢琴、弦乐、管乐、打击乐、民族乐器)、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外国)音乐史等课程,毕业生可在各类艺术团体、音乐培训机构、文化宣传、文化馆(站)、社区文化中心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专业教学、音乐辅导、音乐组织策划等方面工作。开设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两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尹老师 童老师
学前教育(本科,学制四年,教育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习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钢琴、声乐、舞蹈、美术、教学法等课程,毕业生可在各大早教中心、幼儿园、学前机构、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等部门,从事教学、保育、管理、培训等方面工作。开设学前儿童器乐、学前儿童声乐、学前儿童舞蹈、学前儿童美术、学前儿童戏剧五个专业方向。
招生咨询电话: 谢老师 冯老师
足球学院
School of Football
足球学院于2016年成立,设有体育教育、学前教育(足球启蒙方向)2个本科专业及公共体育教学部,负责全校的体育教学、训练及竞赛工作。学院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拥有硕士学历15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助教2人。外聘专任教师24人,分别是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教授、副教授等。足球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学校的“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办学生满意的大学”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一生健康奠基”的教学思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体育教育专业通过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管理人员等。足球启蒙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幼少儿教育、足球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在中小学、体育机构从事教师及教练员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能胜任体育经纪人、体育产业、足球教学与训练及相关的管理工作,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幼少儿足球教育的专门人才。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训练场地环境设施和优良的师资。有人造标准草皮足球场2片,标准田径场1片,室外篮球硬塑场地12片,排球场3片,室外攀岩岩壁1块,体能训练馆2个;室内综合体育馆内含有篮球场、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跆拳道室、健美操室、室内岩壁及羽毛球馆。设有国家体育总局的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光华学院实训基地、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光华学院运动员文化教育基地、GSCA中国体能协会吉林培训基地、吉林省TICK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庙香山滑雪场实习基地和长春市希望高中实习基地。注重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实习、实训及就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学校聘有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能培训、体育管理等方向的客座教授10余人。作为GSCA中国体能吉林省培训基地,学校于2018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初级体能教练员培训班”培训学习,已有60多名学员获得了初级体能教练员资格。学生通过继续学习培训,可以获得中国职业体能教练(C-CSP)、中国健身体能教练(B-CSP)资格。
建院两年来,足球学院在各方面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力求突破以往的足球专业的樊篱。开设了足球启蒙概论、足球情境教学、幼少儿足球教学、足球体能训练、体育经纪人、体育产业等课程,形成鲜明的特色。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亚泰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深度友好合作,实现了场地、师资及学生实习、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合作共建。近年来,学生在各类体育赛事上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获得过第五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特等奖,获得过吉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足球比赛第一名、女子组第二名,赤峰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沙滩足球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2017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赛中包揽了男女团体、男女精英、男女争先赛全部六枚金牌,实现“七连冠”。
体育教育(本科,学制四年,教育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主要学习体育概论、教育学、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冰雪运动、专项体能、专项教学与训练、专项教学演示与训练、专项教学训练与实践、田径、足球基础、雪地足球、幼少儿足球教学、游泳、武术、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健美操、高山滑雪等课程。学生毕业后除从事体育教师工作外,还可以从事足球启蒙教育、体育健身指导员、裁判员、体能教练员、体育产业和体育管理等工作。
招生咨询电话: 李老师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