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糖类物质
第一节单糖
开链结构[差向异构体、镜像对映体(D、L型)、旋光性]、环状结构(α和β型、吡喃糖、呋喃糖、Haworth式)、单糖的物理性质(溶解度、甜度、旋光性和变旋性)、单糖的化学性质(单糖的氧化、单糖的还原、糖苷键的生成、脱水作用、与氨基反应)
第二节 寡糖
双糖的构成、还原性和非还原性、还原糖、非还原糖、蔗糖的分子结构、蔗糖理化性质、转化糖、麦芽糖的分子结构、麦芽糖的空间构型、麦芽糖的理化性质、异麦芽糖的分子结构、乳糖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乳糖不耐症、棉子糖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多糖
多糖、同多糖、杂多糖的概念、淀粉的分布及作用、淀粉分子的结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的理化性质、糊精的呈色反应、糖原的分布及作用、糖原的结构、理化性质、纤维素的分布和作用、纤维素的结构、理化性质
第二章 脂类物质
第一节 脂类
简单脂、甘油脂类[结构、脂肪酸常用简写法、脂肪酸共同特点、甘油的理化特性和应用、甘油三酰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和皂化、氢化和卤化、氧化、酸败、乙酰化)]、蜡的构成、用途、复合脂类[磷脂(甘油醇磷脂、鞘氨醇磷脂)、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脂蛋白(核蛋白类、磷蛋白类、单纯蛋白类)]、萜类、类固醇(动物固醇、植物固醇、酵母固醇、固醇衍生物)、前列腺素
第二节 生物膜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脂质、膜蛋白、糖类)、膜脂和膜蛋白在脂双层两侧分
布的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物质的穿膜运送(被动运送、主动运送、基团运送)、物质的膜泡运送(外排作用、内吞作用)。
第三章 蛋白质
第一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分类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含氮量、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组成分类(简单蛋白、结合蛋白)、根据蛋白质来源分类(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单细胞蛋白)、分子形状(球蛋白、纤维蛋白)、生物功能分类(酶、运输蛋白、结构蛋白、保护防御蛋白、营养蛋白、运动蛋白)
第二节 氨基酸与肽
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的分类(非极性、极性不带电荷、酸性、碱性)、氨基酸的物理性质(色泽、溶解度、熔点、味道、紫外吸收特性)、氨基酸的化学性质(等电点、与甲醛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茚三酮反应、桑格反应、艾德曼反应)、肽的结构与命名、多肽的性质(水解、消旋、颜色反应)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肽段)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分子量、渗透压、透析、胶体性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电泳、蛋白质的沉淀(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酸类沉淀、热凝固沉淀)
第五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蛋白质的水化性、持水性,面团面筋、蛋白质的膨润、蛋白质的乳化性质、蛋白质的发泡性、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结合
第四章 核酸
第一节 核苷酸
核苷酸的组成(戊糖、碱基和磷酸)、嘌呤碱、嘧啶碱、核苷酸的碱基构型与紫外吸收、核苷酸的碱基影响核酸结构、核苷酸的衍生物(NTP、酶的辅助因子、介导细胞信息交流)。
第二节 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碱基组成、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右手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的稳定作用力、三股螺旋、回文序列)、三级结构(核小体)、DNA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 核糖核酸
RNA的结构、RNA的类型、rRNA分类和功能、tRNA的结构、功能,mRNA的结构和功能。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分离提纯
核酸的理化性质(溶解性质、两性解离、酸解、碱水解、分子大小、粘度、紫外吸收、沉降特性)、核酸的凝胶电泳、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第五章 酶
第一节 酶概述
酶的概念、酶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核酶、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酶对底物分子结构专一性、酶对底物分子立体异构专一性。
第二节 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酶的活性中性的作用、构成、诱导契合学说、中间产物学说、酶催化高效的机理(邻近效应、定向效应、底物分子产生张力和变形、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酶活性中性是低介电区域)、酶原激活的概念。
第三节 酶反应的动力学
酶反应速度的测定、酶活力概念和单位、酶的比活力、米氏方程、米氏常数、pH、温度、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作用。
第四节 别构酶与同工酶
别构酶的概念、结合部位、别构酶的活性调节、同工酶的概念、乳酸脱氢酶。
第五节 维生素构成的辅因子
维生素PP与NAD+、NADP+,维生素B1与焦磷酸硫胺素,维生素B2与FMN、FAD,维生素B6与磷酸吡哆醛、泛酸与辅酶A、生物素、叶酸及其辅酶形式、维生素B12与辅酶B12、硫辛酸、维生素C。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生物氧化特点、生物氧化方式(脱氢、加氧、脱电子)、CO2的生成(直接脱羧、氧化脱羧)、生物氧化的酶(氧化酶、脱氢酶)。
第二节 呼吸链
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和其他成分的作用、线粒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的能量的转变
ATP的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及影响因素)、生物体内ATP的循环过程概况、磷酸原及其作用。
第四节 超氧负离子的生成
超氧负离子、自由基、超氧化歧化酶。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
消化过程、降解产物、吸收过程。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糖酵解反应过程(消耗ATP、生成ATP、产生NADH、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的无氧转变、糖酵解能量核算和生理意义、果糖、乳糖和甘露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调节)。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消耗ATP、生成ATP、产生NADH、FADH2、GTP、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CO2)、有氧氧化产生ATP的计算、有氧氧化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方式。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反应过程(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产生NADPH、CO2)、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
第五节 乙醛酸、糖醛酸途径
乙醛酸途径的起点、终点,乙醛酸途径意义,糖醛酸途径的起始点、意义。
第六节 糖异生作用
三步逆转步骤、草酰乙酸的转运、糖异生的调节。
第七节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
糖原分解代谢步骤、酶,合成代谢中葡萄糖活化形式,合成代谢的酶、糖原代谢调节(共价调节、别构调节)、糖原引物。
第八节 其他糖的合成和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
淀粉、蔗糖和乳糖的合成原料、催化酶、合成途径、糖代谢各途径联系的中间代谢物。
第八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食品中的脂类及其消化、吸收和转运
脂类分类、消化过程、脂肪酶、胆固醇酯酶、磷脂酶、脂类转运(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中、低、高密度脂蛋白)。
第二节 脂类的分解代谢
三酰甘油水解、甘油转化、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历程、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α氧化和ω氧化。
第三节 脂类的合成代谢
磷酸甘油的合成途径、脂肪酸的合成(乙酰CoA的转运、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脂肪酸合成酶系及脂酰基载体蛋白、合成步骤)、脂肪酸链延长的地点、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概况(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
第四节 磷脂代谢和人体内胆固醇的转变
卵磷脂的降解过程和磷脂酶、卵磷脂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人体内胆固醇的转变形式(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
第五节 脂类代谢的调节
脂肪组织、肝和肝外组织中脂肪的转运与代谢情况,激素对脂类代谢的调节(脂肪动员激素、抑脂解激素)、脂肪酸分解的调节、脂肪酸的合成调节。
第九章 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第一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氧化脱氨基、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脱羧作用、氨的转运、氨的代谢(尿素循环)、α酮酸的转化(与三羧酸循环的联系)、生酮氨基酸、生糖氨基酸、CO2的代谢、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一碳单位载体、含硫氨基酸)。
第二节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
氨基酸合成的共同特点、氨基酸合成的起始物分族。
第三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核酸的降解、核酸酶、限制性内切酶、核苷酸的降解、嘌呤碱的分解、嘧啶碱的分解。
第四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硫氧还蛋白及其还原酶)、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的合成。
第十章 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意义、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式、DNA聚合反应、DNA聚合酶、复制中DNA的解链和拓扑学变化、引物酶和引发体、DNA连接酶、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DNA的损伤及修复。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原核生物中RNA合成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模板、底物、合成方向、酶、终止子)、真核生物中RNA合成的特点。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遗传密码的概念、遗传密码的特点、遗传密码的阅读、tRNA、rRNA和m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氨基酸的活化、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翻译后加工方式。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与调控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脂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核酸代谢与糖、脂及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第二节 代谢调节控制
酶的定位、酶原激活、酶的反馈调节、酶分子解离与聚合调节、共价修饰与级联放大、辅因子的调节、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结构特点、调控特点、基因转录的激活调节)、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指定参考教材:
谢达平主编,《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