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65779304 65779422 65783304(电视系)
010-65779361 (新闻系 传播系)
电视与新闻学院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1世纪,电视与新闻学院将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新闻传播教学、研究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和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电视与新闻学院是在原电视学院与新闻传播学院重新改组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电视与新闻学院下设电视系、新闻系、传播系。作为新中国设立早的新闻教育机构之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是国内创建早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创建了中国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人才培养和科研模式,被誉为中国人才的摇篮;拥有国内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是中国新闻高等教育协会专业委员会所在地;中国新闻史学会所在单位。目前,电视与新闻学院拥有新闻学国家重点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公布的全国学科排名中,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排名与中国人民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电视系】
2012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目前,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本科设有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原摄影(电视摄影方向)】、学(原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新媒体编辑方向)四个专业。其中,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专业、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的前身电视新闻摄影专业是电视系历史为悠久的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2000年设立,根据媒介发展和社会需要,2009年其专业方向正式改为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此外,电视与新闻学院还设有不同层次的多种专业:博士层次(新闻学、艺术学、传播学)、硕士层次(新闻学、艺术学、传播学)。
200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自批示在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开办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加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并将其放在国家对外发展战略需要的高度之上。电视系作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结合国际传播的实际特点,精心提炼总结,提出“坚守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的教学理念,将专业教育与国情教育紧密结合。2010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视察我校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的建设情况时,对该班的教育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电视与新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既有学术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又有活跃在电视界第一线的著名电视策划人,更有海外留学归来的媒介精英。电视与新闻学院多年来一直强调以历史传承为基础,引进精英人才为发展,充分利用老教授“传帮带”的优势。在队伍建设上,强调“团队发展”的思路,汇聚个体智慧,形成集体力量,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竞争力和组织效率。其中,学专业的前身新闻学教学团队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影视摄影与制作(电视摄影方向)的前身摄影(电视摄影方向)教学团队于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由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为负责人的“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凭借多年来的建设与不断发展完善,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批成为2010年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除了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一流之外,电视与新闻学院教师个人也具有极强的实力,在学校以及北京市举办的各类教学基本功评比以及优秀教学奖的评选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高晓虹教授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孙振虎副教授于2009年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佳演示奖。王晓红教授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
在专业与课程建设上,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密切关注学界与业界动态,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取得多项成就。新闻学专业(现学)与编导专业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指导与示范作用。2008年,受全国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制定《全国新闻传播学新闻学本科专业设置标准》。在课程建设方面,《节目制作》、《电视艺术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电视新闻导论》被评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电视新闻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此外,我学院多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优质示范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在办学理念上,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始终秉承着独特的传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致力培养能够适应传媒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强的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电视与新闻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化传媒人才的培养,积极加强中外教学与科研合作,并且聘请了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教授专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专业课。多年来,电视与新闻学院立足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秉承一贯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优外语”的宗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入校到毕业期间,始终有“五条线”,即“写作线”、“外语线”、“影视赏析线”、“理论线”、“创作线”,支撑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多层面、多维度的训练学生作为媒体人所应具备的素质。2009年,我院的“21世纪传媒人才综合素质五条线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充分肯定,获得国家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此外,电视与新闻学院“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申报教育部2009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获批。我院在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面的举措获得广泛赞誉。2012年,电视与新闻学院成立“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从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区强化英语学习,为今后国际新闻传播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新闻系、传播系】
新闻系成立于1959年,是学校建校之初就成立的三个系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早的新闻专业教学点之一。5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我国机构培养一大批领导和业务骨干,其下设的新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传播系成立于2002年,目前拥有传播学、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三个专业,其中传播学专业创办于2000年,媒体创意专业创办于2003年,传播学专业(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创办于2005年,这些专业都是根据传媒人才市场发展急需而设立的新型专业,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其中传播学专业(包含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新闻系、传播系目前共有专职教师5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38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博士在读。教师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分布合理,是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为适应目前传媒界资源整合的大趋势,新闻系、传播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全媒体”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培养从报纸﹑广播﹑电视的传统媒体知识与技能发展到网络﹑新媒体。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与业务实践的融会贯通,与国内多家优质媒体建立联合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搭建了广阔平台,着力培养符合媒体工作需要的优秀人才。
多年来,电视与新闻学院精心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主流媒体,成为产业的中流砥柱。全国多家电视台台长、电视节目栏目制片人均毕业于电视与新闻学院。在各类电影电视节中屡屡获奖的导演、编导也多出自电视与新闻学院。
电视与新闻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从各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回顾过去,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认真严谨的工作风格,紧跟时代发展,立足媒介与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将专业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教学质量监督长效机制,取得丰硕成果。今后,电视与新闻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精神与原则,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整合力度,优化课程体系,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改善培养人才的结构和质量,使本科教育教学在“十二五”期间能够更上一层楼。
电视与新闻学院伴随着共和国电视事业诞生与成长,在不断地发展兴旺,被誉为“电视人的摇篮”。面对飞速发展的传媒行业,我们志存高远,立志以创新、和谐、进取的理念再续辉煌。
【普通本科专业+自主选拔录取】
培养方向: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本专业根据新闻传播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够在各级新闻传播机构、管理机构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写作、编辑、评论、主持、策划等工作的新闻传播人才。为适应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努力提升学生在现场生产制作新闻的能力,本专业优化“出镜记者”特色发展模式,开拓性地建设了直播与现场报道的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与新闻敏感、快速写作与反应能力、出镜报道与主持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在现场发现、挖掘、思考并形成观点的能力。本专业从2010年起采取自主招生+普招相结合的招考方式。
本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为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
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写作、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摄影元素构成、电视传播概论、电视采访、电视写作、评论、电视现场报道、电视新闻学、国际新闻理论与实务
【普通本科专业+自主选拔录取】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顺应新媒体发展与多媒介融合的趋势,横跨新媒体、、编辑出版等领域,培养具备编辑出版学专业技能以及跨媒体传播意识、拥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背景,能够在新媒体视频、音像出版机构、网络传播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及影视创作机构从事新媒体产品和影像作品的策划、编辑、制作、出版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培养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信息采制、多媒体编创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网页设计与维护、音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机会,在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点。本专业方向从2011年起采取自主招生+普招相结合的招考方式。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为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编辑、电子与网络出版概论、多媒体作品赏析、多媒体作品编创、视频编辑、数字图像处理艺术、专业应用软件、设计构成、媒体管理概论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方向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为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
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专业著作选读、电视文化传播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着眼于我国电视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熟练掌握影视摄影技能,具有较强的节目统筹能力,能够胜任影视摄影创作的高级摄影师和优秀摄影记者。该专业的前身摄影(电视摄影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2009年,摄影(电视摄影方向)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为培养摄影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集体外出拍摄、采风的机会,组织学生创作摄影作品并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音像出版社、电视研究机构、网络视频部门从事新闻摄影、纪录片摄影、影视剧摄影、广告摄影以及各类节目的摄影摄像以及编导工作。
本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通过英语选拔,可进入电视与新闻学院“国际化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进行学习,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后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同时,为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传媒精英创新人才,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我校“国际教授工作室”学习先进的传媒理念与前沿特色课程。
主干课程:
电视传播概论、摄影流派与发展史、图片摄影、摄影元素构成、摄影理论、电视摄影、新闻摄影、电视影像语言、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影视艺术观念、设计构成、电视色彩学、纪录片创作、DV作品创作、电视画面编辑等课程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与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新闻系毕业生主要进入台、通讯社、报业集团、新闻出版系统、各类网站与数字媒体、政府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公关公司等从事新闻记者、编辑、主持人、传媒与文化产业管理、媒介公关、企业宣传、广告策划、文化交流、文秘等工作。
主干课程:
新闻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传播学概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媒介经营管理、传媒伦理与法规、新媒体概论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传播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具备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强调其他社会学科知识的教育。在实践能力应用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不同媒体制作技术的课程。传播学属于跨学科专业,学生就业面较广,不仅从事与媒体相关的行业,还可以在政府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传播工作。
主干课程:
大众传播史、传播学概论、西方传播理论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名家名著、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媒体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编辑、传媒政策与法规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熟悉我国媒体市场运作,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具备较强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传播方法,能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及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媒介市场研究、传播效果分析、市场调查、信息管理与开发的实用型和通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传播理论、传播心理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学、测量与问卷设计、定性研究方法系列、定量研究方法系列、高等数学、基础统计学、 软件应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抽样理论与方法、传播效果经典案例选读、数据可视化传播与应用、数据挖掘案例与分析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适应传媒事业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双重需要而创办的一个新型、特色专业,以现代传媒(重点是视听媒体)的创新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化的媒体“创意人”为培养目标。以“智”见长,能创意、会策划,善于推陈出新、善于做创意策划案,是本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毕业后适合到媒体的创意、研发、策划等部门从事专业的创意、策划工作。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概论、新媒体概论、媒介融合、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媒介生态学、创新思维训练、图形创意、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叙事学、媒体创意导论、策划学概论、创意与策划、新媒体创意与策划
外国语学院
咨询电话: 010-65783120
学院网站: http://sis.***.cn/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的三大系之一——外语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外语系曾先后开办过英语、波斯语、葡萄牙语等23个外国语专业。1982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扶植下,外语系开办了国际新闻本科专业。1986年起,该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国际传播学院成立。多年来,学院不断摸索“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既精外语又通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外交、外宣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为理顺学科与学院关系,优化资源配置,2008年学校决定在原国际传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外国语学院。目前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系、亚非语系、欧洲语系和大学外语部。全院共有教职工13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博士在读19人。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 新成立的外国语学院将深入贯彻学校决策,抓住机遇,明确思路,真抓实干,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点为目标,把我校的外语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某些学科处于领先地位的学院而努力,把外语学院建设成团结向上、崇尚学术、干事创业、学术气氛浓厚的和谐大家庭。
语【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英语文化底蕴、具备国际视野、独立思考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言技能和打好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创意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翻译、文化传播、教育、新闻出版、旅游、管理等与英语相关行业或部门的工作。
主干课程:
英语精读、高级英语、基础阅读、英语语法、基础听力、高级听力、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演讲、基础英语写作、英语学术写作、笔译、口译、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文体学引论、英语修辞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商务英语、英语短篇小说赏析、英语散文名篇、英语阅读技巧与训练、中西文化比较、英语词汇学、英语经典影视作品赏析
【普通本科专业+自主选拔录取】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2013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普通本科方式招生。
本专业方向为系统、对外传媒机构、外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能力突出、职业道德优秀的国际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不仅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同时具备采、写、编、评、译、制等国际新闻业务能力,能够从事记者、编辑、翻译、评论员及其他涉外管理工作等。
主干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写作、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西方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流;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笔译、口译;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新闻编译、英语新闻采写、英语专栏与评论写作、国际新闻编辑;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传播学概论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国际部、电影译制片厂、影视节目译制制作公司、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翻译和跨文化传播机构,培养具备扎实英语、汉语两种语言应用能力,具有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影视节目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具影视艺术和跨文化传播等多学科知识,能够从事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翻译制作工作,以及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外事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写作、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西方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流;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笔译、口译;英语影视剧本选读、影视专业英语、影视艺术概论、影视观摩、影视译制概论、影视翻译、译制片赏析、外国影视节目、影视译制业务;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视频非编实务与设计、音频非编实务与设计、现场录音实务
【自主选拔录取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为各类媒体、传媒机构及外事部门培养具有宽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及突出口头传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具备国际传播人才应有的三种基本能力:外语能力、新闻业务能力、国际问题观察与分析能力。他们不仅能够用双语(英语、汉语)从事多种类型新闻等节目的播音、主持和报道,同时还掌握采访、写作、编辑、编译、拍摄以及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节目制作等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出镜记者、中英文节目主持人、中英文节目制作等工作。
主干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写作、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西方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传播学;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笔译、口译;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新闻编译、新闻采写、英语语音、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英语节目主持艺术;新闻理论、中外新闻史、传播学概论
【普通本科专业 2013年高考提前批次招生】
培养方向:
2013年我校非通用语招生专业为日语、尼泊尔语、马来语、普什图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共8个专业。非通用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了解非通用语对象国家文学、历史、文化、宗教知识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外交状况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非通用语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熟练运用非通用语、英语,同时还将学习新闻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综合知识。非通用语专业为新闻出版、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教育、科研等部门输送具有广博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传媒专业知识,德才兼备的高级外语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省市电台、电视台等在内的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外事部门、企业等。我校非通用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将赴国外进行“3+1”学习模式,即采用公派自费的方式到语言对象国学习一年,费用自理。
广告学院
咨询电话: 010-65783232
广告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广告学院之一,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招收全国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院下设广告学系、公共关系系、新媒体广告传播系、艺术设计系及多个研究机构,开办广告学(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公共关系学、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综合媒体设计方向、艺术管理方向)等专业,涵盖了本科、硕士以及博士等各个教学层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学习型空间、创造性环境和创新研究机会,构建了独特、系统、科学的广告专业教育体系,领跑中国广告教育。
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学院力求从教学、科研两方面构建领先的专业平台,并以教学、科研的成果积累为基础,形成一个行业知识汇集与发散的优质平台,为学生、成才构成有力的支持。
科研平台使学院可以努力站在专业前沿,成为专业知识创新的重要装置,以创新引领教学。目前,学院以国家广告研究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设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新媒体研究院、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公关舆情研究所、IAI国际广告研究所、IMI市场信息研究所、广告主研究所、危机公关管理研究所、高龄沟通与传播研究所、媒介研究所、艺术跨界研究所、中国广告博物馆等研究机构,在形成创意与设计、市场与效果、企业与广告生态、品牌传播、广告作品、舆情与形象、媒介、广告历史等研究领域,领跑在中国广告研究的前沿。其中,中国广告博物馆将通过文物、文献的收藏,实现非正式教学、展览展示、科研合作、运营开发等功能,为媒介经营、出版发行、教学培训、展览、咨询诊断等提供社会性服务。
多年来,学院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办公室、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主协会、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等政府、行业机构,以及中央电视台、株式会社电通、美国one club、广东省广告公司、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媒介、广告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科研、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为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广告学专业(品牌传播方向、广告媒体经营方向、整合营销传播方向)是我院(系)创办之初早的传统专业,以其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在全国具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在多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专业,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征,也是一个实践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专业,具有专业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操作性强的特点,本专业以原有广告学专业为学科根基,创新地将广告与品牌的发展、广告与媒介环境的互动,广告与营销的结合置于社会背景下的综合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构建。
本专业以传播学与营销学理论为基础,面对新营销环境下广告形式创新及与其他传播形式融合的大背景,为业界培养品牌传播、广告媒介经营以及整合营销传播应用的实务性人才,以使品牌传播更具效率、广告理论更具实践性。为此,为适应广告业的发展,本专业以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为目标,使学生具备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艺术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学习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独创性专业能力,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通才,即成为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广的精英型广告人才,力争在学理和素质浸润这一层面,使学生具备对消费市场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市场分析,对现代广告进行策划、执行和管理,对媒介进行调查、应用和经营等“知识”和“技能”层面的现代广告人基本职业资质,同时锻造“文化知识底蕴”、“智能结构”乃至“品行道德”等现代广告人的差异资质,以胜任日后从事品牌传播等广告相关行业的前沿实务运营工作。
在本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实践性,搭建起由理论与实务案例建构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框架。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各方向的专业教育广泛应用研究讨论式实践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研讨的互动教学法,在课程设置中考虑与相关学科的均衡性,搭建稳固的课程体系,制定完备齐全的实践教学内容,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既吸收广告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又突出广告学科自身发展的特色,带动学生参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运用体验式学习等现代学习理论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尝试“有效教育”的实践。力争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本专业各方向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既可从事企业广告运作与品牌传播,也能从事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的宣传策划与广告运营工作,以及其它各类机构团体的品牌传播、推广及营销与经营管理工作,从而成为掌握现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创意理念,具有前瞻性广告媒体经营管理视野,熟稔整合营销传播,熟悉现代品牌传播运作流程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消费者行为学、广告学概论、中外广告史、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广告法规、广告调查、广告创意表现、公共关系、专业英语、广告综合研究、广告战略研究、品牌营销、企业品牌战略、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品牌传播案例、媒介经营与管理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全媒体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公共关系专业人才。通过四年的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具有把握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前沿动态的能力;具有处理营销公关、政府公关、危机管理等各种公共关系实务的能力;具有灵活运用新闻宣传、形象塑造、活动策划等各种公共关系传播工具和手段的能力;此外,经过培养,学生还将具备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管理学、广告学和市场营销学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维和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跨文化工作环境。本专业的毕业生能满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机构公关宣传部门对高级公共关系人才的需要。本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包括政府机构、媒体等事业单位、跨国生产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专业广告公司、专业咨询公司等。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七大模块构成,课程模块相辅相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概论课,基础理论课,实践操作课,技能训练课等多个层面;专业选修课,横跨多个学科领域,为学生开拓知识面,发掘学习潜力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主干课程:
公共关系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主概论、商业文化、传播战略管理、公共关系调查、公关礼仪、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写作、危机公关实务、公共关系口语表达、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管理、公共关系效果与评估、政府公关、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战略写作和媒体关系、企业文化与CI战略、企业形象传播、公共关系综合研究、公共关系案例研究、品牌传播理论与操作、新媒体策略与实务、信息传播与健康促进
网络与新媒体 (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演进,我国信息化战略方向日益明确,现在已经从政策高度的层面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进程、从而带动了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媒体与网络等新兴产业都会急需大量的复合型的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为了回应政府和产业界的要求,结合学院多年积累的在新媒体与网络领域领先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以及和业界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本年度招收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的本科学生。
该专业方向将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并注重专业实践,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把握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与信息网络领域的变革趋势;理解信息网络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业态的多样性;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新媒体与信息网络的传播战略、现代互动营销理论和媒体经营模式、新互动广告类型策划与创意、新媒介数据监测系统分析应用等知识结构体系,终培养能够服务于网络、通信网络、互联网络等各种新媒体行业所急需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实践平台:
该专业拥有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媒介研究所、媒介资产管理研究所等研究型基地,此外,该专业还拥有《媒介》杂志、中国传媒大学手机电视台、新媒体互动营销案例库、新媒体数据分析和应用实验室、移动媒体数据信息中心等实践型基地,并且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数、上海SITV,百事通、腾讯、百度、谷歌、新浪、搜狐等新媒体机构有合作实践项目及学生实习平台,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开拓视野,掌握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及就业方向如下图所示:
主干课程:
新媒体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概论、市场营销、媒介经营与管理、信息网络传播管理、新媒体内容策划与上线管理、新媒体产业设计与运营、互动营销、新媒介数据分析和应用、新媒体调查方法、互联网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产业、移动新媒体产业、多媒体制作与网页设计、企业新媒体传播战略、新媒体综合研究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在当代社会,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传达的需求,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涵,视觉传达设计必须结合当代传媒环境的特征,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技术和市场,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本专业下设平面设计、综合媒体设计、艺术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统一招生,本科二年级后分方向培养。
平面设计方向
旨在培养专于平面艺术设计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以设计艺术史、论、学,以及传播学、广告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创作技能和方法,并在多学科、多领域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广告设计创意潜能,使之能满足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市场信息传播与管理部门、艺术素养教育和研究机构对平面设计、广告创意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主干课程:字体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招贴设计、CI设计基础、信息与指示设计、设计思维与训练、广告摄影、媒体设计、印刷工艺
综合媒体设计方向
旨在为各种形态的传媒机构培养具有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级广告设计人才。本专业方向融广告学、传播学、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于一炉,结合当代新科技、新媒体的发展,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的媒体设计与表达能力,使毕业生能够满足利用综合媒体进行传播的各类传媒机构、广告公司、文化企事业单位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主干课程:影视广告、互动广告设计、视听语言、设计思维与训练、影视摄制技术、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空间设计基础、新媒体艺术、商业空间设计,手机广告创作
艺术管理方向
针对文化艺术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对艺术产品与需求市场方面进行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以设计艺术学、各门艺术发展史、广告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各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艺术项目管理的能力,使之能满足文化艺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组织、广告创意产业、艺术咨询服务机构等对人才的需求。
主干课程:设计概论、传播学概论、设计管理概论、会展设计概论、整合营销传播概论、管理学原理、品牌营销、艺术市场、设计策略与规范、艺术跨界研究、艺术品投资与鉴赏、商业文化、广告说服策略研究、广告与调查
戏剧影视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83367
学院网址:http://cctedu.***.cn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前身为影视艺术学院,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科中规模大的二级学院,在全国的戏剧影视类学院中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均名列前茅。
戏剧影视学院下设编导(文艺编导方向+综艺节目编导方向)、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导演方向+剪辑方向)、表演、影视摄影与制作(电影电视剧方向+图片摄影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照明艺术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高级职称教师60多人)、学历层次丰富(从本科到博士齐全),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影视学院现有一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三个二级学科博、硕授权点(艺术学、电影学、美术学),还是国内首批获准设立的艺术硕士(MFA)招生单位。其中,艺术学科点是我国艺术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点。学院还是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所在地,每年遴选兼具突出创作成果与丰富教学经验的校内外名师,建立了编剧、导演、戏剧表演、摄影、美术等多个工作室,选择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特色化与个性化培养。
戏剧影视学院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180多部,编写影视教材50多部,发表论文600多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先后有二十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项和省部级奖励,为中国影视艺术的美学成长和学术增值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在影视艺术学科领域具有强大的学术实力。除此之外,学院参与主办的《当代电影》杂志(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是全国影视学科专家学者理论交流的前沿阵地。
戏剧影视学院还拥有较强的创作实力。学院的师生大量参与主创各类影视戏剧作品及参与策划制作各类节目,一系列由学院老师主创的影视戏剧作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如金鹰奖、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奖、科隆国际电影节大奖等),由戏剧影视学院的学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也频频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种奖项中获奖。
我国戏剧影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戏剧影视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优秀的学生,巩固和发展自己作为全国影视艺术教学基地的先进地位,成为与国际戏剧影视事业接轨的寓产学研为一体的高级创作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节目制作基地,为中国的戏剧影视事业贡献力量。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根据学习情况和个人志愿,将分为文艺编导和综艺节目编导两个方向,更加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
文艺编导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备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艺术类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节目编导、文案写作、文艺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理论与艺术;三、编导创作实务。
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综艺节目既是电视文艺中重要的节目类型,也是当前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生产的热点,是全国各电视媒体增强其品牌竞争力的法宝。本专业方向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有针对性地为电视综艺节目培养具备策划、编导、制作能力,拥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综艺节目模式研发、创意实现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在国际电视节目平台上打造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综艺节目模式,提升中国综艺节目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后备力量。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综艺节目史论、综艺节目类型与形态、综艺节目模型策划与研发、综艺编导元素以及综艺节目创作系列课程。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导演是影视艺术创作的灵魂与核心,是创作团队中的统帅,担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与职能,在影视创作日益商业化、专业化的今天,对导演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专业旨在挖掘具备一定素质、潜质与能力的学生,通过对其在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控制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训练,培养通晓视听语言、掌握导演工作技能,具备一定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能独立从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编导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优质人才。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剧作课程系列、表演课程系列、导演课程系列。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指导和培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剪辑作为影视制作中的一个重要岗位,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影视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今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剪辑的再创作功能也越发突出。
本专业方向是数字化、多媒体时代具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特征的交叉性学科方向。它的培养目标是既有扎实文学功底又通晓视听语言,同时能够熟练掌握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内的各种剪辑技术的高级剪辑人才。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既能够胜任故事片、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广告、MTV等影视剪辑工作,也具备影视导演的工作能力和潜力。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剪辑艺术(系列)、剪辑技术(系列)、数字制作技术(系列)等。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面向全国剧团、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演艺经纪公司等艺术行业机构,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影视剧角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并培养能够在电视、网络等传媒中胜任文娱、综艺类节目的各类演出及艺员型节目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声乐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下设场景设计、人物造型两个方向,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场景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各大电影制片厂、剧院、影视制片公司和各级电视台、广告制作公司及影视科研教育机构,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视觉设计观念,熟练掌握空间造型设计方法和影视戏剧领域全面的创作理论,具备高水平的空间视觉设计与监制能力,能在电影、电视剧、戏剧舞台、电视台演播空间、视频互动娱乐等广泛的传媒领域,从事美术设计及执行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电影美术课程系列、舞台美术课程系列、电视美术课程系列。
人物造型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各大电影制片厂、剧院、影视制片公司、广告传媒公司及平面媒体、网络公司、形象造型设计机构,培养具备电影、电视剧及舞台戏剧人物造型设计、时尚造型设计及人物形象包装策划的专业知识和表现技巧,熟练掌握服装设计、化装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影视及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时尚造型设计、人物形象包装策划、时尚媒体编辑和专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系列: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系列、时尚造型课程系列、戏剧舞台造型课程系列。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下设电影电视剧摄影、图片摄影两个方向,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面向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电影制片公司和各级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及影视科研教育机构,培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影视摄影艺术与技术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电影摄影师、电视剧摄影师以及从事纪录片、影视广告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摄影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摄影技术基础、影像记录材料、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摄影机(摄像机)与镜头、数字摄影、图片摄影造型基础、摄影构图、多机制作、影视画面构成、影视光线艺术与照明技巧、纪录片创作、影视摄影创作、电影摄影史、影视色彩学、影像美学等。
图片摄影方向图片摄影在当前的传媒领域是应用相当广泛的一个行业。本专业方向面向各类出版机构、媒体、广告公司、影视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扎实的图片摄影基础理论与创作功底、能够在相关领域内从事图片摄影创作(包括艺术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等领域)、媒体图片编辑、高等教育及科研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摄影技术基础、影像记录材料、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数字摄影、摄影构图、图片摄影造型基础、高品质黑白摄影、静物广告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观念摄影、图片摄影史、DV影像制作、影视色彩学、影像美学等。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面向系统、电影厂及其他影视制作机构培养专业照明人才的艺术类本科专业,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从事舞台剧、影视剧、大型文艺晚会以及其他电视节目的专业照明设计工作。
进入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本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包括舞台照明、影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三个模块。主干课程有舞台灯光设计、电视节目光线创作、演播室照明设计,影视剧光线创作等。
【艺术类本科专业,部分计划免校考,直接参加高考录取】
培养方向:
本专业主要为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系统及其他相关部门培养各类剧本创作(如影视剧、网络剧剧本创作)与艺术评论人才,学生毕业时还应具备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和较强的文案写作与文字编辑能力,能够胜任文案、宣传、编辑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编剧(创作课程)和电视剧(理论课程)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第一,写作创作模块(包括影视剧本创作、电视文案写作等课程);第二,短片拍摄模块(包括剧情片与专题片创作等课程);第三,艺术史论模块(文学及影视剧史论;艺术评论等)。
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习两年后,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设在我校的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培养。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79345
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但学院下设专业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北京广播学院建院之初,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11年,学校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在原有相关优势学科专业基础上,新组建成立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并聘请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担任名誉院长、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担任院长,为学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纪元。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现设有音乐系和录音系,拥有音乐学、录音艺术两个专业,音乐学专业下设音乐传播、电子音乐制作、音乐编辑、声乐表演四个方向,录音艺术专业下设音响工程、音响导演-音乐录音、音响导演-影视录音、音响导演-扩声四个方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同时具有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次,还建有音乐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音乐与录音完整且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以及“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多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和录音系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截止到2012年,共培养毕业生约2480名,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这些品学兼优的学子遍布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省市电台电视台、高等院校、军、地文艺团体、音像公司和文化事业等单位,同时有一些毕业生在海外继续深造。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业界专家、业务骨干,有些已走上领导岗位,为我国传媒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目前,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拥有十分强大的师资阵容,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沛东教授是著名音乐家,音乐系的曾遂今教授和路应昆教授都是音乐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录音系李大康教授是著名音乐录音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陶经教授是著名电影录音师。学院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学界、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录音艺术专业”是教育部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继承面向世界、办学的优良传统,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多年来,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学院按期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交流,邀请海外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担任研究员、客座教授或顾问,与国际一流大学开展合作研究。还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合作大学学习,让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截止到2011年,学院共举行了9届“录音大师班”,邀请了多位国际著名的学界、业界人士前来讲学,“录音大师班”已成为中国录音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和交流平台。2007年,我国第一代杰出录音师汪丽君女士在学院设立“汪丽君录音艺术奖学金”,鼓励和资助在录音艺术方面有突出成绩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学院与兄弟院校合作共举办了三届“音乐传播研讨会”,奠定了我院在该领域的引领地位。
在学校的支持下,学院的硬件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拥有音乐录音棚、音乐现场录音实验室、影视同期录音实验室、影视后期混录棚、音频剪辑实验室以及电子音乐工作室、乐队排练室、钢琴琴房等多种用途的教学空间与设施,为日常教学、学生课外实践、毕业作品创作提供了保证,并逐渐成为国内传媒音乐人才、录音人才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目前,学院正在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新的教学实验用录音棚、制作室,建造大型录音转播车,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和更好的实验条件。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新成立的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将继续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将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音乐学办学要“入主流、创一流”、录音艺术办学要“整合资源、优化模式”的学科建设思路,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准”的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使学院的教学和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下设音乐传播、音乐编辑、电子音乐制作等专业方向。在完成一年的课程学习后(声乐表演方向除外),根据个人专长和学习情况分方向培养,旨在培养既熟悉音乐、又懂传媒技术的“传媒音乐人”复合型人才。
音乐传播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行业、文化传媒公司以及音乐剧场、乐团管理等当代音乐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行业,培养兼具良好音乐素养、大众传媒技术以及音乐市场运作意识和能力的音乐策划、音乐制作、音乐监制、音乐经纪、音乐制片以及音乐项目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音乐产业概论、音乐风格与流派、音乐市场营销、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音乐版权政策与法规、演艺经纪、音乐文论写作、音乐传播调查、音乐社会学、音乐创意与项目制作等。
音乐编辑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节目制作、音响音像出版制作、网络音频音像制作等传媒部门,着重培养以音乐编辑、编导为专长,兼具新媒体音乐策划制作、营销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理念,能够从事、网络新媒体音乐节目制作、编辑、编导、监制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视听语言、录音基础、影视音乐分析、电影音乐分析、影视音乐编辑、影视音乐创作、网络音乐营销与管理、音乐文论写作、广播音乐节目编导、电视音乐节目编导等。
电子音乐制作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良好音乐修养和音乐鉴赏力,掌握电子音乐的创作手法和制作技术,具有良好音乐创作和制作能力,能够在唱片公司、音乐制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和数字媒体公司等领域从事流行音乐、影视音乐、商用音乐、游戏音乐、交互式多媒体音乐等应用型电子音乐创作与制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音乐创作基础、流行与爵士和声、计算机音序制作、数字音频制作、采样与应用、录音基础、混音技术、电影声音分析、流行音乐创作、影视音乐创作、电子音乐作曲等。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为音乐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影视音乐文化演出机构、文艺演出团体培养声乐表演人才、声乐教育人才,学生在学好声乐表演专业课、音乐基础课的同时,结合传媒大学的特点,强化其他相关专业课的交叉学习,使其能够成为知识广、基础厚、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复合型声乐(包括美声、民族、通俗,以及其他唱法)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声乐表演、声乐表演教学实践、声乐作品赏析以及西方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音乐风格与流派、演艺经纪、音乐版权政策与法规、音乐创作基础、传媒音乐概论、音乐文论写作等。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等多个传媒行业,培养既具有宽厚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声学、电声学基础理论以及电影、电视、音乐等方面艺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知识、电声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声学测量、音响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音响审美能力,熟悉音响系统设备原理及使用,具备录音系统、扩声系统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以及一定的录音和扩声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录音系统工程、扩声系统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实验、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数字声频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立体声拾音技术、环绕声技术、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声频测量、音频设备原理、扩声技术、音响系统设计。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影视、网络新媒体、唱片音像出版、演艺娱乐等多个传媒行业,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和影视艺术修养,既掌握专业音频设备操作技巧,又具备声音艺术创作能力,在广播、电视、电影、唱片出版、网络等领域从事音乐录音、电影录音、录音、网络音频制作、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现场演出扩声等声音制作与声音艺术创作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专业人才。进入本专业方向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将进一步划分为音乐录音、影视录音和扩声三个子方向,以加强更精细化的专业教育。
音乐录音方向 培养具有较高音乐修养,具备音乐音响美的鉴赏能力和音乐音响艺术创作能力,从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影视音乐、戏剧戏曲等各种类型和风格音乐录制的音乐录音师。
影视录音方向 培养具有较高影视艺术修养,掌握电影、电视、广播、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声音制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声音设计和声音创作能力,从事电影录音、电视节目录音、广播节目录音、动画和游戏声音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音频制作的录音师和声音设计师。
扩声方向 培养具有较高音乐和戏剧修养,具备音响审美能力和声音艺术创作能力,掌握扩声系统搭建和使用方法,从事音乐会、戏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大型表演现场扩声的专业音响师。
主干课程:包括各方向的共同必修课和方向必修课。
各方向共同必修课: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风格与流派、数理基础、录音电子技术基础、声学基础、电声学与室内声学、音频设备原理、数字音频工作站原理、听音训练与音质主观评价、音乐录音作品分析、立体声拾音技术、环绕声技术。
音乐录音方向必修课:音乐声学、戏曲音乐、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录音方向必修课: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制作技术、影视音乐分析、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电影声音分析、节目声音制作;扩声方向必修课:扩声系统实务、戏曲音乐、音乐声学、电视节目扩声、现场演出扩声、经典扩声案例分析。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83488、010-65783457
学院网站:www.***.cn/animation http://www.***.cn/animation
咨询邮箱:cucanimation@***.cn http://sie.***.cn/mailto:cucanimation@***.cn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原动画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早从事动画教学、创作、科研的院校之一,也是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包括新媒体艺术与影视特效)、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的始创院校。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大传播”和“小综合”的学科特色,坚持国际化、式办学方向,学院建立起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跨学科、跨媒体,科学、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成为国内领先的动画与新媒体专业院校之一。
人才培养理念:
传统与现代融合、中西文化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
人才培养目标:
培育优秀的复合型动漫及数字媒体人才。
人才培养方式:
与国际对接、与业界对接、与中学对接。
人才培养平台:
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高科思科技大学、加拿大谢里丹学院、加拿大国家数字媒体中心、德国波兹坦影视学院、法国高布兰学院、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50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项目式教育合作关系;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美国尼克儿童频道、法国育碧游戏公司、德国皮克斯蒙多电影特效公司、微软、惠普等国际顶级企业建立了教学实践与人才输出的伙伴关系。
人才培养环境:
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室和创作室4千余平米,软硬件资金投入超过数千万元,其中包括动画制作实验室、互动艺术实验室和CG实验室三个211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媒资管理系统、数字影视特效创作室、网络多媒体创作室、游戏设计创作室、虚拟演播室、数字合成机房、数字录音棚、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实验室、苹果联合实验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定格动画联合实验室、移动多媒体与NGN实验室、三维互联网与流媒体应用实验室、移动内容开发与创作实验室、无纸动画实验室、数字动画创作室、手绘动画创作室、动画声音创作室、动画表演创作室、数字高清实验室、动画生产车间、动画渲染农场和运动捕捉系统等教学、创作设施。
人才培养特色:
我们已把学院建设成了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动画特色专业建设单位、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所在地、中国动画学会教育委员会所在地。我们聘请到国内外兼职教授、专家百余人,为同学们开设国内首创的“夏季国际学院”、“国际大师课堂”;我们鼓励跨专业联合创作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初步形成了与国际、业界相互交融的办学特色。我们发起和创办的“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动漫和数字媒体盛事之一,每年吸引几十个国家上百所高校的近千名动漫与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参与,为同学们提供与世界一流大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极大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和学习、创作空间。
人才培养成果:
我们师生创作了大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多媒体、数字游戏等各种类型的作品,其中二百余部短片获得国内外大奖,奖项包括美国Siggraph动画节、法国昂西动画节、日本东京国际东漫节、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oneshow金铅笔奖、D&AD全球创意设计奖、美国NextFrame国际大学生巡回电影节、中国国际动漫节原创动漫大赛、韩国富川国际学生动画节、欧洲国际大学生电影节、金犊奖以及中国动画成就奖等诸多节展奖项。我们成功孵化了“兔斯基”、“三国杀”、“功夫兔”、数字纪录影片《决战黄桥》、中国文化题材动画系列片《淮南子传奇》等商业作品。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为电影、电视、电子出版、互联网、移动媒体、游戏等数字媒体行业培养动画内容创作与创新人才。毕业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力,系统掌握动画艺术理论和前沿的动画技术手段,具备较强的艺术创作实践能力,能够把握艺术创作与商业需求之间的平衡,将来从事动画项目策划、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设计制作、衍生产品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下设动画编导、动画设计、数字动画三个专业方向,实行模块化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经学院统一考察按其兴趣特长进行分方向培养。
动画编导方向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全面的人文艺术素养,能够从事影视动画和新媒体动画的前期策划、编剧、导演等工作,熟悉动画制作的整体工作流程,具备动画创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动画设计方向侧重于培养具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动画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在动画形象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分镜脚本与构图设计、原画设计、漫画设计以及相关的视觉设计等工作方面具有专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数字动画方向侧重于培养善于综合运用先进的数字动画技术,从事以三维动画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片、手机动画、网络及游戏动画制作等工作,以及满足教育、医疗、建筑、军事等相关行业动画人才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动画概论、动画原理与技法、动画速写、原画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故事写作、三维动画基础、高级渲染、三维造型与建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数字声音创作、动画导演、数字特技合成、动画联合创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重视学生在人文、艺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本专业方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专业实践、创作,旨在培养熟知数字影视制作各流程,系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媒体创意设计、影视剪辑、特效制作能力,能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并进行数字影像创作与制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动画公司、手机电视台、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与合成、影视广告、片头设计与制作及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工作。
主干课程:
电影特技概论、互动艺术创新思维、故事写作、数字摄像、视觉形态造型设计、动态图形设计、数字声音创作、CG艺术创作、数字合成技术、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数字影视包装、立体影像制作、高级数字合成、数字影像创作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为满足互联网、移动通讯、物联网、数字出版、新媒体广告等新兴朝阳行业所亟需的新媒体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较高的艺术素养与扎实的专业技能,能运用艺术创新思维为互联网、移动媒体、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做有关网站页面、人机界面、交互程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用户体验等应用设计;能为传统媒体制作和开发电子书、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内容产品;同时深入掌握数字内容的生产、传播与产业运行规律,专长于电子商务、创意策划、运营管理等新媒体行业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行业领军人物。
主干课程:
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视觉形态造型基础、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多媒体交互技术、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移动互联网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移动多媒体设计、新媒体产业运营管理、数字阅读产品设计与开发、网站建设
【艺术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游戏类型,熟悉游戏设计流程,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艺术基础、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造型能力,具有较强的游戏创作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游戏美术设计、游戏故事编创、游戏可玩性设计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移动媒体、电视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游戏策划、设计、开发、制作、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
游戏概论、游戏心理学、游戏策划、游戏概念设计、游戏用户体验设计、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关卡设计与制作、三维游戏特效、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游戏创作
【普通类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先进的游戏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游戏类型,熟悉游戏设计流程,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的程序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游戏创作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游戏程序设计、游戏数值及逻辑策划、游戏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移动媒体、电视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游戏策划、设计、开发、制作、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干课程:
游戏概论、游戏心理学、游戏策划、游戏用户体验分析、游戏开发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游戏引擎原理及应用、移动平台游戏开发、游戏创作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79454 65783213 65779252
学院网址:http://boyin.***.cn/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早建立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我国语言传播科学研究基地。
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正式设置中文播音专业。经过50年的积累和建设,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格局、语言传播学科体系和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具有培养学士、硕士(含专业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精英人才的教学能力。
学院目前下设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所、口语传播研究所、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全国播音员主持人培训中心等机构,具有行政运行机构、教学运行机构和实验资料教学辅助机构相结合的组织架构,保证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院拥有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专家学者,承担了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还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供教学和科研使用的电视演播厅(室)和广播播音室、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室等基础条件。2012年学院获批成为教育部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为语言传播的拓展与推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融合人文和艺术的大学精神为指导,培养优秀的语言传播工作者,使其更好地行使大众媒体话语权,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高质量的有声语言传播,塑造表达典范,在“书同文”的基础上,实现“语同音”的理想,发挥语言的文化承载力和精神塑造力,彰显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
学院教学力量强劲。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建成北京市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团队和语言传播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拥有国家级精品课、北京市精品课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精品课等众多专业课程。语言传播学科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专业获得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思路,学院建立了由基础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方向模块课、选修课等四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以“厚基础”为原则,培养人文内涵,夯实人才的综合素养;专业教育课以“重实践”为原则,培养播音主持艺术素质,强化人才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方向模块课以“有特色”为目标,根据传媒一线的需要和学生专长因材施教;选修课以“多样化”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教学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一个依托的办学特色:依托一线发展,引领专业走向。二个属性的人才特色: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三个并重的师资特色:重教学、重理论、重实践。四个结合的教学特色:大课小课相结合、有稿无稿相结合、感性理性相结合、教书育人相结合。五个互补的发展特色:继承创新互补、自强互补、国内国际互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互补、动静相宜的人才培养方式互补。
播音专业创建以来,已向全国各地机构和其他传媒机构输送了大批优秀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仅改革以来,就向广电媒体输送有正规学历的各类毕业生3000人,培训在职人员20000多人,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15000多人次。一大批毕业生现已成为中央级、省级和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业务骨干,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和传媒机构优秀的管理者及各类业务骨干,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原杰、贾际、肖玉、胡军、杨波、马黎、杨曼等;中央电视台的敬一丹、李瑞英、罗京、张宏民、李修平、王宁、贺红梅、海霞、康辉、方静、王世林、李咏、王雪纯、孙晓梅、张政、周涛、沙桐、赵赫、王晓真、郎永淳、欧阳夏丹等,各省、自治区和地市级机构也活跃着一大批我院优秀的毕业生。跨入二十一世纪,我院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按照“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成果更为显著,目前与全国30多家机构建立了实习实践等合作关系,并与众多传媒教育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学术往来。2008年我院学生承担了第29届奥运会北京赛区全部场馆的中文播音工作,2009年我院学生参加了《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场馆解说工作,2011年与云南电视台合作推出了由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主播新鲜看》早间节目板块,2012年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联合培养新闻主播,2012年与首都图书馆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开展面向社会的大学生诵读演出活动,2012年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爱家故事广播合作推出学生制作播出的经典诵读节目,等等。此外,在校学生及留学生积极参与传媒机构的重大活动,并有着出色的表现。
多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专业机构的联系,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的相关学科和媒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密切学术交流。
作为中国培养语言传播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语言传播研究的重要基地,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将努力增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国际影响力,继续培养优秀的语言传播精英人才,通过语言传播研究与实践,提高民族的语言素养,传承民族的文化精华,塑造民族的精神气质。
【艺术类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本专业除了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教育课外,还开设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播音主持业务等专业教育课、新闻及综艺模块方向课、院校两级选修课等,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和富于特色的方向指导,培养素质全面和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人才,其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
本专业还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节目播音主持、社会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信息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83263
学院网址:http://ieschool.***.cn/
信息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迄今已有近六十年,是中国传媒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教学与科研并重,现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办学层次,是国家培养及文化科技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与高层次专门人才、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和2个工程硕士点、6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科学与艺术”3个博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科学与艺术”5个硕士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在本科层次开办有“通信工程”、“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6个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下设有6个系级建制单位,分别为:通信工程系、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数字媒体技术系和实验中心,主要担负本科生教学工作;下设9个专业研究机构,分别为:微波技术研究所、宽带网络技术研究所、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应用电视技术研究所、视频技术研究所、数字广播研究所、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主要担负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工作。
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人左右,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5人,教师队伍中30%具有博士学位。还拥有专兼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8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65人。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室设备一流、实验条件完善,建有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一大批专业实验室。其中极具特色的高水准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有:微波测量实验室、有线电视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微波暗室、微波传输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光纤传输实验室、卫星接收实验室、视频测量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发送实验室、数字音频广播(DAB)实验室、DSP实验室、EDA实验室、SONY视频实验室、大洋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电机拖动及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传媒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室、演艺设备控制实验室等。
信息工程学院在及文化科技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目前承担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几十余项,在“数字调频广播技术”、“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宽带信息网与三网融合技术”、“高清晰度电视评测技术”、“IPTV技术”、“宽带互动电视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传输与覆盖”、“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辐射”、“自动化”、“演艺设备控制技术”等研究领域已经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信息工程学院与业界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院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相关省市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传媒公司、文化公司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近50余个常年的实习实训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办学50多年来,已为社会各行业尤其是系统输送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与高层次专门人才(逾万人),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在校生规模约2200人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约60人,硕士研究生约300人,工程硕士研究生约200人,本科生约1600人。
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工程学院各层次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各专业毕业生除一部分继续升学深造外,大多进入了主流媒体单位、高新技术公司、系统、文化系统、教育系统以及公务员队伍,多数已成为技术领域、文化科技领域以及通信、电子信息、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骨干,还涌现出了一批相关业务领域的领军人物,如中央三大台(电视台、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的历届总工程师,现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广科院、设计院的技术主管领导均为我院的优秀毕业生。社会各界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专业优势明显”,“胜任工作快、能独当一面”。
信息工程学院一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与科技活动。学院运动会、辩论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征文大赛等活动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技活动,得到学生们的广泛响应并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学院专门为大学生举办的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DV作品大赛等活动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常年予以支持与资助,包括:SONY公司、汤姆逊公司、新奥特公司、松下公司、北大方正公司、索贝公司等等。
品学兼优的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可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央三台”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外,还可享受到社会力量在信息工程学院特别设立的多达十几项的各类奖学金,受奖面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75%以上。奖项包括:香港凤凰电视台、北京星光影视集团、国际精华公司、中天广电公司、中广电设计院、捷成世纪公司、数码视讯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在信息工程学院设立的各种专项冠名奖学金。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技术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立足行业,面向通信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需要,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射频与微波技术基础以及通信网络技术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专业,本专业的许多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专业技术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业内的好评。
本专业面向宽带网络技术、有线电视技术、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移动电视技术等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通信工程及传输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有线电视技术、光纤通信、微波技术、卫星电视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现代交换技术、移动电视技术、宽带接入技术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工程专业是以数字视音频技术为基础,以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数字电视演播室技术、网络制播技术和数字视频处理技术为特色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品牌专业,也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
本专业面向、现代传媒和多媒体通信等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数字电视技术、数字视音频处理技术和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和现代传媒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集成、产品开发应用、节目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电视原理、数字视频处理、数字电视技术、数据压缩原理与应用、数字电视演播室技术、网络制播技术、视频测量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数字视频处理系统设计、音频工程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优势与主干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本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老牌特色专业,在学校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学科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与行业联系密切、服务于传媒综合信息化的独有特色和内涵,多项技术处于国内同专业先进水平。
本专业面向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发送技术等领域,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行业及其他行业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特别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并举的办学方针,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竞赛奖励。
主干课程:
模拟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原理、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单片机原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DSP及应用、计算机接口与通信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发送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地面数字广播技术、射频与微波电路等。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学科。我校自动化专业面向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领域,紧密对接现代演艺效果呈现需求,以自动化类学科为基础,辅以戏剧与影视学类,突出舞台声、光、电、机、控等专门技术和演艺创作生产技术的知识集成与综合运用,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舞美素养的培育和工程实践,具有鲜明的专业内涵与专业特色,属工学和艺术学交叉型工科类专业,是现代演艺行业重点扶持的特种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理工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舞台艺术素养,掌握声学、光学、电子、电气、通信、机械、测控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戏剧和其他演出活动的艺术表现基本规律和受众的感知需求,熟悉文艺演出表现形式和演出效果呈现需求,掌握有关演艺灯光、演艺音响、演艺机械、演出效果呈现、演出调度与控制技术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演艺技术工程与舞台装备等相关的文化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集成、科技开发与应用、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演艺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演艺工程概论、厅堂声学基础、演艺灯光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艺术学概论、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声频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舞台听觉呈现技术、舞台视效呈现技术、舞台运动呈现技术、舞美与虚拟彩排技术、演出调度与监控技术、舞台技术管理等。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媒体产业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不仅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图像视频处理、网络信息处理与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处理、媒体服务手段,并结合我校的传媒特色,侧重于智能媒体技术、互动媒体技术方向的能力与素质培养。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视音频处理、媒体网络与系统、媒体业务信息处理与媒体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智能媒体技术、互动媒体技术等领域中从事多媒体技术开发、研究、设计、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现代电视技术、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媒体内容安全技术、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多媒体原理与应用、信息论与编码原理、多媒体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互动业务系统设计、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字语音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自然人机交互技术、媒体资产与业务管理技术、模式识别等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是根据系统对网络系统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以及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特色专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国系统培养具有网络管理和监测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培养具有物联网技术基础,能够从事物联网技术研发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网络基础理论和网络应用技术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特色专业。
本专业面向网络、物联网工程技术等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信息网络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网络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将计算机网络与网络以及物联网相结合,从事网络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维护运营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通信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融合与NGB技术、网络管理与设计、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79210
学院网址:http://cs.***.cn/ws/
计算机学院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信息安全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两个一级学科学士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信息计算技术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鲜明的特色,优秀的生源,出色的师资,完整的体系,丰硕的成果已经使计算机学院发展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综合实力很强的教学科研单位。
计算机学院积极与海内外著名高校在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合作。学院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学院有长期的合作计划:本科生联合培养“2+2课程”项目,该项目规定学院每年可选派多约20%的大二学生到曼大计算机学院学习2年,毕业时可获曼彻斯特大学学士学位证和我校学士学位证及毕业证。曼大计算机学院是世界著名高校中顶尖的计算机学院之一,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学院还与美国霜堡州立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建立本科生交换学习协议:双方可选派3年级以上的本科生到对方进行几周到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或毕业设计,双方承认学分。此外,学院每年可保送2-4名优秀本科毕业生以全额奖学金到北欧名校——挪威奥斯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5%,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93%,40岁以下教师占74%。学院教师主要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或是海外归来的博士(后),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学风严谨、勤恳敬业。学院现有在校生约500人,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含博士生)的比例约为1:1。
计算机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拥有媒体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互动媒体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网络存储实验室等多个研究机构,近年来承担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发改委CNGI(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北京市科技项目、国家广电总局重大科技专项及高校项目等的资助,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专业兴趣小组及教师的科研活动。学院建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650余平方米,各种先进设备400余套。计算机学院还建立了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9个校内外实习基地,为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实践创新活动提供了优良条件。学院建立了本科生科技创新计划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对项目方案、实施计划、项目经费、参与人员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其中一大批同学承担了国家及北京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院大力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及省市级的各种专业竞赛活动,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多个国内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数字新媒体给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依托数字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应用、内容管理、互动娱乐、信息集成、数字移动、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所提供的新业务,为毕业生的就业、继续深造提供广阔的舞台。
计算机学院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颇受社会的青睐,近年来,本科生攻读研究生和出国 http://www.***/chuguo/深造的比例约30%,就业率高于96%,研究生的就业率为100%。学院毕业生已经分布到、互联网等媒体领域,以及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由于基础好、能力强、起步快,许多毕业生很快就成为工作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理论与研发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完成本专业一、二年级主干课程学习后,可申请参加学院与曼大计算机学院合作的本科生联合培养“2+2课程”项目,到曼大计算机学院学习2年,毕业时可获曼彻斯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我校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大约20%的大二学生可获选派。对于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学院可保送到奥斯陆大学以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可以选择的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同时在计算机和传媒领域获得就业机会,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非常高。
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媒体管理信息系统、新媒体技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网站建设与设计、网络工程、互动媒体开发技术、计算机动画、游戏设计等。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信息安全专业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信息安全行业新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机、通信、、数字传媒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完成本专业一、二年级主干课程学习后,可申请参加学院与曼大计算机学院合作的本科生联合培养“2+2课程”项目,到曼大计算机学院学习2年,毕业时可获曼彻斯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和我校学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大约20%的大二学生可获选派。对于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学院可保送到奥斯陆大学以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信息产业、、新媒体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与管理部门,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
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现代密码学,融合网安全,数字内容与版权保护,信息安全管理,软件项目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媒体数据安全与容灾技术,音视频数字水印技术,网络传播与隐私保护,移动互联网安全等。
经济与管理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83107
学院网址:http://sem.***.cn/
经济与管理学院创建于2002年5月,是中国早为传媒产业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知、服务回馈社会”为己任,恪守“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不断开拓进取,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成绩,为学校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在校学生1100余人,其中本科生9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生40余人。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公共管理系。
本科教学由经济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公共管理系承担,拥有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文化产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方向)和行政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
学院目前拥有博士点1个(传媒经济学),5个硕士点(传媒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业经济学),1个专业硕士方向(艺术管理)。
一、人才培养
近年来,学院不断提升教育思想与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围绕我校“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学院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为核心,致力于将主流的学术范式服务于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教学与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学院通过调整科系和专业设置进一步规范教学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上融合多学科交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大幅度地改造,实行宽口径的大类招生模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了现代化教学。
我院在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坚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教学思路坚持主流与特色并重;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在规范的教学和科研引导过程中,我院学生获得了全面锻炼,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近五年来我院本科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两大层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北京市三好学生10名,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2名,中央三台优秀班集体2个,北京市优秀班集体4个;国家奖学金58名,中央三台奖学金75名;在“挑战杯”全国大赛中我院学生项目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市二等奖;我院有近20余支学生研究团队获得“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国家级项目资助。
近五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到2011年的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7%以上;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大型国有企业、传媒及文化机构、跨国公司等;毕业生在京就职和京外就职的比例大约为1:1。毕业生中继续在国内或国外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从2008的20%上升到2012年的38%。
二、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85人,专任教师71人。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和年龄结构良好。在专任教师中,教授有13人,副教授24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20人。此外,我院还聘请了政府领导、业界精英和国内外知名学者、权威专家20余人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兼职导师、客座教授,补充了学院的师资力量,丰富了学院的师资层次。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合作规模与深度逐年递增,合作项目涉及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区的多个国家。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经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商学院开展了针对我院本科毕业生的“留学直通车”项目,每年选派10-15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知名商学院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学院还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媒体传播与文化学院共建“亚太传媒经济与传播管理研究中心”,专注于亚太地区的传媒领域的比较研究和教学研究。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瑞典延雪平大学、德国科隆大学、荷兰汉斯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推进了“国际教授工作室项目”、“学生交流项目”和“教师交流项目”的发展。
近5年来,我院已经有20名教师赴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做访问学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交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也逐渐递增;也有很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考取了帝国理工大学、诺丁汉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默多克大学、悉尼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研究生。
四、实践教学设施
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目前我院拥有媒体运营与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和三个计算机房。模拟教学实验室与机房现用房面积3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200余万元。目前拥有企业竞争战略模拟、市场营销模拟、会计模拟、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国际贸易模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12套教学模拟操作系统,可供十余门课程和部分专业实习使用,满足学院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需要。
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经与京内外的20家知名传媒机构、文化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这些知名企业包括: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台电视制片委员会、千龙网、新浪河南网、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易观国际集团等,河南影视集团、大地文化传播集团等。理论融合实践的教学模式为我院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大类招生: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三个专业】
工商管理系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素养的未来职业经理人和管理精英,推动社会进步。工商管理类学生一年级打通培养,不分专业、统一授课,依托工商管理大平台进行培养,强调通识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从第二学年开始,再根据学生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理解,自行选择细分专业,然后分专业培养。
【普通本科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旨在为现代工商企业培养符合国际化教育水准,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实践能力突出的现代综合管理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重视学生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胜任工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教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各种媒体单位等组织管理活动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一直重视工商管理基础理论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强化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学中非常重视吸收国内外新教学和研究成果,指导学生融会贯通国内外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除课堂教授外,还辅以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工商管理学科的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管理沟通、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程。
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以及等传媒领域,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和资本运营等方面的工作。
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就业率基本上都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国内读研、出国读研和直接就业。就业方向包括:(1)各类工商企业和文化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2)各类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3)各大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信贷、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4)各级政府机关从事各种事务方面的管理工作;(5)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机构从事策划、编辑、管理与经营工作;(6)各种管理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培训、咨询等工作。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普通本科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以管理学科为基础,教学内容面向社会,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各类企业在营销管理中所面临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市场营销工作、营销理论研究与管理咨询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将系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等工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学习市场营销专业体系的有关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营销战略、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国际市场营销、服务营销、商务谈判、企业形象设计和消费行为学等专业课程。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传媒行业的政策法规、运营特点和发展态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学、民商法、管理信息系统、营销战略、消费行为学、市场调查学、企业文化与形象、商务谈判、品牌管理、国际市场营销、服务营销、销售管理、组织行为学、证券投资学、电子商务等。
我院营销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也在全校位列前茅。近两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国内读研、出国读研和直接就业。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风端正、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和地区专业比赛中也获得多项荣誉。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文化传媒机构和信息咨询机构等。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普通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会计管理人才和会计理论研究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和审计实务及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或到国内大学、研究机构继续从事专业学习深造。
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同时也承担许多来自文化产业、传媒行业和媒体机构的横向研究课题。拥有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战略管理模拟实验室等多个研究平台。
本着“厚基础强特色”的办学理念,一方面,以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牢固掌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广泛适应财经类的相关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我校在国内传媒领域的综合优势,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媒体管理的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如传媒经济学、媒体经营与管理、文化政策与法规、传媒产业规制、影视剧制片管理、电视栏目制片管理、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经营管理、电视节目策划等,为传媒行业输送专业的服务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与税务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财务分析、电算化会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行业会计比较、会计制度设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专业英语等。传媒经济学、博弈论、 应用、证券投资学、媒体经营与管理、经营管理等。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高度评价,不仅就业率每年不低于98%在全校位列前茅,且就业质量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活跃在知名媒体、大专院校、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各大银行、大型国有公司等,从事财经记者、会计实务、审计、税务代理、管理咨询、教学科研等相关岗位的工作。近两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除直接就业外,还包括国内读研、出国读研,约占毕业生的20%。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按大类招生:包含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和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方向)两个专业】
学生一年级打通培养,不分专业、统一授课,强调通识教育,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从第二学年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理解,自行选择细分专业,然后分专业培养。
经济学类专业从2013届起开展实验班教学,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经验,系统掌握经济学理论、方法和英语技能,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传媒、文化领域复合型经管专业人才。经济学类实验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向实验班倾斜,选派优秀教师承担实验班课程。从学生一年级起就为实验班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学生能够获得专业教师更细致的指导。实验班采取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的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学生可以参加国际教授课程,获得更多的国外学习和交流机会。目前可以交流深造的国外高校包括: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
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普通本科专业】
2009年,经济学(传媒经济方向)被评为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特色专业”。
经济学专业(传媒经济方向)建设一方面注重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突出传媒特色,增加学生对传媒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提供其在传媒领域的实践机会。本专业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熟练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知识,通晓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和运营规律,制定传媒机构的国内外市场商业竞争策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经济学学科的所有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财政学、金融学、社会经济统计、会计学和管理学等。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确保学生广泛深入地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与此同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还从特色入手,开设了以下具有传媒特色的课程,包括:传媒经济学、 与传媒产业数据分析、网络经济学、国际文化贸易、媒体运营与管理、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等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将经济与管理学的理论与传媒产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应用型人才的素质。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在12名教师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导1人,硕导3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重超过70%。本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项目。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北京市的文化、传媒产业和相关企业进行实践与科研项目参与,锤炼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在各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方向包括:(1)国家综合经济管理机关、政策研究部门从事经济分析、规划等方面的工作;(2)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3)金融机构从事经济分析、预测与具体操作等方面的工作;(4)各类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5)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介机构的广告部及广告公司从事广告管理与经营;(6)各类媒介机构从事策划、发行、受众调查与研究等工作;(7)电视台节目中心及影视制作公司从事电视节目发行工作;(8)网络公司从事经营与管理工作。本专业的毕业生就职于多个行业中,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比如在中央台视台、湖南广电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社等媒体机构,也有在中国电影研究所、易观国际集团等研究机构工作的,还有进入文化部等国家机关任职的。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保持在40%左右。
修业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贸易经济(国际文化贸易方向)【普通本科专业】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经济、贸易、文化、传播、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同时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行机制,以及文化贸易的相关知识,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对外文化贸易交流的基本技能。能够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各类文化产业机构、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研究和宣传策划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在校期间,除公共基础课之外,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了以下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世界文化经济概论、国际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学、文化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听说、国际文化贸易概论、商务英语、国际经济学、外贸英语函电、版权贸易等。
本专业多年来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班级精神,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生一直是学校和学院各社团组织的精英,在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联合国模拟大赛”等课外实践中多次获奖,此外学生从入学起就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培养国际化视野。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每年30多名毕业生中,15%左右考取重点高校的研究生,18%-20%左右的学生去国外重点大学继续深造,还有部分同学签约留京。
本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国内读研、出国读研和直接就业。主要就业方向包括:(1)在企业从事货物或服务的进出口业务工作;(2)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从事影视文化作品、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海外发行;(3)从事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等辅助工作;(4)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对外经济与贸易、对外文化交流工作;(5)在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为其商业发展创造机会,如采购、发行、营销、策划、教学、研究、公关、翻译。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在京内外的传媒行业和非传媒行业从事着相关的营销策划、市场销售、行政管理等工作。
修业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普通本科专业】
【包含文化产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方向)两个专业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一年级打通培养,不分专业和方向、统一授课,强调通识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从第二学年开始,再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和方向的理解,自行选择细分专业和方向,然后分专业方向培养。
影视制片管理方向:
本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传媒机构和影视制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掌握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文化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项目策划执行和国际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2010年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方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影视节目策划、制作、运营管理、发行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影视产业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本方向学生在校修习的主要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传播学原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意经济、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文化产品创意与营销、影视艺术基础、影视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影视剧制片管理、电视栏目制片管理、电视节目市场研究、纪录片创作。
目前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活跃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多个行业中,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也有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在中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新浪传媒、百度传媒、国家大剧院、空政电视剧艺术中心、中国出版社、光线传媒、江苏集团、湖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单位,我们的毕业生受到普遍好评。
目前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共有教师17人,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青年教师占70%,有5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25%的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文化经纪方向:
本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传媒机构和影视制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掌握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具备现代管理、经济和文化政策法规的理论基础以及文化产业项目的专业运作技能,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运营、传媒管理、项目策划执行和国际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2010年我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获批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方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影视娱乐、会展活动、艺术品投资等各类文化经济领域从事文化经纪活动的专业技能,以满足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对专业经纪人才的需求。本方向学生在校修习的主要课程为: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传播学原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意经济、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文化产品创意与营销、影视艺术基础、影视制作、大型活动策划与运营、文化经纪实务、明星产业与演艺经纪、艺术品市场、文化场馆经营与管理、中国传统曲艺赏析与演出经营等。大学毕业后,学生将被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目前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已经活跃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多个行业中,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也有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在中影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新浪传媒、百度传媒、国家大剧院、空政电视剧艺术中心、中国出版社、光线传媒、江苏集团、湖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单位,我们的毕业生受到普遍好评。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普通本科专业】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从1999年开始招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培养和科研工作能力和经验,专业总体定位于培养在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法规研究、咨询,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教学和科研部门工作,在各类企业和文化、传媒机构从事管理经营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在校期间,学生将学习政治学、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秘书学、公文写作与处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微观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学、 应用、管理运筹学、政府公共关系、普通心理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电子表格Excel、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逻辑学、传播学等专业必修课,以及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西方行政学说史、金融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文化政策与法规、非营利组织管理、新媒体产业运营管理、媒体经营与管理、管理沟通、经济法等专业选修课,还有丰富的院级和学校的公共选修课供学生修读。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具有较高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除了本科专业,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还拥有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教学培养分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和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方向两个方向。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一直保持优异的就业状况。从2008年起,已连续保持100%的就业率,毕业学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个领域、多个行业的管理工作中,不少人已经踏上领导岗位:其中有就职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如全国人大、农业部、中央编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海关总署、中共天津市委、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建委、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陕西省渭南市政府招商局等;有就职于各大媒体的,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还有就职于各类大中型企业的,如辽宁省电力公司、北京市外企人员服务总公司、国家电网、松下电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等;也有进入高校工作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
修业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普通本科专业】
本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是“用IT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本着“入主流、上层次、强特色”的指导思想,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各级各类人才需求部门,同时重点立足于媒体经营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特色领域,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数据处理与管理统计方法及工具,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综合分析及设计能力,能在文化产业、传媒与信息行业、媒体机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以及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也承担许多来自文化产业、传媒行业和媒体机构的研究课题。拥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媒体管理模拟实验室、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服务科学与创新、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系统等。
主干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统计学、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管理系统模拟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毕业生大多在文化产业、传媒与信息行业、媒体机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与管理工作,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些省市级媒体以及主流互联网站等。
修业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文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83539
学院网址:http://literature.***.cn/
文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文学教研组和语言教研组,后发展为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其职能即为全校文科类、艺术类以及理工科类专业提供语言、文学、写作等文科公共基础课教学;后来合并了中国矿业大学文科班,有了自己的汉语言专业,2000年开始有了文科硕士点。2002年,语言文学部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2003年正式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2004年,随着学校更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始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并随着学校的强劲发展而不断壮大。从当年的语文部到今天的文学院,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
文学院有着悠久的学术传承。从成立之初,直至今天,文学院学术名家辈出,例如,田本相(后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黄侯兴(后为郭沫若纪念馆馆长)、时煜华(后为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吴为章、唐永德、吴军、林薇教授等等都是出身文学院的著名学者;现今中国传媒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名家如赵凤翔、曾庆瑞教授等都是从语言文学部走出去的;目前,在文学院还活跃着蒲震元、张晶、李佐丰、苗棣、姚小鸥、刘丽文、张民权、钟涛等众多著名专家学者;近年来文学院又引进了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使文学院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力量强的学院之一。
文学院现在承担着为全校所有学院提供文科基础公共课教学和本学院各专业提供专业课教学这两大职能,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学者型师资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提供了质量保证,而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则为复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后勤保障。
文学院的学科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化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语言学系(汉语言-应用语言学专业);拥有3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一级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独树一帜。
文学院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2人、讲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导师33人。文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言(应用语言学方向)专业的本科生,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7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现拥有一批在语言和文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者。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项目近百项,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300余部,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哲学研究》、《文艺研究》《中国语文》、《自然》、《科学》、《Language》等权威刊物发表大量学术论文。
文学院目前本科生三个专业、四个年级共三百多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三百人。
多年来,学院一直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不断地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并迅速地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更为广泛的就业渠道。近年来,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中城市,就业领域有教育、新闻出版编辑、文案、银行等。
文学院的学生以学风严谨、成绩优秀、能力出众而在传媒大学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理论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够承担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理论研究、新闻出版和行政事务等类工作的综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并学习相关的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的基本知识,接受文学创作、评论、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完备的知识结构、较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主干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文化、写作、影视剧创作与评论、电视剧美学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宽厚的中外文化根基、全面掌握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系统理论和方法的专门人才;同时也为文化交流、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相关理论研究部门输送储备人才。
主干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语听说、英语读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写作
汉语言 (应用语言学方向)【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语言信息处理、汉语语音识别与合成、社会语言应用、普通话口语、对外汉语等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4)具有进行语言信息处理和人际交际的较高语言应用能力;(5)熟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干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逻辑学、应用语言学概论、汉语语音学、计算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
理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83348
学院网址:http://lxy.***.cn/
理学院经过十年建设,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稳定规模和较强综合实力,具有良好教学科研条件,学风优良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理学院现有应用数学系、统计学系和光电学系三个专业系级教学单位。开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下设计算数学、人工智能、应用统计、数据挖掘、光信息处理等5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具有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建有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信息处理模拟实验室、统计学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光学专业实验室和普通物理实验室,完备的硬件办学条件为本科实验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员工4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多名教师曾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留学或在国内其他著名高校任教及从事博士后研究。
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技术支持项目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的论文近100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访40多人次,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教师和研究生每年平均有50人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这一切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及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理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一直较好;2012届本科毕业生有8位同学到欧美等国知名高校深造,10位同学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985、211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52位同学落实了工作单位,三项相加占学院毕业生总数的96%。
【普通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了解一定的经济学、传播学综合理论,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传播学的量化研究和传媒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胜任传媒统计、金融工程、计量经济等领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特别是传媒领域的市场调查、预测、信息分析和相关管理工作。
本科生经过四年学习和专业训练可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具有较强的采集数据、设计调查方案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掌握一定的传播学和媒体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传媒领域调查与数据分析的能力;
3、具有将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与统计学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毕业生就业去向
1、统计局、税务局等国家机关部门从事经济分析工作;
2、电视台、电台和网络公司等机构从事受众调查等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
3、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从事数据整理、分析和预测等工作;
4、咨询机构从事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
5、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6、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7、各类媒体经济统计类新闻的记者与编辑;
8、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抽样技术、市场调查与预测、受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媒体管理概论、金融工程、证券投资、传播研究方法。
实践环节包括数据处理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政治与法律学院
咨询电话:010-65779338
学院网址:http://zfxy.***.cn/
政治与法律学院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素质教育院。后因学校合并、学院定位调整等原因,几经更名。
1999年,学校根据中央加强素质教育的决定,整合社科部、体育部、辅修部成立了素质教育院。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并入时,更名为社科学院。2007年3月份,在进一步研究本院学科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更名为现在的政治与法律学院。学院现下设2系2所,即法律系、社会学系、政治学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学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挂靠本院,学院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还设有政治传播研究所。有北汽福田、北京晨报、北京朝阳区阳光社区等六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本科设有法学、社会学2个专业,学生111人;硕士研究生层面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下设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外交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专业;法律系有传媒政策与法规硕士专业1个。共有学生81人
学院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32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硕士学位者8人,在读博士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例84%。
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与壮大,学院确立了在致力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大力为学校其他学科提供“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类的基础课”支持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入主流、强特色”的发展思路。
本科教育,在规范化、高质量进行专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学院不断探索专业特色建设。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经过2003年、2005年、2006、2009年的教学计划的修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法律系开设的《传媒法概论》,是国内首次开设的课程,此外还有传播法基本理论、广播影视法专题、媒体侵权、媒体的管理等研究内容丰富了法学核心课程的内容。社会学系传媒社会学的研究,也是学院社会学专业的特色课程。
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上,学院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和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不断改革。学院成立有本科教学督导组,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水平。
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产生出佳的教学效果。学院通过加强教师社会调查和学生课程内实践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措施的落实,将考察研究的结果和体会融入到教学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法学专业的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得到了中国法律学会诊所委员会的支持和好评。学生们普遍参与的“弘扬人文精神活动”,“传媒法制现在时活动”、“社科论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团队在学校多次获奖。
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教学,也是政治与法律学院教师的一个重要理念。近年来,老师们争取到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改和学术研究项目多项。
在学科建设上,近几年法学、社会学均取得可喜成绩,政治学一级学科是2011年获批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的学科建设将得到一个大的提升。
未来的“十二五”,学校确立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重点,文、工、艺、管、经、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定位,政治与法律学院将牢记使命,以崭新的姿态,以理性与智慧,实干和创造,奋斗和拼搏的五彩画笔,描绘学院建设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普通本科专业】
本专业2004年起开始招生,至今已有五届毕业生。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规划和管理的社会科学。本专业注重对社会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水平、科学的分析社会的方法、强烈的社会关怀、高超的社会学想象力等。作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学科,社会学专业在当前以社会建设为主要任务的中国历史发展新阶段、新时期,必将大有作为。
中国传媒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第一,依托传媒类大背景,在校园大舞台上,学生除专业外,还可通过公选课、辅修等途径,培养自己的传媒素养;第二,传媒社会学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学专业主攻的方向,目前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和丰厚的研究成果,无论是教师的关注点还是学生的兴趣,都在传媒社会学类的主题上有突出的聚焦。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中传社会学已成为既有社会学的专业特质,又有学校特色优势的专业。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可以在本专业和传媒类等专业深造,另一方面可以进入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空间。目前,在已有毕业生中,一些就职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地方台,一部分由学校保送和考取北京大学等985高校的社会学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继续深造。中传社会学系的毕业生目前已经活跃在传媒、社区、企业、国家机关等行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社会学专业功底和基本传媒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并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从事社会研究、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传媒、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专业性工作。
核心课程:社会学原理,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学调查方法,社会统计软件应用,社区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传媒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组织社会学,婚姻家庭社会学。
实践教学:社会学专业依托学校的资源,结合专业特色,注重社会实践计划的制定、完善和落实,在课内教学和夏季学期强化实践育人理念。
社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现在实习、调研、科研立项的过程中。实践教学计划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专业视角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践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体现出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本专业教师注重在实践教学计划落实过程中,通过让学生面对实际的问题,亲身亲历地去解决来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辅导中,该专业教师也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真正面向社会,参与社会,提升他们的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从而既解决社会学专业研究的问题,又解决就业能力储备的问题。
几年来,社会学专业学生在参加的北京市第六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申报的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均获得上佳的成绩。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