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污染源按()分类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A.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
B.按污染源的排放方式
C.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
D.按污染源的排放口高度和外形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大气污染源的分类首先是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类的,同时,点源、面源、线源、体源也分别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见导则3.4)。
2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矩形面源调查内容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与11类似)
A.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B.顶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C.面源排放速率(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D.面源长度(m)、宽度(m)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B中的顶点坐标应该为面源起始点坐标。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不属于常规污染物的,也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C.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D.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时,应该根据()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A.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B.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C.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气象条件、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D.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气象条件、污染源布局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 则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B.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评价范围15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C.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应调查评价范围1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D.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1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时,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 )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
A.逐日
B.逐次
C.逐次、逐时
D.逐日、逐次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一级评价项目
B.二级评价项目
C.一、二级评价项目
D. 各级评价项目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包括()。
A.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和区域大地面浓度点三类
B.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两类
C.环境空气敏感点、区域大地面浓度点两类
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区域网格点和区域大地面浓度点三类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答案A中3类计算点的准确名称,并注意3类计算点各自的意义。见导则9.4。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非正常排放情况,需预测全年( A )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大地面小时浓度。
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或逐时
D.长期气象条件下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的其他预测内容,同时要注意与二级评价项目的异同。见导则9.8。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 )。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见导则表8。在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时预测因子为所有预测因子,其他情况则是主要预测因子。
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模式包括()。
A.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B.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C.估算模式、ADMS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D.估算模式、AERMOD预测模式、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模式、ADMS模式和CALPUFF模式。
1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
A.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B.工程分析中确定的源强
C.初步工程分析中确定的源强
D.无组织源的源强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该题考核的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参数选择”: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二、多项选择题
13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污染源分类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以下说法中()是正确的。
A.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B.面源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C.线源的特点是: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D.体源的特点是: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暂无
14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规定,大气污染源分类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以下说法中()是正确的。
A.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B.面源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面源的评价因子源强的单位为:g/s
C.线源的特点是: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D.体源的特点是: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体源的评价因子源强的单位为:g/s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C, D
答案解析:B的错误在于:面源的评价因子源强的单位错了,应该为:g/(s?m2)。本题目的在于强调四种类别的大气污染源评价因子源强的量纲的差别:除了面源评价因子源强的量纲为g/(s?m2),其他3种均为g/s。
15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的正确表述有()。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B.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大影响程度和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C.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远距离D10%
D.Pi<10%且D10%<污染源距离场界近距离时,属于三级评价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答案解析:D.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离场界近距离时,属于三级评价。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大者Pmax:Pmax=Max(P1,P2,P3)。
16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的正确表述有()。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B.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大影响程度和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C. 结合项目的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和非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大影响程度和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D.分级判据涉及两个参数:第i个污染物的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和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远距离D10%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答案解析:B与C比对着看,C中的工程分析结果应该为初步工程分析结果,只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即可,分级时不考虑非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
17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第i个污染物的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Ci/C0i)×109,其中()关于C0i的表述是正确的。
A.C0i是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B.一般选用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C.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
D. GB3095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E.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 E
答案解析:暂无
18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
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B.当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暂无
19 、(多选题)不同评价等级的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不同,以下说法中()是正确的。
A.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B.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二级评价项目可适当减化
C.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相同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
D.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D
答案解析:暂无
20 、(多选题)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评价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C, D
答案解析:暂无
21 、(多选题)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矩形面源调查内容的是( )。
A.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B.顶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C.面源排放速率(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D.面源长度(m)、宽度(m)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C, D
答案解析:B中的顶点坐标应该为面源起始点坐标。
22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规定,下列内容( )是正确的。
A.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改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终排放量
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暂无
23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数正确的有()。
A.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B.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C.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D.三级评价项目应该设置2~3个监测点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暂无
24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步骤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的是( )。
A.确定地形数据
B.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C.确定计算点
D.确定气象条件
E.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A, B, C, D, E
25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是正确的
A.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所有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B.预测因子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C.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
D.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
E. 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主要污染源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
显示答案标准答案:B, C
答案解析:A与B、C与D是对应出现的;E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评价范围的中心区域。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