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背景: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宣布:“在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快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覆盖面广。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结合了认知科学、信息学、控制科学、生命科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智能系统集成等众多先进技术,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信息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和信息产业价值的主要提升点。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即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备智能信息处理、分析和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自我更新知识和不断创新,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项目组织与团队协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理论”等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智能控制、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管理与智能决策等宽广领域的本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和设计开发技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跟踪学科发展前沿的意识和文献检索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要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人工智能、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模式识别导论、图像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据结构课程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实验、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编译原理课程实验、人工智能课程实验等。
师资力量:该专业有专职教师共15名,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北省杰青1人,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校“腾飞计划”2名,校“摇篮计划”5名,近三分之二的教师有国外求学或研究任职经历。
项目与成果:近三年(2016-2018年)专业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军工纵向项目等20余项;近三年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及CCF-A类文章20余篇,高被引论文5篇。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了两个科研团队:智能优化理论与应用团队和机器学习理论与应用团队,培养或在读博士生、硕士生达到60余人,团队与南洋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国际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 | 学制 | 地址 |
---|---|---|---|
智能楼宇技术与管理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四工厂职业技术学校 | 五年 | -- |
楼宇智能技术与管理 | 深圳市技工学校 | 初中毕业五年 | -- |
楼宇智能技术与管理 | 深圳市技工学校 | 初中毕业五年 | -- |
电子与信息技术(智能控制) | 大连电子学校 | -- | -- |
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手机技术与应用方向)(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就业班)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 -- | -- |
智能电子(电气技术应用)--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与开发、自动化控制应用与管理 | 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 | -- | -- |
中国地质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