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2015年滁州学院办学凸显地方性应用型

  2015年06月27日16:33  滁州学院 内容被挡住,点击这里看完整内容

【编者按】滁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自2004年5月升本以来,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调整学科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主动融入滁州,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成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即将开始,为帮助广大考生及家长了解滁州学院,选择滁州学院,学校党委宣传部自即日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全面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本期重点介绍学校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开展工作的情况。

 

 

升本以来,滁州学院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合作共赢,共同提高,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1.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大力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

围绕滁州市家电信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相继开办了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应用型专业。抓住安徽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新机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原有地理教育专业进行改造,建设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抓住新兴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在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强建设,在省内率先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

2.以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链,着力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

对接滁州市支柱产业,打造“信息技术类”、“化学化工类”、“生物与食品类”和“装备制造类”等专业群;服务滁州“工贸旅游”城市定位和“长三角中转站”功能定位,打造“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群;发挥原有文化艺术类专业办学优势,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文化艺术类”专业群。根据地方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实行分类建设,做强信息技术、生物与食品类专业群,做优化学化工、经济与管理、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做特文化艺术类专业群。

3.适应地方需求变化,实施专业动态调整

利用教育部开展专业整理的机会,适应地方需求变化,改变一些专业的学科属性和师范属性,调整培养目标与规格,转变培养方式,如将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从理学类调整为工学类,将美术学、音乐学、英语、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从师范类调整为非师范类,等等;引导教师教育类、艺术体育类等专业适应需求,合理定位,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转型,做出精品,办出特色;先后停招停办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文教育等就业形势不好、转型发展困难的专业。

目前学校本科专业达50个,其中工科专业21个、管理类专业6个,以工管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格局基本形成,学科专业体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支撑度日益提升。

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优势与特点,立足岗位技能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进协同育人。与企业共建“迪蒙德机械”、“金禾化工”、“嘉吉生物”、“苍穹地信”、“尚善食品”、“百家筝鸣”、“技鼎软件”等校企合作班。参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标准,在工学类专业中推行“工学结合”、CDIO等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嘉吉公司共建“嘉吉生物班”,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五个引入),嘉吉公司选派管理及技术人员来校授课,《中国教育报》报道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2.深化校企校地合作,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积极引入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将共性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目前已出版相关教材10余部。积极引进地方与企业的项目和任务,采用实践周、小学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学校先后参与过北京超图、康佳电子、中国移动、扬子电器等企业的一些生产业务,承接并圆满完成滁州市琅琊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滁州市街道社区网站建设、中国农民歌会助演等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果。

3.充分利用地方与企业资源,加强师资与实践基地建设

与地方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共建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实施“双百计划”(每年,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百名企业专家进课堂)和“青蓝计划”(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锻炼累计达1年时间)。柔性引进企业工程技术骨干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师资培训、课程主讲、实践指导等,近三年累计从地方、企业聘请了310余名兼职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6个,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与企业合作建设了若干个工业级生产流水线、现代加工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等。

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在滁州就业的占21.2%,在安徽省内就业的占55.4%,在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就业的占30.5%;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应用型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79.7%%;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升服务地方水平

1.加强平台和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学校建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组建科技创新团队14支、科技服务团队52个。平台与团队建设,提升了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学校作为“高分安徽中心”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参与“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的建设;学校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滁州市食品加工研究院”,围绕滁州市食品行业需求,从事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等。

2.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发展需求

编印《滁州学院科技能力汇编》,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深入开展“百名教授博士进百家企业”活动;选派200多名中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遴选省、市科技特派员20余人次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近五年,学校先后与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94个;取得国家专利授权60件,其中2件发明专利成功转让;获得“国家星火计划”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乙基麦芽酚工艺改进技术”为企业年均创经济效益近2400万元;“PVC超分子插层无毒热稳定剂”为企业创经济效益3600万元以上。2014年学校产学研到账经费达785.7万元。

3.发挥智力和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承担“滁州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滁州市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编制”等地方政府委托项目。学校是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滁州市工商联企业家培训中心教学基地等,积极举办农民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安徽省GIS应用技术培训、全国导游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中小学师资培训等活动,面向滁州市开展2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近年来,为滁州市培训各类人才18000余人次。积极开展欧阳修、吴敬梓、朱元璋、凤阳花鼓、醉翁亭等地域文化研究,与光明日报、安徽省文化厅、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欧阳修学术研讨会、吴敬梓诞辰3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等。

责任编辑:刘云


原标题:2015年滁州学院办学凸显地方性应用型


手机版:2015年滁州学院办学凸显地方性应用型
-新文章
相关学校
技校专业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