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wxzzbgs2461@***
电话:0377-65332461
办学特点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致力于学生思想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实行学生教官制度,强化一日常规管理,校风优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坚持创新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实践教学,推行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教,激发学生参赛意识和争胜意识。加强职业素养训练,制定出《中专生普适技能标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会话、演讲书写、体能训练、计算机应用等普适性技能。推行多证书制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证书考试,便利了学生的成才和就业。
学校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联合、企业冠名、定向培养、订单教育”的培养模式,先后与青岛海尔、苏州华硕、广东美的、北京华唐、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及教育集团长期合作。近年来又与郑州锐捷、内乡县直幼儿园、郑州金铧锐汽修集团、北京中德教育集团等实施校企合作。学校积极探索校校合作,与江苏盐城交通技师学院合作建设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与郑州师范学院、平顶山教育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经济效益共创,校企同发展,校校共进步。学校开设有机械制造、教育、信息技术、汽车工程等4大类11个专业,构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河南省示范专业、学校特色专业三层并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以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等为龙头的专业群和实训基地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质实用人才,毕业生顺利进入北京、杭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及郑州、南阳当地就业,形成了“招生—培育—就业—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当地和用人单位享有较高的声誉。
同时,学校强化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积极开展企业培训、农民中职学历教育、开办成人幼教实践强化班,服务质量、规模在社会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学校坚持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实习就业基地,实施一对一就业,学生100%就业,对口率高,就业层次高,发展前景好。
今天的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师资雄厚,已形成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层次类型较为完整的教育结构。
在新的起点,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人,将秉承诚信团结、自强不息校训,高举技能中国旗帜,面向国际化,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而大胆实践,为建设现代职教名校而努力奋斗!
办学实力学校秉承“修德师技、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面向社会、质量立校、徳技并重、科学发展”的办学方向,牢记“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成功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确立“德技并重,以德为先,人人皆可成才”的办学理念,制定“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遵循“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公开公正、稳中求进”的工作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培养优秀毕业生4万余人,为南阳乃至河南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南阳市豫西南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校占地面积100多亩,建有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演出报告厅、图书楼、实训厂房等,通信、就餐、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生活区设施完备。校园建筑风格和谐,布局合理,亭台廊榭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相映成辉,既服务了教学,又美化了环境。
近年来,学校利用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契机,深化校企合作,扩充办学空间,完善实训设施,学校新建汽修、计算机、电商、客服、电工电子和激光等实训室,更新舞蹈、钢琴、声乐、美术、奥尔夫、蒙氏、感统训练等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升级计算机网络、平面设计实训室。教室一律装配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室网络化、教学现代化、校园数字化,满足了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200多名,其中职教专家1名,正高级讲师(教授)教师2名,高级讲师(副教授)42名,讲师71名,省学科学术带头人7名、省骨干教师11名、市级名师3名、市级拔尖人才2名,双师素质教师62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青山老师曾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学校占地152.5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2座(69个教室),礼堂2座,教工公寓楼1座,学生公寓楼3座,学生食堂5个,标准体育场一个。学校固定资产达2000余万元。2008年有普通高中三级15班,烹饪、服装、计算机、电子电器、种植、养殖、经济管理、旅游等八个专业15班,共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职员工12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本科学历98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72人,双师型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等级证的教师)26人。
办学效益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升学率连续5年为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先后有10名学生对口升学成绩为全省状元,2004年电子电器专业的周新飞同学考入全国重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未升学的毕业生利用所学专业技术,或自谋职业,或学校推荐安排就业,就业率达98%以上,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学校管理学校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从严入手,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一是教职工管理。学校制订了《教职工量化积分考评办法》等制度,从出勤、工作量、业绩等40余个子项目进行量化考评,考评成绩作为评先、晋级、聘任的重要依据,大大调动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出现了争要工作、比做贡献的良好局面。在教学管理上,制订了《中青年教师过“三关”(即入门关、合格关、达标关)制度》、《教学业绩奖惩制度》,增强了约束激励机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增强了爱岗敬业意识,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学生管理。该校实行了封闭管理,少数离校较近的学生持“走读卡”可以回家食宿,绝大多数学生食宿在校,不准随便进出校门。学校设有卫生室、商店、理发店、食堂、公寓等,为食宿生提供了极大方便。学生科和保卫科负责封闭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和学生的安全工作。三是后勤管理。全体后勤人员确立了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学校狠抓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保障了后勤供应,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学校4个食堂实行了后勤社会化服务,增强了竞争机制,使学生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