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土木工程学院是2000 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目前,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66 人,专任教师54 人,其中教授10 人,副教授23 人,双师型教师18 人。
二十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近6000 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行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教学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土木工程专业在原有的建筑工程方向基础上,拓展了幕墙工程方向、绿色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钢结构工程方向和材料工程方向等共6 个特色专业方向。其中,幕墙工程方向为国内高校首创,自开设以来就业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工程方向和钢结构工程方向均为省内唯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政策及城市发展需要省内首批设立,就业前景广阔,在近两年的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前20 名,列民办高校首位。
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2019 年成功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并推荐申报国家一流专业,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教学严谨,教风务实,全身心投入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拥有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长春市“师德标兵”等多名优秀教师。时光荏苒,积铢累寸,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学院注重教学
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教改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课题40 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出版教材20余部,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奖”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拥有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 个,2019 年《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一流课程。
土木工程学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学院连续5 年代表吉林省高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BIM 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多项全国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考取全国重点大学研究生,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受到社会高度认可。
土木工程学院将继续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培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改革,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1.土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从事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等职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测量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施工、结构试验与检测、建筑结构抗震、结构专业软件应用等。
就业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广泛,毕业生可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5T)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素质基础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设计、研究、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结构、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面较广,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地下综合管廊、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部门的工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环境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供热工程、燃料燃烧与设备、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与洁净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能源管理公司、热力公司、燃气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3)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运营及管理等方向,培养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水循环问题,具有从事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专业CAD、水泵及水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乡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节水工程技术等领域的行政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咨询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规
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安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29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基本分析计算能力、基本安全设计分析能力、基本安全经济分析和基本安全技术管理能力,能从事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安全学原理、防火与防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与预测、消防工程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法律法规、机械与电气安全、工业通风与除尘、建筑施工安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铁路、建筑等领域的生产一线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指导、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1004)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公共安全技术、节能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建筑设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供配电、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消防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建筑、城乡建设领域的设计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智能系统集成、信息处理、运维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答案来源于:2021年长春建筑学院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