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财经学院2016年专升本入学考试
会计学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基础会计》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了解会计产生,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特点。
第二节 会计对象
理解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过程。
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及特征,掌握会计基本等式和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理解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第四节 会计的职能、任务与方法
理解会计核算基本职能,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七种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会计基本规范
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掌握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要求,掌握会计惯例修订方面的要求,掌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理解会计科目的定义,熟悉会计科目分类。
第二节 账户
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以及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
掌握复式记账基本原理。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规则、账户结构及本期与期末余额的试算平衡,能熟练地应用其原理来处理会计业务。
第三节 账户的使用方法
掌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原理。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以及分类,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熟悉各种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掌握原始凭证的概念、分类、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熟悉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定义,掌握记账凭证的分类及填制和审核要求。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熟悉会计凭证的保管要求。
第六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账簿概述
了解账簿设置的意义,掌握账簿的定义和种类。
第二节 账簿格式选择与登记方法
了解账簿设置的原则,了解常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第三节 错账的查找与更正
理解账簿的登记规则,了解错账的类型及查找方法,熟练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及适用范围,并能通过会计实务案例来说明。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理解对账的意义,掌握对账的内容,熟悉和掌握结账的过程以及应用操作要求。
第七章 企业基本业务核算
掌握制造企业基本业务核算。
第八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理解财产清查概念及作用,掌握财产清查的分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掌握货币资金的清查,熟悉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
第三节 存货的盘存制度
掌握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即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第四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审批手须,熟练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含义,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第二节 记账凭证处理程序
理解记账凭证处理程序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处理程序
理解科目汇总表处理程序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处理程序
理解汇总记账凭证处理程序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参考书目】
1.赵丽生主编:《基础会计》(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王满亭主编:《基础会计模拟实训教程》(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 《财务会计》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财务会计的定义。
第二节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了解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要求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掌握会计要素涵义、特点,理解会计等式。
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一节 货币资金概述
了解货币资金的管理。
第二节 库存现金
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现金收付和清查的核算。
第三节 银行存款
掌握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理解银行支付结算方式及其账务处理,熟悉银行存款的核对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整表的编制。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理解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熟悉其会计处理。
第五节 外币业务的核算
掌握外币业务日常核算。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第一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概述
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种类。
第二节 应收账款
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掌握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掌握应收账款的核算,掌握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损失核算时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及账务处理,了解坏账准备的信息披露。
第三节 应收票据
掌握应收票据不带息票据和带息票据到期值的计算和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转让和贴现的核算。
第四节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掌握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基本内容,熟悉备用金制度及备用金的核算。
第五节 预付账款的核算
掌握预付账款内容。
第六节 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
了解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的核算。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概述
理解存货的概念、分类和范围。
第二节 存货计价
掌握材料初始计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材料期末计量。掌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熟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应用,掌握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账务处理。
第三节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
掌握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第四节 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
掌握取得存货按计划成本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
第五节 周转材料
掌握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核算。
第六节 存货清查
了解材料清查方法,掌握材料盈亏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
第一节 投资概述
掌握投资的概念、特点以及投资的分类。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熟悉交易性金融资产概念及特点,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价和处置。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概念及特点;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的处理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第四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掌握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概念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
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概念及分类;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熟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第六节 投资减值
了解投资减值概念及判断标准;掌握投资减值的核算。
第六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述
掌握固定资产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第二节 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重点掌握外购固定资产的核算;熟悉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掌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核算;掌握延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核算;了解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掌握折旧的含义及性质;掌握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三个因素;重点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和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掌握提取折旧的账务处理。
第四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熟悉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和固定资产的大、中小维修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五节 固定资产期末计量
掌握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的内容,掌握期末固定资产清查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及账务处理。
第六节 固定资产处置
熟悉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及账务处理。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
熟悉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了解无形资产具体内容,掌握取得和摊销核算,掌握企业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掌握无形资产的出售和出租有关账务处理。
第二节 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非流动资产
熟悉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及账务处理,了解其他资产的核算。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概述
熟悉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特征及范围。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账务处理。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
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
了解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
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了解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第九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概述
理解流动负债的概念、特点。
第二节 短期借款
掌握短期借款的核算。
第三节 应付及预收款项
掌握应付和预收款项的核算。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组成及核算。
第五节 应交税费的核算
掌握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应交消费税以及应交房产税、应交土地使用税和应交车船使用税的核算。
第十章 非流动负债
第一节 非流动负债概述
了解非流动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 长期借款
了解长期借款的核算。
第三节 应付债券
了解应付债券的核算。
第四节 长期和专项应付款
了解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第一节 收入
掌握收入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收入的确认与实现条件;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以及特殊销售商品业务核算。
第二节 费用
掌握费用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熟悉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
第三节 利润
掌握利润的概念及组成,掌握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掌握本年利润的结转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十二章 企业所得税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
掌握所得税相关概念,理解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含义。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及账务处理。
第十三章 所有者权益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第二节 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核算
熟悉实收资本的概念,掌握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以及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了解企业资本(或股本)变动的核算。
第三节 资本公积的核算
掌握资本公积概念及基本内容,重点掌握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等明细的核算。
第四节 留存收益的核算
掌握留存收益的概念、组成及其用途;掌握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十四章 主要报表的编制
第一节 财务报表概述
掌握财务报告的概念、意义和分类,熟悉财务报告的内容,掌握编制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作用,熟悉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利润表
掌握利润表的概念、作用,熟悉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重点掌握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熟悉现金流量表概念,掌握现金流量的分类;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熟悉现金流量表的填列方法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参考书目】
1.陈德萍主编:《财务会计》(第7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陈德萍主编:《财务会计习题与实训》(第7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三部分 《成本会计》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
掌握成本的含义,了解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成本会计
了解成本会计的含义,掌握成本会计的内容。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
了解成本会计机构及成本会计人员的构成,了解成本会计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
理解成本会计核算的意义,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原则。
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成本核算中费用界限的划分。
第三节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掌握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第三章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
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掌握产品生产企业的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
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掌握材料费用的轨迹和分配的要求,掌握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第三节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了解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核算
了解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
第五节 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掌握工资费用的计算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
第四章 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
第一节 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了解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方法,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并掌握相应的账务处理及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分配
了解制造费用的归集方法,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累计分配率(预算分配率)分配法及账务处理。
第五章 生产损失的核算
第一节 生产损失核算的任务
掌握生产损失的内容及核算任务。
第二节 生产中废品损失的核算
掌握废品损失的范围,掌握废品损失的掌握处理原则。
第三节 停工损失的核算
了解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
第六章 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核算
第一节 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了解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意义;掌握在产品的概念及在产品数量的确定方法。
第二节 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
掌握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的约当产量法(特别是投料率、完工率的计算)、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及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第三节 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掌握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掌握处理。
第七章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概述
第一节 生产的分类
掌握工业企业按生产工艺过程的分类,掌握工业企业按生产组织的分类。
第二节 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影响
理解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第三节 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
第四节 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
理解不同工艺特点与管理要求下,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第八章 品种法
第一节 品种法的基本内容
理解品种法的概念、特点,掌握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品种法的核算程序
掌握品种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第三节 品种法的应用举例
掌握品种法的具体操作流程,会按品种法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第九章 分批法
第一节 分批法的基本内容
理解分配, 法的概念、特点,掌握分批法的适用, 范围。
第二节 分批法的计算程序
掌握分批发的计算程序。
第三节 分批法的应用举例
掌握分批发的具体操作流程,会按批别计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掌握一般分批法与简化分批法的核算程序,并掌握各自的适用范围。
第十章 分步法
第一节 分步法的意义和特点
理解分步法的概念、特点,掌握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法
掌握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分项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掌握综合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还原。
第三节 平行结转分步法
了解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广义在产品的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1.董淑芳主编:《成本会计》,第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徐哲主编:《成本会计实训教程》(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