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是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管理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具有较好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 约20%
简答题 约30%
案例分析 约25%
论述题 约25%
(四)参考书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泓编,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六版),2014.12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的含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必要性。
二、管理思想的演进
(1)中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其现实意义。
(3)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X-理论—Y-理论等;
(4)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计划
(1)计划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2)计划的编制过程;
(3)编制计划的方法;
(4)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四、决策
(1)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2)决策的类型与基本特点;
(3)决策的影响因素;
(4)决策的过程;
(5)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
(6)决策的主要方法。
五、组织
(1)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2)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部门化、集权与分权等;
(3)组织结构类型: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矩阵组织
(4)组织文化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六、领导
(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和联系;
(2)领导方式及其理论:对人的关系和对任务的关心、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等;
(3)沟通的含义和作用:沟通的特点、沟通过程、沟通的障碍及克服、倾听的作用。
七、激励
(1)激励的含义;
(2)激励的过程;
(3)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模式;
(4)激励的方法与技巧。
八、控制
(1)控制的含义、步骤及其重要性;
(2)控制的类型:各种控制的内容、方法和优缺点等;
(3)控制的有效前提和要求
(4)控制的过程:制订标准、衡量绩效和采取行动
(5)控制的方法:财务控制、预算控制、审计控制等。
九、综合分析能力
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结合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
题的建议。
《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经济学是我校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其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微观经济学 60%
宏观经济学 40%
(四)题型比例
1.名词解释 约20分
2.计算题 约40分
3.简答题 约40分
4.论述题 约50分
(五)参考书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五版).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五版).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理论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掌握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一、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言
本章介绍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重点包括: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
(4)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与经济模型的关系。
(5)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6)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区别。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本章的重点包括:
(1)需求的含义、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需求规律。
(3)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4)供给的含义、供给函数、供给曲线。
(5)供给影响因素与供给规律。
(6)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7)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含义。
(8)均衡的变动以及供求规律。
(9)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公式、几何意义、分类以及弹性理论的应用。
(10)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关系。
(11)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12)蛛网模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本章的重点包括:
(1)基数效用论:
①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③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④消费者均衡(数学表达及图示)。
(2)序数效用论:
①无差异曲线的含义、特征及特殊形状。
②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③预算集、预算线及其变动。
④消费者均衡条件(数学表达及图示)。
(3)收入消费曲线、Engel曲线、价格-消费曲线。
(4)价格效应的分解图示,商品的分类(正常品、低档品、吉分商品)。
(5)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关系。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本章是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给定理。本章的重点包括:
(1)企业及其目标。
(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三种具体形式。
(3)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4)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优组合的数学表达与图形)。
(5)扩展线、规模报酬。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本章仍然是分析生产者的行为,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是用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收益是用货币来表示产量。所以,这一章所分析的是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本章的重点包括:
(1)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2)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3)短期总产量线与短期总成本线之间关系。
(4)短期成本分类(七个)与变动规律。
(5)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之间关系。
(6)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定义及图示)。
(7)长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8)利润大化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本章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行为,即厂商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大化。
(1)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
(2)完全竞争市场所要具备的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图示。
(4)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种情形)。
(5)生产者剩余。
(6)完全垄断市场需求和收益曲线,以及长短期均衡条件,图示。
(7)垄断的差别价格及其公式推导和计算。
第七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本章分析厂商在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行为,并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本章的重点包括:
(1)垄断竞争厂商的条件、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2)产品变异与广告的作用。
(3)寡头垄断(具备条件,Curnot模型、拐折线需求模型、*卡特尔、价格领导)。
(4)博弈论基本思想。
第八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第一节介绍各种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是其他各节的基础。第二节论述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第三节是社会分配问题。本章的重点包括: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利润大化与生产要素的需求,成本小化与生产要素的需求。
(2)工资的决定及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3)利息与地租的决定。
(4)超额利润。
(5)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
(6)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本章介绍一般均衡的概念及分析思路,并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本章重点包括:
(1)一般均衡问题的提法。
(2)两个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和图示。
(3)福利经济学简介(福利的概念,Pigou的旧福利经济学基本思想,*Pareto优及Pareto改进,Kaldo补偿原则)。
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讨论市场失灵问题以及政府如何利用微观经济政策进行校正的问题。本章重点包括:
(1)垄断与反垄断政策。
(2)外部影响及其校正措施。
(3)公共物品及公共物品的决定程序。
(4)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制问题)。
(5)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各种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本章的重点包括:
(1)三大产业,GDP的含义及准确理解。
(2)GDP的核算的二种方法。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5)名义GDP与实际GDP。
第十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一章,所论述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即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本章的重点包括:
(1)均衡产出的内涵。
(2)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消费函数的进一步发展(消费函数之谜、Duesenbery的相对收入假定、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定、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定)。
(3)储蓄以及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4)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三、四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及变动。
(5)乘数的含义与各种乘数的定义和计算。
(6)国民收入的调节原理。
第十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本章介绍作为Keynes理论标准解释的IS-LM模型。本章的重点包括:
(1)投资的决定及投资与利率的关系。
(2)IS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移动。货币及其职能、货币计算口径。
(3)Kenyes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函数。
(4)Kenyes的利率决定理论。
(5)Kenyes陷阱。
(6)LM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移动。
(7)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8)非均衡状态以及均衡状态变动分析(应用)。
(9)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本章介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原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实施原理,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功能财政。
(3)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实施原理。
(4)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5)利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本章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讨论AD-AS模型。本章的重点包括:
(1)总需求函数的含义,AD曲线(推导、曲线性质的讨论),利用AD曲线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3)古典模型下的AD-AS均衡分析,Keynes主义的AD-AS均衡分析。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宏现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本章的重点包括:
(1)通货膨胀的含义。
(2)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原因。
(3)通货膨胀后果及危害,通货膨胀的治理。
(4)充分就业的含义。
(5)失业的分类与原因,自然失业的含义。
(6)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失业的解释。
(8)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源泉及因素分析。
(2)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
(4)可持续发展思想。
(5)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6)短周期、中周期与长周期的划分。
(7)各种关于经济周期的解释理论。
(8)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