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招生领域
三、招生人数
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文件规定,2010年我校将自主确定工程硕士招生规模。
四、报名方法
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个阶段。所有考生一律要先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提交个人报名信息后才能进行现场报名。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参加现场报名的,报名无效。
网上报名程序及要求:
(1)资格自审。所有报考者须满足报考条件。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必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不满足相关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学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2)按要求填写并提交报考信息。注意:备注栏里填写专业课笔试科目。
(3)现场确认前,可以随时浏览、修改相关信息。
(4)网报成功,生成资格审表(样表),核准相关信息并打印。
2. 现场报名:现场报名时间:7月15日—7月18日 8:30—17:00。我校现场报名地点:常州大学武进校区东区明行楼二楼研究生部203室
现场报名程序及要求:
(1)报考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网上报名打印的资格审表(样表)以及有效身份证、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原件,到指定的现场报名地点确认报名信息;
(2)缴纳报名考试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2839号)精神,我校工程硕士报名费为160元。
(3)照相。
(4)报名者仔细核对照相后当场打印的带有电子照片的“资格审查表”和“报名登记表”,认真核对并阅读相关信息后,在“诚信承诺书”栏签名确认。考生现场签字确认后的信息,由本人负责,一律不得更改。
(5)领取并认真阅读《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考生守则及违规处理规则》。
五、资格审查
我校将在综合面试时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届时,考生须将现场报名时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资格审查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将资格审查表以及本人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交我校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方可参加综合面试。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入学考试时间与考试科目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英文名称为 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考试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通知为准。其中GCT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逻辑)为全国联考,由全国统一命题和阅卷(考生取得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
第二阶段: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课笔试和专业综合面试。考试时间一般为12月上旬,具体另行通知。
·联考考试大纲: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见“附件二”。
七、接收持2009年GCT有效成绩报考我校工程硕士的条件
报各工程领域的考生,须符合2010年工程硕士报考条件,具有学士学位,且2009年工程硕士“GCT”不低于180分。
持有2009年GCT有效成绩的工程硕士考生的报名时间为7月15日—18日8:30—17:00。报名地点为常州大学研究生部。
届时,符合条件的考生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2009年“GCT”成绩单,并填写好《常州大学接收持2009年GCT有效成绩工程硕士考生申请表》,到报名点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考生需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和面试,成绩合格方可录取。
八、录取
1、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成绩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并确定分数线,择优录取。其中,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2、2011年初将公布录取结果并发放录取通知书,春季入学。
九、学习方式、培养年限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实行学分制,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课程教学主要是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进行,学位论文结合承担工程任务不完成。学习年限自入学至获得学位一般为3年,长不超过5年。学生通过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经我校审定后,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制发的相应硕士学位证书。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一律不转户口和人事关系等,我校不予就业派遣。
十、其他注意事项
招生信息及有关规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文件和常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就业科发布的公告为准,请考生留意学位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cn)和常州大学研究生部网站(网址:http://******.cn/)发布的信息。
各学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咨询信息:
学院(系)名称 |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
材料学院 |
杨 燕:86330096 |
机械学院 |
蔡金龙:83290265 |
化学化工学院 |
杨 松: 86330167 |
环境学院 |
沙晓燕:86330086 |
附件一:
常州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招生领域及专业课考试科目
序号 |
领域代码 |
领域名称 |
专业课(代码) |
学院 |
1 |
430105 |
材料工程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材料学院 |
金属材料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
2 |
430107 |
动力工程 |
工程力学 或 工程热力学 |
机械学院 |
3 |
430117 |
化学工程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430130 |
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基础 |
环境学院 |
常州大学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学院 |
专业课 |
参考书目 |
材料学院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魏无际,俞强,崔益华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
金属材料 |
《工程材料》,《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固态相变》,《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 |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
陆佩文,《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武汉理工出版社 |
机械学院 |
工程力学 |
《工程力学》,单辉祖、谢传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
工程热力学 |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
化学化工学院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无机与分析化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陈若愚 朱建飞主编 |
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基础 |
《环境保护概论》中国石化出版社,李定龙主编 2005.6 |
联系电话:0519-863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