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专题一 经济学的性质
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以求人类(或特定国度的国民)欲望和社会福利要求得到大程度满足的一门科学。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必须进行选择,怎样以有限的资源来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
二、 经济学的分类
1.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差异,经济学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社会中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这里的经济个体包括消费者、生产者(企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例如,消费者怎样作出购买产品的决策,企业怎样作出生产的决策,劳动力所有者怎样决定劳动力的供给行为,等等。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国的总体经济(宏观经济)运行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对这种经济运行的影响。
4.微观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的领衔人物—马歇尔(A.Marshall)缔造的。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滥觞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在1936年出版的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专题二 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
一、 需求和供给
1. 需求和供给的定义
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消费者(生产者)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 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就是表示某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
3.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就是表示和反映商品需求量(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
4. 需求规律
是指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5.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是由价格以外的需求和供给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条件包括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和相关商品价格等,供给条件则包括技术、成本等因素,但这些条件不包括价格。
二、市场均衡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价格与产量分别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此时,需求正好等于供给,市场上没有剩余也没有短缺,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三、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1. 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是用来表示某商品价格一定幅度(或微量)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如果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称该需求富有弹性,否则称需求缺乏弹性。
(2)不同弹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于消费支出和生产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那么该商品价格一定程度的下降将引起生产者收益的减少,反之则引起生产者收益的增加,两者的变化方向是同方向的,企业对该商品适当提价;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那么该商品价格一定程度的下降将引起生产者收益的增加,反之则引起生产者收益的减少,两者的变化是反方向的,企业对该商品适当降价。
2.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是用来表示某商品价格一定幅度(或微量)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程度。如果供给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称该供给富有弹性,否则称供给缺乏弹性。
(2)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依赖于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产量易于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就大;产量难以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就小。
专题三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一、 生产与成本
1. 短期和长期
(1)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是指场上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
(2)现实经济中,短期内,厂房、设备等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或者说,是难以改变的,厂商只能通过改变对劳动、原材料、燃料等的投入量来调整其产量。这些在短期内可以改变和调整投入数量的生产要素属于可变投入,而厂房、设备和使用的土地等短期内无法被改变投入数量的生产要素属于不变投入或固定投入。
2.短期成本
(1)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它由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构成。固定成本是指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2)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3)边际成本是变动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值。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投入,则这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终会逐渐减少。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完全竞争市场
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1)市场上存在着规模小而且数量众多的买者和卖者;(2)产品是同质的;(3)资源能够自由流动;(4)市场信息充分、完全
2. 厂商收益
(1)总收益被定义为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2)平均收益定义为总收益除以销售量,即等于价格。(3)边际收益是多销售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
3. 短期均衡
(1)厂商达到总利润为极大值的条件是,把它的产销量调整到一定数量,这个数量的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它的边际成本。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处于短期均衡。这是厂商利润大化(或亏损小化)的状态,因为此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三、完全垄断市场
1.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行业体现为厂商,全行业只有一家厂商。(2)产品不能替代。(3)单独决定价格。(4)存在进入壁垒。
2.短期均衡
与其他厂商一样,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利润达到大。但是,与完全竞争行业具有相同成本和需求曲线的垄断厂商将提供较少的产量并索要较高的价格。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该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是不同质的,即存在产品差别,但差别又不是很大。(2)厂商数量众多,他们凭借产品的有限差别对市场施加有限的影响,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3)厂商常有独自行事的特征。(4)行业进出比较容易。
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这样一种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少数几家厂商生产和销售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家厂商的产量在总产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基本特征是:(1)厂商极少;(2)相互顾忌;(3)产品同质或异质;(4)行业进出不易。
专题四 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
一、国民收入的核算
1.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2.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
(1)生产法。它是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首先计算出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的增加值,然后再将各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为统计期内的GDP。
(2)支出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终产品和劳务会被各经济主体所购买,因此,将各经济主体在该时期的购买额或支出额加总,便可得到全部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GDP。用这个方法统计的GDP,就是将该国在某一时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方面的支出额加总。
(3)收入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新增总产值即GDP是由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出来的,因此它会分解为各种要素收入。于是,将这些要素收入全部加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便可得到对应的GDP。
一、 国民收入的决定
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主要内容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投资乘数的含义
指的是投资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3.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所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构成
三、 失业与通货膨胀
1. 失业
(1)定义: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2)分类: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或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正常摩擦所产生的短期、局部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劳动供求区域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因而生产萎缩,进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而产生的失业;自愿性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机会,但由于嫌工资太低、工种不合兴趣等原因而不愿就业、宁愿失业的情况;非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需求,因为许多人在现行工资率水平愿意工作却找不到工作;隐性失业是指形式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就业者提供的边际产值低于企业的边际劳动力成本,甚至提供的边际产值为零或负值。
(3)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与实际GDP的变动比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失业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率将下降2.5-3个百分点。关于实际GDP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数量相关性被称为奥肯定律。
2. 通货膨胀
(1)定义:它指的是经济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性上涨。
(2)原因: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数量过多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胀是由总需求增长过快而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结构型通胀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胀;输入型通胀是由国外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的总体价格水平上涨。
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宏观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
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项:(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行为;(2)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支付的利率;(3)法定准备金率
专题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全部作用,还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特征包括: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主体,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其生产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济者;的市场体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调节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备的经济法规。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强有力的市场调控。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构建人们自身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动态过程。
2.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3)投资增长率与投资效率。
(4)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5)自然资源的数量与开发利用程度.
(6)制度和体制。
(7)对外。
3.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1)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要摈弃片面追求GDP增长而不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成本、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需要不顾及后代人利益的发展观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
(3)优化经济结构。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和贷
(4)促进科技进步。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开发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创新管理方式。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宏观管理方面,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用绿色GDP代替GDP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将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成本,即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的考核范畴。
(6)提高劳动力素质。
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人是生产力中积极活跃的因素,观念转变、体制改革、结构优化、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都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养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集中全社会的智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
(1)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的基本稳定就是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又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这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经济增长是稳定的增长,即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并且各年份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率较小。
(3)充分就业。劳动者充分就业,是经济繁荣的标志,是活劳动要素充分利用的反映,是居民收人相对均衡的表现,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的对比状况。在型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下,各国之间进出口贸易和其他经济交往日益增加,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于国内货币稳定、经济稳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合理的外汇收支差额和适度的偿债率是两个基本的指标。
(5)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就是使各种经济结构内部的各构成要素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就是使各种经济结构内部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安排,能够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能够实现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
(6)收人分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应尽量公平,尽可能避免因分配不公导致国民收入分配向某些阶层或集团倾斜,进而导致社会各阶层、各集团之间收入差距悬殊的可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收入分配公平这一目标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从而提高供给总量,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
(4)收入政策是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规定个人的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5)外汇政策包括汇率比例、汇率调节和外汇管理几个方面。汇率是指两个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汇率比例是一个国家外汇政策的重要部分,因为汇率比例的升降将直接影响到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