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目标是什么?
我校是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浙江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浙江大学全面负责办学管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作为浙江大学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列入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区建设被列为宁波市重大改革发展项目。学校正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2.2016年招生计划总体安排情况?
2016年面向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北、重庆、四川、新疆、山西、贵州、广西、甘肃、河南等15个省(区)招生,计划3028名,首次面向广西、甘肃、河南省招生。
3.优秀学生如何通过 “立交桥”政策转入浙江大学?
(1)高考入学成绩在各省市(区)第二批本科录取分数线及以上(若有本科二批招生分类的情况,如A、 、C线,要求在A线及以上)的一年级在校学生可申请参加转入浙江大学的“立交桥”选拔考试。(2)选拔考试科目:第1学期数学(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依据浙江大学的相应专业的考数学分析、微积分(甲、乙、丙),文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第二学期(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文科类专业大学英语)。(3)按不多于专业2%的名额报送浙江大学进行面试。(4)终推荐比例为学校当年招生数的1%之内。
4.学校的转专业政策怎样?
学校根据相关政策以及教学资源配置情况,努力满足学生转专业需求。学校目前实施的转专业政策相对比较灵活:(1)一批次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可申请转入同一批次其他专业学习;也可自由转入其他非一批次专业,学费按第一批次招生专业学费标准收取;(2)其他专业中,文理科高考录取分数在各省实际录取人数前10%内的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内可再次自主选择专业;(3)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可以有2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此外,转专业申请者需符合拟转入学院相应专业的接收条件;中外合作专业不允许学生转入和转出合作项目。
5.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学习生活条件如何?
学校位于宁波南高教园区,校园环境优雅,被誉为“园林式校园”,被评为浙江省5A级平安校园。学校办学资源丰富,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本部各类数字资源,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10余万册。
投入2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成为国内同类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典范”。学校生活园区有学生公寓、食堂、大型超市、洗衣房、自助银行、健身房、医务室等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学生不出校门即可满足生活所需。
6.学校一批招生专业有哪些?有哪些特殊的招生政策?
2013年起,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与新媒体、生物工程专业相继列入浙江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2016年,我校仍然基本延续针对一批专业的优惠政策 具体政策包括:
(1)“浙江大学立交桥”政策
根据“浙江大学立交桥”政策,通过浙江大学的选拔考试,每年有1%以内的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学习。
(2)专项新生奖励政策,高奖励人民币4万元
高考入学成绩高出浙江省第一批分数线30分(含)以上有志愿进入第一批次专业者,奖励人民币4万元;高出20分(含)奖励人民币2万元,高出10分(含)奖励人民币1万元。一本专业学生在我校就读期间有机会获得额外的境外交流基金专项奖励,用于境外的交流学习活动。
(3)浙江大学名师领衔护航
浙江大学与宁波市政府共同实施“9211”学科领航计划,由浙江大学派出具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973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学科领航教授和教学卓越教授,以及学校相关学科高级职称教师为主担任授课教师,依托以省重点专业、省新兴特色专业、省重点学科、省实验示范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4)专业选择自由度大
该批次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可申请转入同一批次其他专业学习;也可自由转入其他非一批次专业,学费按第一批次招生专业学费标准收取。
(5)全程导师个性培养
按照研究生培养模式,全程配备导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培养、科研创新锻炼、实践实习与考研就业等全方位指导和培养。
7.学校的出国交流平台有哪些?
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法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4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签署协议或合作备忘录,搭建了涵盖全校各专业、贯通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通道的国(境)外交流学习平台。目前,与我校开展合作交流的国(境)外优质高校有: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台湾台北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等。其中,我校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举办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引进美方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8.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主要有哪些?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特色与优势学科专业主要有:
省一流学科: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技术、传播学
省重点专业:生物工程
省新兴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流管理、金融学
市级重点学科:药物分子设计与生物化工、土木建筑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企业管理、结构工程、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机械电子工程、区域经济学、新闻学
市级品牌专业和特色(重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生物工程、土木工程、新闻学、自动化、制药工程。
9.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就业举措?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有10%左右毕业生考取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早稻田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海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电信、中国石化、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百度中国、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事业单位,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充分认可。
在就业工作举措方面,建立贯穿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提供给毕业生1:5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广谱式启蒙与专门性培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以互联网创客空间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创新工场为依托的科技模式的创新创业基地,提供5-10万元创业免息贷款;加强考研、出国、创业等个性化分类指导,提供出国境交流机会、专业培训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毕业生。
10.学校各专业的收费标准怎样?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6000元/生·学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5300元/生·学年;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办学)、金融学(中美合作办学)专业,30000元/生·学年;
3.建筑学、数字媒体艺术、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业设计专业,25000元/生·学年;
4.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专业,23000元/生·学年
5.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包装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日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18000元/生·学年;
6.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新闻学、广告学、电子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专业,17000元/生·学年。
11.学校录取原则有哪些?
按照“分数优先、遵从志愿”原则,根据各地专业(类)的招生计划数,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设专业间分数级差。当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对服从调剂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类);对不服从调剂的考生,或者体检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考生,予以退档处理。
12.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是什么?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办学)、金融学(中美合作办学)、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不低于100分,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原则上不低于90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不低于60分,其它专业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原则上不低于70分。以上成绩按单科总分150分计,具体按各省、市、自治区普通高考实际单科总分等比例换算。
(2)建筑学、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专业不录取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的考生。
13.学校的奖学金设置以及贫困生资助政策有哪些?
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各类单项奖学金以及各类企业或个人捐赠的奖助学金;学校纳入政府奖励资助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每年奖助学金总额超过一千万元;开设勤工助学岗位600余个,每年发放酬金130万元左右;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当地申请高额度为8000元/年的国家助学贷款。
14.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如何颁发?
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颁发全国统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实行电子注册;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由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15.学校招生咨询和信息获取途径有哪些?
招生热线:0574-88229100;招生咨询QQ:;微信公众平台:nit_zs。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