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54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能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及其相关岗位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介绍 一、会计专业的概况 我校1964年建校伊始的专业设置就是会计专业。会计专业既是我校的传统骨干专业和基础专业,也是我校精心打造的品牌专业。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已建成了以会计为核心专业的财经类专业群,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三大专业,是在会计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优势专业,专业拓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0年6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开始举办五年制会计专业的高职教育。该专业现已有五届毕业生,目前在校生达一千五百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我校会计专业于2003年10月被认定为省级中专示范专业,2005年10月被认定为“十五”期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同时是江苏省财政厅重点扶持、发展的专业。 2007年4月,我校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为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和专业建设支撑单位,承担着建设学院重点专业的任务。 2007年5月我校会计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十一五期间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会计专业试验点。 目前大中型企业为了降低用人成本,改变用人条件,接受职业学校学生,民营企业始终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面宽。近几年,我校会计专业招生形式很好,扩大到了外省。这都说明该专业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成长性较好。 二、会计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 经过四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建设,会计专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我校会计特有的专业特色和建设成果: (一)遵循财经职业教育规律,确立专业办学理念,把握专业教育价值取向,明确专业教育思想,定位适当的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理念是:理财家的摇篮。 我校会计专业的专业价值取向是:诚信、操守、谨慎、精业。 我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教育思想是:学做人、学做事、学知识、学技能。 我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以职业入门资格为基础、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指向,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格为标志。 我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和专业认同的准备,能适应财经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构建了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与行业性社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相融合、与社会行业企业相沟通的专业办学体系 1、我校会计专业既有学历教育,又有大规模的社会培训教育;既有普通学历教育,又有学历教育;既有中专职业教育,又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形成了相得益彰、充满活力、立体交叉的专业办学体系。 2、我校是徐州市规模大的会计培训基地。 3、我校与会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大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保持“校企合作、联动互赢”的密切关系。我校是全国电教协会财贸分会会长单位;徐州市财政会计学会副会长单位;徐州市总会计师协会顾问、理事单位;徐州市珠算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邳州市会计学会副会长单位;徐州市建设会计学会理事单位;徐州市审计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4、我校利用会计专业优势,设立了彭城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后设立财缘会计咨询服务中心,对社会开展审计、验资、资产评估、工程预算、会计咨询、会计代理等会计服务业务,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机制。 (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遵循专业教育规律为平台,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学校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1、合理建构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要求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课程体系。 以应用性为核心的模块课程体系为载体,以素质和能力为主线,建立灵活、、多样与学分制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专业核心课程做到“理论够用,技能突出”,保证有足够的课时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专业教育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对专业扩展课程做到“素质全面,适应性强”,设置行业会计应用模块、专业会计拓展模块、相关专业知识模块等三个课程模块方向,实行模块化、综合化教学;任选课程做到“突出素质教育需要,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兼顾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打破专业界限,建立学校整体选修课程体系,形成校本特色课程。 2、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实现专业教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融合,成功推动“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教学模式、“示范——模拟——评价”三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实践活动。基本建立了具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维度、互动、导学的专业教学模式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 3、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功推动“单项—岗位—综合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了专业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分为课程实顺、阶段实习、认知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专业技能实训等模块。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合作办学,实行“实习预就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使实习与预就业在实践教学的层面相融合。采取了“专业引领教育”、“校内模拟面试”制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质量的监控。使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满意程度高,体现专业品牌效应。 (四)初步建立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企业文化、专业文化环境为一体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实习基地 1、我校的财经商贸实训中心,开发建设了模拟企业经营实训中心、模拟银行实训中心、纳税申报实训中心、社会审计模拟实训室、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金蝶、用友软件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ERP沙盘实训室、审计电算化实训中心、会计文化展示厅、货币票据陈列室、会计考试培训中心、三维演示厅、证券投资实训中心等,使会计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系统、完整、先进,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2、仿真性教学软件、资料齐全。包括:银行结算软件、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常用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仿真系统、ERP及沙盘系统、社会会计考试系统、货币票据展示系统、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应用技术项目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入校后就在仿真的教学资料中感受专业氛围。 3、建设了良好的专业文化环境。形成会计文化展示厅、专业文化宣传长廊,教学楼、教室的专业文化建设等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文化宣传环境。宣传会计职业、会计道德,等对学生进行专业引领教育、职业规划、诚信教育。 (五)确立品牌建设思路,全方位加强精品专业建设,会计专业品牌效应显现。 1、招生就业好。2008年以来,我校会计专业招生分数线高于徐州市高职录取线一百多分,招生生源扩展到江苏省外的五个省市(山东、河南、内蒙、安徽、西藏等),07年以来对口就业率大幅上升,就业品质提升很快。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满意程度高,称职率达90%以上。 2、教师教科研能力强,近五年来该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八十多篇,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6项。专业教师主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有: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中国矿大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联合学院院本教材《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实务》。编写校级规划教材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应用技术项目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拟企业经营实训手册》《金蝶ERP实训指导手册》审计实务教研室编写的《ERP沙盘实训指导手册》《审计实训资料库》等校本教材,形成我校会计专业实训项目体系。 3、社会影响大。该专业是我校的“看家”专业。建校四十多年来,经过几代财校人的共同努力,该专业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业的品牌辐射力已经显现。 会计系 2010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