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技术(0812Z2)自设目录外二级学科
1. 学科概况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0812Z2)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的目录外二级学科。
本学科以机电学院、信息学院和北京市机械创新设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现代计算机理论与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机械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系统深入研究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方法、工具,探索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及规律,为制造企业提高新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类活动的优运行,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施工具,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
本学科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位,教授12位,副教授12位,博士15位。近五年来,本学科独立或联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等项目20余项。另外,还承接了企业横向课题数十项。在国际期刊、国内一级期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80余篇。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1项。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之一: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术带头人程光教授
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DAMS、ANSYS、PROTEUS、LABVIEW等软件),应用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产品工效学技术、仿真技术等技术与方法,进行产品的建模与仿真、动力学分析、热特性分析、虚拟装配、虚拟试验、建立工效学模型,采用数字化手段对机械产品进行结构设计、运动分析、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研究利用成熟的机械设计、传感器、网络通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云计算、人工智能、导航与路径规划等技术,进行服务机器人硬件与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与研发。
研究方向之二:数字化生产系统与智能制造,学术带头人卢振洋教授
研究采用多轴加工、快速成形、特种加工、逆向工程、流体传动及控制、装备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和数字化生产手段,进行复杂曲面的关键加工工艺设计、制造方法设计、液压系统工作性能仿真及液压关键件的优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线运行的工艺设计、产品物流管理等,实现产品制造系统优化、生产线运行仿真与控制等功能一体化,达到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性能的目的。
研究方向之三:在线故障诊断与传感监控技术,学术带头人田景文教授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识别、传感器等先进方法与技术,研究制造单元的加工效率、精度和可靠性,开发装备自动生产线的专用设备模块与控制器,建立起零部件加工误差、缺陷等质量特征信息在线诊断与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对产品加工系统的在线诊断和质量控制,更好地支持制造系统的可靠运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 学科带头人简介
程光,工学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于2003-2004年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RMIT)交流进修访学。现担任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主讲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工业工程概论、人机工程学、生产运作管理、精益制造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与工业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担任社会职务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委员、北京设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工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常务理事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SC4)委员、全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管理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评委、中国国家专利外观设计金奖评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的工业工程专家,国家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专家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