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坚持“立德为本、学风为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以“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掏出心来换取学生的信任;直起腰来服务学生的发展”为工作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着力点,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打造学生工作品牌,践行“厚德、博学、笃行”的优良校训,确保学生“学业有目标、能力有特长、就业有出路、升学有保障”。
学院目前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金属材料三个专业学生共计24个班级,909名在校生。学生工作队伍由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构成,设有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一名,专职辅导员3名,兼职班主任17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坚持学风建设的核心地位,以提升学生核心专业竞争力为重点,全面夯实各项学生工作。学院的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有计划、有目标,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安全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近三年,学院举办或承办专业学科竞赛,如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大学生机械制图大赛、大学生力学竞赛等。积极组织学生在校级专业竞赛基础上,通过集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相关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等。近几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学科竞赛成绩显著。2016年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获得的奖项有,第九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永冠杯”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三等奖3项,优秀奖1项;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第二届“协鑫杯”全国大学生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017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力学竞赛荣获二等奖;参加第十五届中南谷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获三等奖;参加第十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
招生专业
1.功能材料
基本情况:本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300余人。目前,本专业有专业任课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8人,占比62%。已形成一支创新精神足、业务能力强和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SCI和EI收录期刊论文13篇。
办学特色与优势: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为鲜明指向,围绕江苏省及常州地区塑料、涂料及化学纤维工业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体系,并以此形成培养特色与错位优势。“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能力结构特色。功能材料现设功能高分子材料专业方向,结合“厚基础”与“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以适应功能高分子材料专业对技术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本专业主要加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扎实的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同时本专业加强学习该学科在光、电、磁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新兴科学交叉领域的发展,力求使学生达到工程认证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成型加工的基本技能、成分与结构分析及性能测试;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具有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工作初步能力;并获得工程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助剂、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等。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在橡胶、塑料、树脂及化纤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研发、工艺设计、设备管理、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等;材料检验机构从事材料测试、检验与管理;材料测试仪器及设备公司从事销售、安装、调试与技术支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商检局、质量检验局、海关等机构从事专业管理工作;成绩优秀者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金属材料工程
基本情况:材料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在2017年7月正式成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已构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师资队伍,其中大部分教师可以承担金属材料工程的相关课程教学。专业教师除了完学任务,还在金属材料的制备技术、成形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主持承担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10余项。发表了专业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授权专利15件。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为开展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办学特色与优势:立足江苏材料工程产业背景、面各全国轻金属材料行业,围绕江苏省及苏锡常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体系,并以此形成培养特色与错位优势。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材料工程特色为宗旨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重构专业教学体系,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改革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实践”的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江苏材料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通过综合合金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质、质量和寿命,并开发新的材料及工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掌握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的制备与成形方法、零件的制造与加工技术、材料性能的检测分析方法、金属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材料制备、材料加工成形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金属材料表面工程。
就业或继续深造去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工程材料、新型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可在机械、冶金、化工、能源、电子、交通、轻纺、军工等企业从事材料研究与开发、先进金属材料成技术、材料选择与应用、材料质量与性能检测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一线控制、技术管理等工作。就业以金属加工制造业居多,也可以选择通过考研进一步深造。
3.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培养特色:本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材料科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工艺基础、自动化技术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学生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自动化学科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能在机械、模具、材料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选择出国、读研,或从事精密塑性成形、先进焊接成形、机械制造、先进液态凝固成形、材料成形模拟及计算机仿真、材料成形过程控制与自动化、快速成形制造、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材料激光加工等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进入钢铁企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及船舶制造业、金属及橡塑材料加工业等领域从事与塑性成形、焊接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的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贸易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与机械类专业有着类似的就业方向及成长路线。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