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市州政府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积极引导学校增设产业发展急需、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调减基础条件薄弱、办学质量差的专业,整合专业基础相近、办学效益不佳的专业,避免专业设置低水平重复,形成定位准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建设格局。每个市州建设3—5个深度融入产业链的特色专业群。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市州专业布局和特色专业群建设规划,调整专业设置,对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整体优化学校专业结构。重点支持一批涉农专业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建设。
健全特色专业产学融合发展机制。市州、县市政府要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纳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育人才;支持学校参与区域龙头企业、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校企共建一批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推进特色专业深度融入产业发展。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要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和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构建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湖南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14-2016年)加快建设对接市州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体系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