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习年限
科类
授予学位门类
学费(元/人.学年)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经济学
275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070302
应用化学
理工类
工学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080205
工业设计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703
通信工程
080801
自动化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2
制药工程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082901
安全工程
082502
环境工程
083001
生物工程
120201K
工商管理
管理学
120203K
会计学
120208
资产评估
沈阳科技学院,始建于1999年,前身为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6794人。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需要,陆续开设了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五大学科门类的31个本科专业,重点培养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型紧需人才。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制药工程、金融学两个专业入选全省第三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在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即同一学科门类的专业,设立基本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左右的学习后,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在大类包含的专业,避免“因一考而定终身”。
学校积极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并逐年扩大队伍规模、优化教师结构,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50人,硕士以上学位249人。2020年,我校《“要素入手,能力本位,双线并行,五步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强化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研究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我校28个课题成功申报为省市相关科研立项和学术奖励;陈慧珍和李贺两位老师分别编写的教材《工程制图与CAD基础》《国际金融》被评选为辽宁省首届省级优秀教材;《电工学》《有机化学》等8门课程通过校级优秀建设课验收,全校优秀建设课数量达到了34门。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深入企业行业实习实践,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校授课,积极培养引育造就“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96.2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2.2万册;建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与教学相适应的网络多媒体教室123个;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200余家。校内实验、实习实训环境能够满足基础性、过程性、功能性实验的要求,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学校成立了精细化工、化学工艺与催化技术、化学分析检测、高分子材料、环境生态、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产业创新等9个校级和5个系级科研院所,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与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提塞德大学、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积极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多选择。
学校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新行政、文化核心区域——浑南区,毗邻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和沈阳南站,未来也将有建成的地铁4号线(预计2022年底试运行)途经北侧校区。校园周边科技产业、高校林立,具有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本着“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规划,依傍在全运二西路西段南北两侧建设而起。校区整体占地面积达41.9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3.9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13万平方米。其中,南侧校区于2014年9月建成并交付使用,并配有方便师生日常生活的咖啡厅、健身房、电影院、餐饮中心、超市等;北侧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于2019年投入使用,另有容纳万人体育场、实验实训中心等现代设施正在分期规划建设中。
学校建有标准化学生公寓20栋,光纤入户、环境舒适、设施俱全,充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并于近两年进行了宿舍改造工程。目前,主要以精装4人间公寓为主供学生选择,公寓内为上床下桌、WiFi覆盖,配备了空调、电视、洗衣机、浴室、活动室、24小时热水等。
学校在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3年理论学习和1年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探索开创了一条借助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来引领学生完成学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养成。2020年,我校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33项。其中,国际级奖励4项、国家级奖励22项、省级奖励607项,获奖总数比照往年增长两倍有余;积极承办了“辽宁省首届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创新大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行业知名专家以及部分高校专家参与大赛评审,多个维度保障大赛主题鲜明、阵容强大,并评选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赢得了全省参赛高校和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与良好评价。此外,学校还多次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年度获奖师生均数在辽宁省处于领先水平。
在面向就业时,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加入了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软件产业校企联盟”、“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等,与东北制药集团、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华晨宝马、东软睿道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精准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有效确保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同时,学校与沈阳化工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共建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为学生日后考研构筑桥梁纽带,每年约有10%的毕业生顺利考取到心仪学校继续深造。
学校坚持秉承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于2011年9月成立了辽宁首家创业学院,于2017年下半年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此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多年来,学校通过建立起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库、成立科技创新与创业学生组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组织参加各种竞赛与科研活动以及协调发挥社会力量等方式方法,充分挖掘了在校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启发、养成,并逐步引导学生将创业想法孵化为实际行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落实。
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沈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沈阳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颁发沈阳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1.学费和住宿费收取标准 : 按照省物价部门有关规定确定收费标准。
所有专业学费标准:27500元/人/学年。
根据宿舍不同标准,住宿费按3200-6500元/人/学年收取。
2.学费的退费办法: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照《辽宁省民办学校退费管理办法》(辽价发〔2011〕53号)相关规定办理退费。
3.奖、助学金及勤工助学
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人,辽宁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人;
国家助学金:一等助学金每年4400元/人,二等助学金每年2750元/人;
勤工助学:学校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申请生源地贷款,学校协助办理贷款手续。
1.投档比例: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3.院校志愿录取办法:我校在辽宁省普通类、体育类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在其它省市按照当地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录取方式进行录取。
4. 对高考加分考生的处理:在录取中执行省招考委关于高考加分的有关规定。
5.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办法:
(一)普通类专业:对于进档考生,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无专业级差。当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理工类考生依次按照数学、语文、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文史类考生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二)体育类专业:我校体育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只在辽宁省招生,考生须参加辽宁省2020年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并达到体育成绩控制分数线以上,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辽宁省划定的体育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含高考加分)/7.5+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体育(文)考生依次按专业课、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体育(理)考生依次按专业课、数学、语文、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校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
联系电话:024-31679767 、31969585、31919001
招生计划2021年新疆招生计划
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21.06.18浏览:12通讯员:
沈阳科技学院2021年各部门招生咨询方式各系部联系方式:2021级官方新生QQ群:辽宁、吉林、黑龙江QQ群:四川、山西、陕西QQ群:河南、江西、新疆QQ群:河北、天津、内蒙古QQ群:广西、甘肃、宁夏QQ群:安徽、贵州QQ群:校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搜索公众号”沈阳科技学院“并关注。校方抖音平台:搜索”沈阳科技学院“并关注。
沈阳科技学院2021年招生章程学校自然情况学校全称:沈阳科技学院办学地点及校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办学类型: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本科办学形式:全日制主要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约合629亩);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7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15.8平方米;生师比17.6;专任教师376,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6.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96.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895.5元;图书52.2万册,生均图书75.2册。招生计划安排计划分配原则:根据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
沈阳科技学院2021年各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往年录取分数
招生计划2021年山西省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2021年西藏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2021年宁夏招生计划
招生计划2021年江西省招生计划
沈阳科技学院
沈阳科技学院招生专业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习年限
科类
授予学位门类
学费(元/人.学年)
020301K
金融学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经济学
275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经济学
27500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经济学
2750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教育学
27500
070302
应用化学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205
工业设计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703
通信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801
自动化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1302
制药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2901
安全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2502
环境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083001
生物工程
四年
3-8年
理工类
工学
27500
120201K
工商管理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管理学
27500
120203K
会计学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管理学
27500
120208
资产评估
四年
3-8年
文理兼招
管理学
27500
沈阳科技学院学校简介
沈阳科技学院,始建于1999年,前身为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201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6794人。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需要,陆续开设了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五大学科门类的31个本科专业,重点培养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方面应用型紧需人才。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制药工程、金融学两个专业入选全省第三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在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即同一学科门类的专业,设立基本相同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左右的学习后,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在大类包含的专业,避免“因一考而定终身”。
沈阳科技学院办学实力
学校积极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专兼结合型师资队伍,并逐年扩大队伍规模、优化教师结构,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50人,硕士以上学位249人。2020年,我校《“要素入手,能力本位,双线并行,五步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强化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研究与实践》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我校28个课题成功申报为省市相关科研立项和学术奖励;陈慧珍和李贺两位老师分别编写的教材《工程制图与CAD基础》《国际金融》被评选为辽宁省首届省级优秀教材;《电工学》《有机化学》等8门课程通过校级优秀建设课验收,全校优秀建设课数量达到了34门。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深入企业行业实习实践,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校授课,积极培养引育造就“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队伍。
沈阳科技学院合作办学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96.2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2.2万册;建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与教学相适应的网络多媒体教室123个;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200余家。校内实验、实习实训环境能够满足基础性、过程性、功能性实验的要求,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学校成立了精细化工、化学工艺与催化技术、化学分析检测、高分子材料、环境生态、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产业创新等9个校级和5个系级科研院所,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与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提塞德大学、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韩国庆星大学等积极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更多选择。
沈阳科技学院区位优势
学校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新行政、文化核心区域——浑南区,毗邻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和沈阳南站,未来也将有建成的地铁4号线(预计2022年底试运行)途经北侧校区。校园周边科技产业、高校林立,具有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沈阳科技学院校园建设
学校本着“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的规划,依傍在全运二西路西段南北两侧建设而起。校区整体占地面积达41.9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3.9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3.13万平方米。其中,南侧校区于2014年9月建成并交付使用,并配有方便师生日常生活的咖啡厅、健身房、电影院、餐饮中心、超市等;北侧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于2019年投入使用,另有容纳万人体育场、实验实训中心等现代设施正在分期规划建设中。
学校建有标准化学生公寓20栋,光纤入户、环境舒适、设施俱全,充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并于近两年进行了宿舍改造工程。目前,主要以精装4人间公寓为主供学生选择,公寓内为上床下桌、WiFi覆盖,配备了空调、电视、洗衣机、浴室、活动室、24小时热水等。
沈阳科技学院科研实力
学校在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3年理论学习和1年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探索开创了一条借助科技创新与创业大赛来引领学生完成学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子,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养成。2020年,我校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633项。其中,国际级奖励4项、国家级奖励22项、省级奖励607项,获奖总数比照往年增长两倍有余;积极承办了“辽宁省首届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创新大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行业知名专家以及部分高校专家参与大赛评审,多个维度保障大赛主题鲜明、阵容强大,并评选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赢得了全省参赛高校和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与良好评价。此外,学校还多次获得了优秀组织单位,年度获奖师生均数在辽宁省处于领先水平。
沈阳科技学院校企合作
在面向就业时,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加入了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软件产业校企联盟”、“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等,与东北制药集团、中德新松教育科技集团、华晨宝马、东软睿道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精准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有效确保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同时,学校与沈阳化工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共建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为学生日后考研构筑桥梁纽带,每年约有10%的毕业生顺利考取到心仪学校继续深造。
沈阳科技学院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秉承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于2011年9月成立了辽宁首家创业学院,于2017年下半年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以此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多年来,学校通过建立起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库、成立科技创新与创业学生组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组织参加各种竞赛与科研活动以及协调发挥社会力量等方式方法,充分挖掘了在校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启发、养成,并逐步引导学生将创业想法孵化为实际行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落实。
沈阳科技学院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说明
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沈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对符合沈阳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颁发沈阳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沈阳科技学院收费情况说明
1.学费和住宿费收取标准 : 按照省物价部门有关规定确定收费标准。
所有专业学费标准:27500元/人/学年。
根据宿舍不同标准,住宿费按3200-6500元/人/学年收取。
2.学费的退费办法: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照《辽宁省民办学校退费管理办法》(辽价发〔2011〕53号)相关规定办理退费。
3.奖、助学金及勤工助学
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人,辽宁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人;
国家助学金:一等助学金每年4400元/人,二等助学金每年2750元/人;
勤工助学:学校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申请生源地贷款,学校协助办理贷款手续。
沈阳科技学院二、招生录取规则说明
1.投档比例: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3.院校志愿录取办法:我校在辽宁省普通类、体育类本科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在其它省市按照当地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录取方式进行录取。
4. 对高考加分考生的处理:在录取中执行省招考委关于高考加分的有关规定。
5.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办法:
(一)普通类专业:对于进档考生,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无专业级差。当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理工类考生依次按照数学、语文、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文史类考生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二)体育类专业:我校体育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只在辽宁省招生,考生须参加辽宁省2020年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并达到体育成绩控制分数线以上,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辽宁省划定的体育类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含高考加分)/7.5+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体育(文)考生依次按专业课、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体育(理)考生依次按专业课、数学、语文、外语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沈阳科技学院联系方式
校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
联系电话:024-31679767 、31969585、31919001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新疆招生计划(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招生计划2021年新疆招生计划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辽宁省招生计划(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21.06.18浏览:12通讯员: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各部门招生咨询方式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沈阳科技学院2021年各部门招生咨询方式各系部联系方式:2021级官方新生QQ群:辽宁、吉林、黑龙江QQ群:四川、山西、陕西QQ群:河南、江西、新疆QQ群:河北、天津、内蒙古QQ群:广西、甘肃、宁夏QQ群:安徽、贵州QQ群:校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搜索公众号”沈阳科技学院“并关注。校方抖音平台:搜索”沈阳科技学院“并关注。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招生章程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沈阳科技学院2021年招生章程学校自然情况学校全称:沈阳科技学院办学地点及校址: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办学类型: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本科办学形式:全日制主要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约合629亩);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7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15.8平方米;生师比17.6;专任教师376,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6.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96.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895.5元;图书52.2万册,生均图书75.2册。招生计划安排计划分配原则:根据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各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往年录取分数(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沈阳科技学院2021年各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及往年录取分数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山西省招生计划(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招生计划2021年山西省招生计划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西藏招生计划(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招生计划2021年西藏招生计划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宁夏招生计划(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招生计划2021年宁夏招生计划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江西省招生计划(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招生计划2021年江西省招生计划
2021年沈阳科技学院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图) 来源沈阳科技学院
最新招生
JE技校导航: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