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2000 年6 月;2004 年2 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 年4 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7 年12 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 年1 月,获评“吉林省十佳口碑高校”;2019 年3 月,入选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19 年9 月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奢岭、高新两个校区。奢岭校区坐落在5A 级风景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南端,风景秀美幽静,生态环境宜人。高新校区坐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路1519 号,桥廊设计,宏伟大气。校园占地面积83.63 万㎡,建筑面积
39.93 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450 人,图书馆藏书124 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51 万元。
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建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思政教研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部等14 个教学单位。
开设了44 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形成了土木建筑类、电气信息类、工程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健康类、人工智能类六个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学校设计学学科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 类;环境设计、工程造价2 个专业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 类;环境设计、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 个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3 个专业是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职称实态下的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2 个实验区是省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 门,省级一流课程8 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2 门、省级精品课4 门、省级优秀课23 门、省级在线课程 1 门和省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1 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59 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37 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79 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 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 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 人;省级教学名师2 人;省级优秀教师3 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省高教学会专家8 人;省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学科专家 2 人;长春市“师德标兵”2 人。省级“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 个。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 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1 个。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三等奖4 项、省级各类教学大赛奖75 项。教师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校科研工作在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有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群1 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10 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 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7 个。学校承担省级以上项目334 项,发表
学术论文2500 余篇,获得专利119 项,获得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 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 项、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其他科研奖近90 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小微文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8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该项目是继完成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后的又一获批国家资助项目。
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采用交叉融合式的教育模式,重塑教育的教与学,培养了集聚人才,形成了土建与管理类交叉、文化创意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植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办学,打造了多元结构的职场实态模式;我们实施了学生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打破了建筑类人才单专业培养桎梏的横纵联合模式;我们推进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以赛代考,以作品代作业的大赛实战模式;我们还探索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基本途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元驱动模式。学校现有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 项、省级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项目1 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 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 个、国家级大学生创客工场1 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1 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
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018 年1085 人次、2019 年783 人次、2020 年1042 人次。其中,获国际级和国家级特等奖及一、二等奖2018 年64 人次、2019 年59 人次、2020 年17 人次;获省级一等奖2018 年 61 人次、2019 年 112 人次、2020 年 109 人次。
目前,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3 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其中,2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就业;45%左右的毕业生服务吉林省经济发展。
毕业生中有80%活跃在国家基本建设和文化艺术领域,成为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毕业生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敬业精神、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新长建品牌。
学校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风气;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培养,着力提升学生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积极开展具有特色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学校重视办学,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20 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于2015年、2017 年、2019 年成功举办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两岸70 余所高校校长出席论坛,对促进海峡两岸大学间交流与合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学校于2019 年成功加入"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广泛开展与联盟高校间联合人才培养、师生交流互访、校际学科专业竞赛等学习与交流合作,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并以实际行动为“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创新为办学宗旨,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转型发展为重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实施优特强发展战略,正朝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阔步前进。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今年招生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学校今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招生工作。
第三条学校全称:长春建筑学院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四条校址
主校区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高校园区。
高新校区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9号。
第五条学费收取标准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收费标准(元/生/年) |
1 |
082901 |
安全工程 |
25000 |
2 |
090502 |
园林 |
25000 |
3 |
081201 |
测绘工程 |
25000 |
4 |
081802 |
交通工程 |
25000 |
5 |
120204 |
财务管理 |
25000 |
6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25000 |
7 |
120103 |
工程管理 |
25000 |
8 |
120105 |
工程造价 |
26000 |
9 |
120104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25000 |
10 |
120801 |
电子商务 |
25000 |
11 |
120210 |
文化产业管理 |
25000 |
12 |
120410t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25000 |
13 |
081001 |
土木工程 |
26000 |
14 |
081002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5000 |
15 |
081003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5000 |
16 |
081004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25000 |
17 |
081005t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25000 |
18 |
082801 |
建筑学 |
26000 |
19 |
082802 |
城乡规划 |
26000 |
20 |
082803 |
风景园林 |
25000 |
21 |
081006t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25000 |
22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5000 |
23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25000 |
24 |
080703 |
通信工程 |
25000 |
25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5000 |
26 |
080801 |
自动化 |
25000 |
27 |
080904k |
信息安全 |
25000 |
28 |
080906 |
数字媒体技术 |
25000 |
29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25000 |
30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5000 |
31 |
080803t |
机器人工程 |
25000 |
32 |
080907t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25000 |
33 |
080717t |
人工智能 |
25000 |
34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25000 |
35 |
101101 |
护理学 |
25000 |
36 |
130502 |
视觉传达设计 |
26000 |
37 |
130503 |
环境设计 |
26000 |
38 |
130504 |
产品设计 |
26000 |
39 |
130506 |
公共艺术 |
26000 |
40 |
130509t |
艺术与科技 |
26000 |
41 |
050303 |
广告学 |
25000 |
42 |
130507 |
工艺美术 |
26000 |
43 |
130310 |
动画 |
26000 |
44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26000 |
第六条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本科毕业生由长春建筑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本科毕业证书。
第四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第七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主要内容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师范生公费教育、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内容。
第八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内资助政策主要内容及相关程序
我校校内资助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奖学金;2.勤工助学;3.临时困难补助。具体工作开展依据《长春建筑学院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执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入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报到期间,通过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由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 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第五章录取说明
第九条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
各专业统考外语语种不限。
第十条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要求各专业招生男女比例不限。
第十一条身体及健康状况的要求
执行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
第十二条录取规则
投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如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省投档比例要求执行。
对于进档考生,在专业志愿优先的前提下,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清)。若多名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依次按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语文数学外语3 门成绩之和、语文数学2 门成绩之和、语文数学两门中的单科高成绩、剩余科目高成绩、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艺术类以专业成绩、素描、色彩、速写、文化课成绩为顺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如考生所报专业志愿未能录取时,服从专业调剂者,在所有专业志愿考生录取结束后,将其调剂到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学校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依据国家招生文件给予特殊考生的加分政策,对享受政策性加分或者降分投档的考生,按所在省(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投档。
艺术类考生还需遵循以下几点:
1. 吉林省艺术类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方式(专业清),按投档考生的总分(总分=专业课成绩 100%+文化课成绩 6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 辽宁、天津、山东、浙江、湖北、江西、河北7 省(市)艺术类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方式(专业清),按投档考生的投档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 河南、江苏、黑龙江、新疆4 省(区)艺术类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方式(专业清),按投档考生的总分(总分=专业课成绩+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 内蒙古艺术类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方式(专业清),按投档考生的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文化课成绩相同时,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5. 总分相同时,专业课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课成绩再相同,素描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学校在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广东、湖北、湖南、河北、重庆、辽宁、江苏、福建等14 个综合改革省录取原则除遵循以上条款外,考生选考科目按照所在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学校选考科目为准;如果录取原则与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招生录取政策有冲突,按照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当年招生录取政策执行。
第十三条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高校园区(长清公路14 公里处)联系电话:0431-89752111/84135555
联系人:杨老师、李老师
第十四条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招生及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政策执行。
学校2021年各学院招生专业 |
|||||
院系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层次 |
学位 |
学制 |
建筑与规划学院 |
082801 |
建筑学 |
本科 |
工学 |
五年 |
082802 |
城乡规划 |
本科 |
工学 |
五年 |
|
082803 |
风景园林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90502 |
园林 |
本科 |
农学 |
四年 |
|
土木工程学院 |
081001 |
土木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081005T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城建学院 |
081002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081003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2901 |
安全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1004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电气信息学院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703 |
通信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904K |
信息安全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801 |
自动化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交通学院 |
081006T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081802 |
交通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1201 |
测绘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管理学院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120105 |
工程造价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120204 |
财务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120104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120103 |
工程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
130502 |
视觉传达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130504 |
产品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130503 |
环境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130310 |
动画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050303 |
广告学 |
本科 |
文学 |
四年 |
|
120210 |
文化产业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120801 |
电子商务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080906 |
数字媒体技术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130507 |
工艺美术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公共艺术学院 |
130503 |
环境设计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130506 |
公共艺术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130509T |
艺术与科技 |
本科 |
艺术学 |
四年 |
|
健康产业学院 |
101005 |
康复治疗学 |
本科 |
理学 |
四年 |
101101 |
护理学 |
本科 |
理学 |
四年 |
|
120410T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本科 |
管理学 |
四年 |
|
人工智能学院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080907T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803T |
机器人工程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
080717T |
人工智能 |
本科 |
工学 |
四年 |
近三年在各省、市、自治区录取情况 |
||||||||||
省份 |
科类 |
2018 |
2019 |
2020 |
||||||
高分 |
低分 |
省控线 |
高分 |
低分 |
省控线 |
高分 |
低分 |
省控线 |
||
安徽 |
理工 |
496 |
445 |
432 |
479 |
438 |
426 |
470 |
450 |
435 |
文史 |
543 |
494 |
486 |
517 |
512 |
504 |
510 |
508 |
499 |
|
北京 |
理工 |
471 |
449 |
432 |
460 |
440 |
423 |
470 |
452 |
436 |
福建 |
理工 |
435 |
378 |
378 |
431 |
393 |
393 |
447 |
402 |
402 |
文史 |
486 |
416 |
446 |
496 |
458 |
464 |
491 |
461 |
465 |
|
甘肃 |
理工 |
418 |
394 |
370 |
425 |
403 |
366 |
401 |
391 |
372 |
文史 |
444 |
387 |
380 |
441 |
427 |
400 |
460 |
453 |
439 |
|
广东 |
理工 |
423 |
411 |
376 |
431 |
425 |
390 |
454 |
452 |
410 |
广西 |
理工 |
418 |
347 |
345 |
396 |
348 |
347 |
382 |
354 |
353 |
文史 |
422 |
416 |
403 |
422 |
394 |
388 |
425 |
398 |
381 |
|
贵州 |
理工 |
425 |
408 |
379 |
416 |
397 |
369 |
421 |
406 |
384 |
文史 |
514 |
484 |
477 |
478 |
467 |
453 |
488 |
481 |
463 |
|
海南 |
理工 |
544 |
500 |
488 |
552 |
499 |
481 |
534 |
467 |
463 |
文史 |
538 |
516 |
497 |
551 |
538 |
522 |
||||
河北 |
理工 |
447 |
398 |
358 |
453 |
420 |
379 |
488 |
453 |
415 |
文史 |
484 |
469 |
441 |
497 |
488 |
461 |
499 |
488 |
465 |
|
艺术 |
660.3 |
483.7 |
|
663.3 |
518.7 |
|
523 |
488 |
|
|
河南 |
理工 |
430 |
395 |
374 |
449 |
401 |
385 |
479 |
442 |
418 |
文史 |
480 |
445 |
436 |
479 |
459 |
447 |
499 |
481 |
465 |
|
艺术理 |
595 |
551 |
|
639 |
549 |
|
632 |
546 |
|
|
艺术文 |
652 |
542 |
|
668 |
573 |
|
642 |
592 |
|
|
黑龙江 |
理工 |
379 |
345 |
308 |
397 |
376 |
324 |
399 |
364 |
301 |
文史 |
411 |
378 |
324 |
433 |
410 |
348 |
419 |
405 |
356 |
|
艺术 |
568 |
471 |
|
589 |
488 |
|
581 |
478 |
|
|
湖北 |
理工 |
383 |
380 |
375 |
442 |
397 |
388 |
416 |
405 |
395 |
文史 |
447 |
444 |
441 |
447 |
447 |
445 |
441 |
438 |
426 |
|
艺术 |
587 |
529 |
|
576 |
542 |
|
532 |
507 |
|
|
湖南 |
理工 |
467 |
453 |
450 |
464 |
449 |
448 |
478 |
473 |
464 |
文史 |
528 |
526 |
526 |
525 |
524 |
523 |
531 |
527 |
526 |
|
吉林 |
理工 |
462 |
283 |
283 |
440 |
357 |
350 |
438 |
350 |
336 |
文史 |
472 |
316 |
316 |
472 |
393 |
372 |
452 |
411 |
371 |
|
艺术理 |
535.8 |
384.8 |
|
531.4 |
394.2 |
|
503 |
409.4 |
|
|
艺术文 |
537.8 |
371.4 |
|
565.2 |
382.4 |
|
546 |
400 |
|
|
江苏 |
理工 |
297 |
288 |
285 |
316 |
309 |
307 |
324 |
317 |
313 |
文史 |
301 |
287 |
281 |
290 |
285 |
277 |
307 |
295 |
284 |
|
艺术 |
459 |
432 |
|
476 |
440 |
|
475 |
445 |
|
|
江西 |
理工 |
480 |
449 |
447 |
504 |
455 |
449 |
478 |
469 |
463 |
文史 |
526 |
496 |
496 |
511 |
508 |
502 |
495 |
493 |
488 |
|
艺术文 |
701 |
613.6 |
|
703 |
644 |
|
473 |
453 |
|
|
辽宁 |
理工 |
477 |
421 |
368 |
445 |
434 |
369 |
454 |
432 |
359 |
文史 |
510 |
496 |
461 |
524 |
518 |
482 |
519 |
512 |
472 |
|
艺术理 |
567.8 |
539.8 |
|
586.4 |
559.2 |
|
384 |
362 |
|
|
艺术文 |
608.6 |
555.6 |
|
631.4 |
586 |
|
433 |
422 |
|
|
内蒙 |
理工 |
401 |
336 |
336 |
410 |
350 |
352 |
370 |
333 |
333 |
文史 |
436 |
405 |
399 |
473 |
440 |
436 |
458 |
442 |
437 |
|
艺术 |
323 |
229 |
|
360 |
281 |
|
378 |
278 |
|
|
宁夏 |
理工 |
402 |
379 |
352 |
420 |
396 |
381 |
398 |
383 |
368 |
青海 |
理工 |
359 |
332 |
334 |
369 |
349 |
348 |
358 |
330 |
330 |
山东 |
理工 |
470 |
451 |
435 |
480 |
460 |
443 |
506 |
468 |
449 |
文史 |
521 |
510 |
505 |
519 |
512 |
503 |
||||
艺术理 |
644.6 |
528 |
|
631.7 |
564.7 |
|
522.5 |
509 |
|
|
艺术文 |
707.6 |
554 |
|
675.3 |
573.3 |
|
||||
山西 |
理工 |
400 |
347 |
323 |
410 |
370 |
352 |
425 |
389 |
370 |
文史 |
425 |
397 |
363 |
446 |
429 |
405 |
454 |
428 |
400 |
|
陕西 |
理工 |
389 |
342 |
332 |
430 |
402 |
363 |
420 |
404 |
350 |
上海 |
理工 |
394 |
393 |
401 |
394 |
393 |
403 |
|
|
400 |
四川 |
理工 |
495 |
468 |
458 |
490 |
471 |
459 |
476 |
436 |
443 |
文史 |
504 |
498 |
492 |
485 |
477 |
472 |
477 |
467 |
459 |
|
天津 |
理工 |
452 |
408 |
407 |
428 |
403 |
400 |
498 |
471 |
476 |
文史 |
412 |
409 |
436 |
427 |
426 |
428 |
||||
艺术文 |
672 |
575 |
|
649 |
575.2 |
|
505.1 |
492.9 |
|
|
新疆 |
理工 |
420 |
347 |
341 |
378 |
346 |
326 |
378 |
333 |
317 |
文史 |
393 |
378 |
372 |
412 |
400 |
387 |
406 |
379 |
370 |
|
艺术 |
436 |
385 |
|
538 |
399 |
|
647 |
454 |
|
|
云南 |
理工 |
461 |
433 |
430 |
464 |
447 |
435 |
475 |
449 |
440 |
文史 |
512 |
496 |
490 |
502 |
487 |
480 |
500 |
491 |
480 |
|
浙江 |
理工 |
545 |
494 |
490 |
537 |
512 |
496 |
543 |
369 |
495 |
文史 |
||||||||||
艺术 |
539 |
461 |
|
527 |
516 |
|
525 |
508 |
|
|
重庆 |
理工 |
472 |
429 |
428 |
490 |
437 |
435 |
451 |
424 |
411 |
文史 |
476 |
443 |
434 |
510 |
480 |
458 |
479 |
466 |
443 |
长春建筑学院在吉林省近三年录取分数 |
|||||||
专业名称 |
科类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高分 |
低分 |
高分 |
低分 |
高分 |
低分 |
||
安全工程 |
理工 |
380 |
283 |
431 |
357 |
382 |
350 |
测绘工程 |
理工 |
404 |
285 |
404 |
357 |
372 |
351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理工 |
385 |
293 |
409 |
357 |
375 |
354 |
城乡规划 |
理工 |
387 |
284 |
379 |
357 |
365 |
351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理工 |
435 |
285 |
418 |
357 |
403 |
35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440 |
340 |
420 |
386 |
438 |
372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358 |
294 |
415 |
365 |
384 |
355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理工 |
462 |
283 |
428 |
357 |
369 |
350 |
风景园林 |
理工 |
397 |
283 |
418 |
358 |
388 |
35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398 |
283 |
418 |
357 |
387 |
351 |
工程管理 |
理工 |
346 |
284 |
402 |
357 |
394 |
353 |
工程造价 |
理工 |
419 |
353 |
472 |
393 |
434 |
37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415 |
337 |
418 |
377 |
406 |
375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理工 |
402 |
284 |
383 |
357 |
373 |
35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理工 |
380 |
284 |
392 |
357 |
375 |
350 |
建筑学 |
理工 |
413 |
302 |
419 |
366 |
398 |
357 |
交通工程 |
理工 |
444 |
285 |
385 |
357 |
377 |
350 |
数字媒体技术 |
理工 |
380 |
283 |
411 |
358 |
371 |
351 |
通信工程 |
理工 |
350 |
285 |
407 |
365 |
384 |
357 |
土木工程 |
理工 |
404 |
283 |
424 |
357 |
433 |
352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387 |
290 |
391 |
360 |
388 |
351 |
信息安全 |
理工 |
350 |
285 |
383 |
357 |
383 |
351 |
园林 |
理工 |
403 |
283 |
401 |
357 |
402 |
350 |
自动化 |
理工 |
376 |
295 |
406 |
357 |
368 |
350 |
护理学 |
理工 |
382 |
304 |
410 |
370 |
407 |
369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理工 |
395 |
283 |
402 |
357 |
380 |
350 |
康复治疗学 |
理工 |
388 |
307 |
411 |
373 |
405 |
36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
|
382 |
362 |
415 |
359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
|
|
|
374 |
350 |
机器人工程 |
理工 |
|
|
|
|
369 |
350 |
财务管理 |
文史 |
400 |
330 |
458 |
407 |
432 |
419 |
电子商务 |
文史 |
361 |
321 |
453 |
400 |
429 |
416 |
工程造价 |
文史 |
431 |
316 |
440 |
385 |
452 |
411 |
工商管理 |
文史 |
445 |
320 |
461 |
393 |
449 |
411 |
广告学 |
文史 |
472 |
317 |
443 |
393 |
443 |
411 |
文化产业管理 |
文史 |
423 |
317 |
437 |
401 |
431 |
413 |
产品设计 |
艺术理 |
490.8 |
415.4 |
525.4 |
414 |
493.2 |
439.8 |
动画 |
艺术理 |
480.6 |
475 |
468.4 |
441.6 |
491.6 |
491 |
工艺美术 |
艺术理 |
480 |
384.8 |
479 |
394.2 |
494.4 |
453.8 |
公共艺术 |
艺术理 |
439.2 |
388.4 |
487.4 |
423.4 |
486.6 |
435 |
环境设计 |
艺术理 |
535.8 |
449.8 |
531.4 |
432 |
497 |
409.4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理 |
505.6 |
423 |
513.2 |
428.8 |
495.8 |
456.8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理 |
476.6 |
392.8 |
508.6 |
465.4 |
479 |
437 |
艺术与科技 |
艺术理 |
444.4 |
408.2 |
515 |
439.8 |
503 |
426.4 |
产品设计 |
艺术文 |
497.4 |
390 |
553.4 |
441.2 |
505.4 |
442.6 |
动画 |
艺术文 |
531.4 |
375.6 |
508 |
468.4 |
520 |
474.8 |
工艺美术 |
艺术文 |
537.8 |
379.6 |
523.6 |
384.8 |
488 |
442.2 |
公共艺术 |
艺术文 |
476.8 |
404.2 |
507.2 |
440.8 |
502.6 |
447.6 |
环境设计 |
艺术文 |
530.6 |
371.4 |
565.2 |
382.4 |
546.2 |
422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文 |
510.6 |
386 |
563.4 |
421.6 |
523.4 |
453.4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文 |
506 |
404.4 |
550.8 |
475.4 |
527 |
400.4 |
艺术与科技 |
艺术文 |
497.2 |
419.2 |
496 |
425.8 |
486 |
442.8 |
|
|
|
|
|
|
|
|
注:艺术类分数为文化课成绩* 60%+专业课成绩。 |
学校办学20 年来,坚持办学,面向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凸显育人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材施教、张 扬个性、培养专长,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学校以抓好校内外实 践基地群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四实平台建设,着力 培养行业领域工程设计能力强、施工管理能力强、行业适应能力强的“三强型” 人才和文化创意行业领域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
目前,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3 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其中,2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就业;45%左右的毕业生服务吉林省经济发展。
毕业生中有80%活跃在国家基本建设和文化艺术领域,成为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毕业生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敬业精神、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我校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管理精英和技术骨干。其中,涌现出了以中建六局桥梁公司生产经理、2016 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建波为代表的企业中流砥柱,以大连六环景观建筑设计院所长、项目经理金辉为代表的技术精英,以中地能(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海滨为代表的创业楷模。学校毕业生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新长建品牌。
(一) 你校2021 年招生计划中各招生专业有哪些变化?
学校2021 年本科招生计划中新增1 个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有关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详见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计划。
学校2021 年各专业录取原则仍然采用“专业清”录取。
(三) 你校有哪些特色专业?
学校开设了44 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形成了土木建筑类、电气信息类、工程管理类、艺术设计类、健康类、人工智能类六个主体专业集群。其中设 计学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 类;环境设计、工程造价2 个专业是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 类;环境设计、工程造价、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 个专业是吉林省一流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3 个专业是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除专业招生计划中特别注明的专业外,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
学校现有奢岭和高新两个校区:
奢岭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高校园区(长清公路14 公里处);
高新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9 号。
(六) 长春地处东北,南方的学生在长春是否能够适应?
南方考生担心是否适应长春的气候,主要认为长春的冬天非常冷,对能否适应这样的天气有些担心。南方由于气候湿润,冬天没有暖气,在温度低的时候,感觉非常冷,而长春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相对干燥,在相同的温度下,在气候干燥和气候湿润的环境里,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这里,不会感到那么冷,并且长春的供暖非常好,室温都在18 度以上。在长春建筑学院读过书的学生,都感觉这里的冬天比在南方要舒服。
学校没有助学贷款,但是考生可依据学校录取通知书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学校已建立起完善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健康个性发展的激励机制及确保家庭经济困难而又努力学习的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保障机制设有“阳光社团”特困学生组织,能够给学校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缓解学生生活压力。具体如下:
奖助学 金项目 |
金额(元/生/ 学年) |
条件与程序 |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 贷款 |
6000 或 8000 |
持录取通知书到各县(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或其乡镇网点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 |
国家 奖学金 |
8000 |
在二至五年级学生中评出,评定比例约为二至五年级学生数的 0.2%。 |
国家励 志奖学金 |
5000 |
在二至五年级学生中评出,评定比例约为二至五年级学生数的 4%。 |
国家助学金 |
4300 |
在一至五年级学生中评出,评定比例约为一至五年级学生数的 20%。 |
3300 |
||
2300 |
||
学校优 |
一等 2000 |
在学校二至五年级学生中评出,比例为二至五年 |
秀学生奖学金 |
|
级学生数的 1%。 |
二等 1000 |
在学校二至五年级学生中评出,比例为二至五年级学生数的 3%。 |
|
三等 500 |
在学校二至五年级学生中评出,比例为二至五年级学生数的 6%。 |
全国考生均可自愿选择是否迁移户口。
(九) 你校对考生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吗?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对各专业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无特殊要求。
(十)学校是否实行双学位制?
学校目前不能修双学位,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学业后,毕业时只发本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有学习余力的情况下,在保证本专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去选修自己喜欢的其它专业课程。
学生完成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者,按国家规定颁发长春建筑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实行电子注册。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均有资格报考其他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学校十七届毕业生中已有1000 多人分别考取了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长江科学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休斯敦大学、多伦多大学、墨尔本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北华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高考志愿分“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两部分,考生要合理把握志愿间的梯度。平行志愿可以允许考生在同一批次院校志愿内报若干所高校,高校志愿的选择空间增大,有效避免了志愿撞车现象的发生。但如果忽视志愿梯度,即学校之间没有拉开分数上的梯度,很容易因一校落榜,其余各校也没有机会,只能进入征集志愿或者进入下一批次。所以虽然是平行志愿,第一志愿仍然非常重要,需要慎重填报。
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我们建议考生在充分了解高校各个专业的前提下,尽量拉开各专业志愿间的梯度。如果考生的专业志愿都集中在较为热门或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一旦第一专业志愿未能满足,很有可能其它的后续专业也不能够满足,从而出现高分被专业调剂的现象。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梯度要分明,要适当拉开专业志愿梯度。
平行志愿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投档规则。投档时,同 一批次线上所有考生先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再由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平 行志愿学校逐一进行检索,并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比如说,某 考生所报志愿为 A、B、C、D 四所院校,录取时,批次线上考生先按分数大排队,然后由计算机逐一检索考生志愿,如果考生填报的A 志愿符合投档条件,则投档到 A 院校,完成投档;如果不符合A 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检索 志愿,若符合投档条件,将投向 院校,依此类推。
(十五) 如果考生填报的A 志愿符合投档条件投档到 A 院校后,由于某种原因被 A院校退档,能否再投到B 院校呢?
不能。因为,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实行一次性投档”。因此,考生一旦因各种原因被高校退档,即使他的投档分超出后续高校的调档线,也不能被投档,只能参加下一轮投档录取(下一志愿组、本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换句话说,同一批次平行志愿里虽然可填报多所高校志愿,但考生档案只投一次,实际只是一个志愿起作用。
学校欢迎考生及家长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咨询,也可通过如下途径咨询:
(2) 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咨询;
(3)通过拨打咨询电话:0431-89752111 进行咨询。
简介:建筑与规划学院始建于2005 年。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园林、风景园林四个本科专业,是中国工业遗产吉林省土木建筑协会建筑历史分会、吉林省筑建厅海绵城市协会、吉林省风景园林协会、吉林省艺术设计协会等行业知名组织会员单位。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96 人。以实现适应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建筑教育为己任。通过参加国际建造节、联合设计教学、海外访学计划、国际夏令营、国际论坛和国际联合科研等一系列项目,学院形成了特有的行业影响。学院建有国际学术报告厅、专业展厅、物理实验室、数字模型车间、木工模型车间、模型雕刻车间、专业资料期刊室等,教学设施齐全,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学院和多家企事业单位、设计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内外实习环境。
建筑与规划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 名,其中副教授以上15 人。全院教师注重教学研究和科研实践,形成了一支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几年来,建筑与规划学院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类教研、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增强了对外影响力。2006 年和2010 年,《建筑设计》课被评为省级优秀课。2017 年,学院VR 创新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被吉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园林设计》课程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被吉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教改重点研究课题,《园林工程》课程被评为2020 年吉林省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能够适应建筑领域一线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场地设计、设计前期、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建筑设计院及设计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应用研究、房地产开发等工作。
2.城乡规划专业(专业代码:0828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具备城乡规划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具备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具备规划设计师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城市建设史、居住区规划原理、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住宅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调研专题研究、城市交通设计、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政府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并能参与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开发、房地产开发策划以及相关法规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风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艺术原理、风景园林设计、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植物学、风景园林工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旅游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生态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级城乡建设、人居环境等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4.园林专业(专业代码:090502)
Landscape Gardening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业意识,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园林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园林设计基础、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设计、中国园林史、园林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旅游规划与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城市建设、房屋开发、园林、旅游等部门和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城市景观、生态修复、园林建筑、园林遗产保护、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应用研究等
工作。
(二) 土木工程学院
简介:土木工程学院是2000 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目前,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66 人,专任教师54 人,其中教授10 人,副教授23 人,双师型教师18 人。
二十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近6000 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行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为适应国家高等教育教学需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土木工程专业在原有的建筑工程方向基础上,拓展了幕墙工程方向、绿色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钢结构工程方向和材料工程方向等共6 个特色专业方向。其中,幕墙工程方向为国内高校首创,自开设以来就业率达到100%;绿色建筑工程方向和钢结构工程方向均为省内唯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政策及城市发展需要省内首批设立,就业前景广阔,在近两年的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前20 名,列民办高校首位。
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2019 年成功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并推荐申报国家一流专业,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教学严谨,教风务实,全身心投入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拥有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长春市“师德标兵”等多名优秀教师。时光荏苒,积铢累寸,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年来,学院注重教学
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以科研促教学,教改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课题40 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 余篇,出版教材20 余部,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 项,“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奖”1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拥有省级精品课 3 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 个,2019 年《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被评为吉林省高校一流课程。
土木工程学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学院连续5 年代表吉林省高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BIM 应用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多项全国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近年来,有多名学生考取全国重点大学研究生,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受到社会高度认可。
土木工程学院将继续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培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改革,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贡献我们的力量。
1.土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从事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等职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测量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建筑施工、结构试验与检测、建筑结构抗震、结构专业软件应用等。
就业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广泛,毕业生可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等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师素质基础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设计、研究、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结构、地铁与轻轨、隧道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地下工程测试与监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面较广,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地下综合管廊、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地下储库等部门的工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简介:城建学院成立于2000 年。现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环境工程五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 1380 人,已为国家建筑及其它行业培养了 2000 多名本科毕业生。
城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1 人,其中教授6 人,副教授18 人; 博士6 人,硕士30 人,双师型教师11 人,教科研团队2 个,已形成了学历较高,教学、科研及学术水平较强的教师队伍。现承担国家级课题2 项,完成省市级课题18 项,发表国家级教科研论文百余篇,获省高教教学成果奖5 项,自然科学成果奖 2 项,国家专利2 项,省级优秀课 2 门,公开出版教材 15 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首批进入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城建学院注重内涵发展建设,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下设15 个实验室,教学实验设备316 套,可开出190 多项实验项目。
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19 个,校企合作工作室2 个,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基础知识扎实、作风踏实、适应能力强、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毕业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近几年毕业生分别考取吉林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学院秉承着“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环境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供热工程、燃料燃烧与设备、空气调节、工业通风与洁净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设计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能源管理公司、热力公司、燃气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管理工作。
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003)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运营及管理等方向,培养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水循环问题,具有从事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学、专业CAD、水泵及水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乡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节水工程技术等领域的行政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咨询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单位从事规
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维护、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基本分析计算能力、基本安全设计分析能力、基本安全经济分析和基本安全技术管理能力,能从事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安全学原理、防火与防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安全评价与预测、消防工程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法律法规、机械与电气安全、工业通风与除尘、建筑施工安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工业、铁路、建筑等领域的生产一线企业、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管理、指导、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6.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1004)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建筑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公共安全技术、节能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建筑设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供配电、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消防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建筑、城乡建设领域的设计院、工程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智能系统集成、信息处理、运维管理等工作。
(四) 电气信息学院
简介:电气信息学院于2009 年设立,至今已有12 年的历史,学院的学科门类、专业建设、实验室平台、师资队伍和生源覆盖等各项建设已经从规模化阶段转向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发展阶段,今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学院在遵循本科高等教育发展纲要基础上与时俱进,科学严谨制定可持续性发展的实施战略。将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各学科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探索与改革。
学院设立四大学科门类,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自动化类:自动化专业;通信电子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四大学科、七个本科专业,相互之间形成了学科专业互补、师资及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资源共享的特色学科专业群。
学院已经建成了一支水平较高、管理高效的师资队伍。拥有专兼职任教师116 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70 人,中级职称40 人;博士30 人,硕士64 人,确保了学院专业群本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电气信息学院在多名学术带头人、行业专家的带领下,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高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积极与行业对接,走出了一条具有改革和创新相结合的校企融合之路,并力争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专业群。目前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已成为培养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育人基地,深入落实已获批的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整个人才培养质量。
电气信息学院在“建筑环境感知与控制”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污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和智能技术研究所三个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创新出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仅2013-2020 年发表SCI、EI 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0 余篇,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申报省级以上课题30 余项。近五年,学生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00 余项。2017 年我院得到国家外专局的批准和支持,聘请两位英国教授来院合作科研,带动了我院科学技术研究的上层次、上水平。2018 年获批吉林省产业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高新产业技术)“2018C019 三级污水处理工艺及装备集成验证/开发平台建设”,并获得50万项目资金的支持。2021 年获批吉林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点。
在学科建设飞速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取得了多项本科教学成果。“中英联合培养班”的成功创建,推升了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新局面,提升了学校以及电气信息学科大类的社会影响力。在实验室、支持大学生课余科技活动等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基础上,学院与校外优质科技公司联合共建专业,并逐渐形成了“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共成立了七个专业社团,经过组织与实践,社团在学科竞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奖项逐年递增,2020 年获得省级及以上项目达到 119 项,其中国家级10 项,国际级 2 项。
连续三年对已毕业的500 名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范围分布在10 个省2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等。通过数据分析,7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其中一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的排头兵和骨干。
今后,学院会根据新工科定位和目标,定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行业需求反馈,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兼顾控制工程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电气工程、控制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程、控制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能力类课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处理、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装备与维护以及实践类课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气工程、控制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政治思想坚定、全面发展,适应当前IT 行业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具备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算法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能在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C/C++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JAVA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课程实训、数据库系统综合设计实训、JSP 网站开发与设计实训、计算机综合能力实训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在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开发、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从业能力,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与管理、人工智能开发、网络与信息安全、运营维护等工作;也可以加盟应用软件开发团队从事软件工程工作。
3.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8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掌握强弱电兼顾的控制系统工程师的技能,从事逻辑控制、程序控制、运动控制、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以及机器人控制等的基础实、能力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 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微特电机、嵌入式技术、组态软件与HMI 设计、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控制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的工作。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大型生产企事业单位从事控制工程领域的强弱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能够承担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和调试以及控制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也可到教育或科研单位从事电子控制、电气控制、运动控制、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工程技术、教学和应用研究工作。
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7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信息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网络通信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能够从事各类电子仪器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具备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应用、检测及控制等综合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与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高频与射频电子线路、数字图像与视频技术、MCU与可编程ASIC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无线通信与数字网络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信息、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电子电器、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得广泛就业机会。在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显示出卓越的“系统集成”工程能力。
5.通信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70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领域中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发展需求。具备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网络运营所需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通信网理论、数字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原理、光通信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到通信公司、网络公司和电子技术工程公司、企业、政府机构、部队、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与通信类电路、设备、系统、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信息安全导论(双语)、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分析、网络安全基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安全、Linux操作系统及其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软件安全、渗透测试、病毒防治技术、信息内容安全、入侵防御系统(IPS)搭建实训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安全部门、银行、金融、证券、IT 领域等紧密依赖网络应用的行业和部门中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7.物联网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90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 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软件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定位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基于Android 物联网应用开发、基于 Web 的物联网应用开发。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
(五) 交通学院
简介:交通学院是学校建立伊始较早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具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设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测绘工程3个本科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3262名毕业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53人。交通学院下设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建有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路桥检测、测绘实训中心、交通工程实训室、道路桥梁模型实验室等共九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以及十多个稳定的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教师49 人,其中教授7 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9 人,教师中博士学位 12 人,硕士学位30人。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交通学院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建成有完善的室内外实践教学系统和先进齐全的实验仪器设备,以及浓厚的大学文化学习氛围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以上这些优越条件为学生成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成果不断增多。现已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5 项,其它各类教科研项目20 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其他奖项10 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公开出版高等学校教材5部,其中《路基路面工程》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桥梁工程》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桥梁工程》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
交通学院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学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而深受以交通行业为主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和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持续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交通学院毕业生在就业上占据优势,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在全国各省市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和交通工程的施工、设计及管理等部门工作,近几年平均一次就业率达92.7%。
1.交通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8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具备交通工程学科和道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适应行业领域一线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道路交通工程方向:测量学、道路建筑材料、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路基路面工程、城市道路设计、道路勘测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地质学与土力学等。
轨道交通工程方向:测量学、道路建筑材料、交通工程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道路勘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地质学与土力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以及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或管理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行业领域一线需求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土质与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测量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基础工程、道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部门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3.测绘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12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测绘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测绘技能,具备实施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绘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路桥、城市与工程建设测绘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测绘学基础、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测绘CAD、地图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空间定位技术、地籍与房产测量、工程测量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路桥、城市与工程建设测绘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六)管理学院
简 介:管理学院始建于2000 年。21 年来,管理学院坚守办学初心,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贯彻学校的各项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工
作,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水平,使管理学院各方面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为社会培养优秀建筑管理类人才近万人。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53 人,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
学院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五个本科专业,2020 年新增专升本工商管理专业1 个,其中工程造价专业为吉林省一流专业,课程《建筑工程计价》评为吉林省一流课程。
学院目前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五个实训中心。实现了“一专业一实训”、多校外实习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夯实了基础。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达到70%。近三年来,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斐然。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 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 项、省级科研、教研项目40 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38 项,在各级各类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 篇,主编、参编统编教材及著作16 部,获科研、教研奖励多项。其中教研项目“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学院始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结合专业特点,成立了专业类学生社团、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类学科、专业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风建设搭建良好平台。学院派出多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大赛、“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新创业杯”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金蝶云管理创新杯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3 项,其中获得一等奖120 项,二等奖150 项,三等奖86 项。使学生在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学院以“着眼百年校、建设一流校,实现拥抱社会、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为办学目标,遵循“强实践、能管理、 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办学水平得到社会的认可。企业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思想素质好,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基础理论扎实,岗位适应能力强;有进取心,有协作精神。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较高,好评率达到 90%。
1.工程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10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工程咨询与评估公司、建设单位、银行、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科研与教育部门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制图与CAD基础、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项目评估、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计价、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建筑企业、工程技术公司、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工程咨询与评估公司、建设单位、银行、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科研与教育部门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工作。
2.工商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201K)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掌握企业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适应行业领域一线需求的基础实、能力强、
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工程经济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商务礼仪、网络营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金融公司、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管理咨询等相关工作。
3.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代码:12010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技术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获得造价工程师基本训练,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和工程咨询等领域从事工
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法规、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施工、房地产和工程咨询等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4.财务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204)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财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各类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财务及相关工作,适应行业领域一线需求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学、报表分析、证券投资、高级财务管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财务及相关工作。
5.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104)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掌握房地产投融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营销、房地产策划、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等基本理论与方法,适应行业领域一线需求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法规、工程经济学、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分析、运筹学、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物业服务、房地产经营等岗位工作。
(七)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简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创建于2012 年,是在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浪潮的引领下,由长春建筑学院与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是迄今 国内唯一一所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创办,致力于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教育实体。学院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园区丰富的企业资源、优质的产业发展资 源进行零距离整合,形成“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通过“产、学”互动及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使教学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实现培 养 文 化 产 业 的 应 用 型 、 创 新 型 高 素 质 专 门 人 才 。目前学院设有新媒体艺术系、现代传媒系、设计系、经济与文化管理系 4个系,下设动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建筑学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11 个专业,涵盖了“工、管、文、艺”四大学科。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700 余人,学院吸纳了众多海内外知名学者和教育专家,采用新机制组建了一支以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行业精英相融合,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2019 年,我院青年教师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学院依托园区创意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影视传媒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告印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艺美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群包括动态捕捉实验室、非线编辑实验室、摄像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陶瓷艺术实验室、木器加工实验室、金属加工实验室、油漆加工实验室、数字模型实验室、虚拟体验实验室、录音实验室、印刷实验室等26 个中心。建筑总面积约3500 ㎡,总值1200 余万元,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和场所。
学院以培养文化创意类“善创意、懂技术、会管理、知营销”的高素质应用 型、复合性人才为目标。遵循“面向行业、服务企业、促进就业”的原则,强调校企双元驱动、联动与互动,提出并实践形成了以产业园区、驻校企业、工作室、
工位课堂、创意工坊等多元的职场实态育人模式。构建了学校引导、学院自主、园区支撑的三位一体保障体系。2018 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 年,设计学学科获批吉林省优势学科、完成国家艺术基金小微文创企业人才培养项目。2020 年,环境设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学院近年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近三年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计获得国家级奖项:国际奖项 4 项、国家级5项、省级及以上 500 余项。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不断创新和实践,为社会和行业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深受企业欢迎。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89.34%、90.2%、91.4%。学生就业去向 80%是服务于我省文化产业一线,有些还扎根微小企业,或自己开办公司引领创业等,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培养目标:本专业属于艺术学类专业,主要以当代工业化和信息化为背景,综合运用科技成果结合美学、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包装等进行整体优化的创新设计。培养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领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运用较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产品的开发性设计和改进性设计,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概论及史论、工艺美术史、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软件软件专题、创意思维设计、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设计心理学、造型基础、构成以及专业实习实践等相关课程。
专业特色:产品设计专业,属于艺术学类专业,主要以当代工业化和信息化为背景,综合运用科技成果结合美学、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包装等进行整体优化的创新设计。本专业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带领,以中高级职称为主,教师团队均具有211,985 高校研究生以上学历,也包括产品设计行业优秀从业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参与教学。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现代产品造型设计或与产品设计相关的管理工作。
2.广告学专业(专业代码:05030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完善能力,具备扎实的广告学理论基础知识、娴熟业务技能及应用能力,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从事广告创意策划、广告经营管理、广告设计制作以及公共
关系管理等实际工作并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大众传播学、中外广告史、广告学概论、广告法规、广告文案专题、市场营销专题、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专题、营销专题、媒介理论研究、新媒体概论、品牌形象策划与推广等。
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真实项目紧密结合、因材施教与人才质量紧密结合、信息技术与学习效果紧密结合”。 “工作室制教学”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角色,完学向实践的过渡,打造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广告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后就业面广泛,可在大中型企业的广告公关部门从事广告/品牌工作,或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互联网及新媒体等媒介机构从事媒介经营工作,或在广告公司从事调查、策划、创意、媒体投放、公关促销等工作。
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210)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文化产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先进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熟练掌握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文化媒体等部门从事创意、经营、管理、教育等工作的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投资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西方文化史、商标广告学、版式设计、品牌传播与推广、会展项目策划、文化娱乐产业经营与管理、艺术市场、艺术品收藏与拍卖等。
专业特色: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依托国家级产业园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园的基础上,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熟练掌握 文化行政管理和文化企业经营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会展经济管理模块、文娱产业经营与管理模块、艺术品投资管理模块、品牌管理工作室模块四大课程群。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管理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文化媒体等部门从事创意、经营、管理、教育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诚信品质,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运营、设计、开发以及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电子商务类企业线上运营、电子商务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的善创意、懂技术、会营销、知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管理实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版式设计、网页配色、FlashAction Script 动画设计、photoshop 图片处理、UI 设计、网站美工设计Ⅱ、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品牌传播与推广、移动商务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于管理、经济和计算机三者的结合,将“懂技术、善创意、知管理、会营销”进行协调发展。依托我校现有的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园 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将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和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划分成电子商务设计、网站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营销四个方向模块。将网站美工设计Ⅰ、网站美工设计Ⅱ 等作为电子商务设计模块课程;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移动商务、电子商务系统 设计作为网站技术与应用模块课程;将电子商务物流应用Ⅰ、电子商务物流应用 Ⅱ作为物流管理模块课程;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品牌传播与推广作为网络营销 模块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建设与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电子商务类企业线上运营、电子商务项目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
5.动画专业(专业代码:13031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动画创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动画创意和编导及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以及面向文化创意产业、游戏开发、产品设计、建筑、教育等行业及有关动画传播单位从事应用动画创作、教育研究和其他美术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适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3DMAXⅠ 、3DMAXⅡ 、3DMAXⅢ 、MAYAⅠ、MAYAⅡ、MAYAⅢ、影视后期、动画短片、影视特效、原画设计、分镜头脚本等。
专业特色:动画专业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精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影视动画、建筑动画、设计及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画创意、策划、创作、制作管理能力。
就业方向:动画前期美术设计师、动画师、影视特效师、新媒体动画设计师、衍生产品设计师、动画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6.工艺美术专业(专业代码:130507)arts and crafts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艺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设计方案,具有手工艺品设计和制作、工艺品色彩搭配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能在文化艺术部门、传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设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传统纹饰、首饰设计、工艺美术史、图案研究与应用、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皮革艺术、木艺、纤维艺术、综合材料创作表现、展示陈列、陶艺、传统印染等相关课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特色是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兼容东西方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关注人类生活品质,强化科技应用手段,探索新的领域。关注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材料的特性和工艺技能,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宽厚的设计基础知识、现代的设计理念,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艺术创作和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艺术部门、传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设计、管理等工作。
7.环境设计专业(专业代码:130503)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艺术修养、人文素质、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并全方位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对时尚的敏锐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能胜任环境设计、施工管理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专门实践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构成、创意思维、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课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于室内、景观、建筑三者的结合,将“懂技术、善创意、会设计‘’进行协调发展。依托我校现有的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和工作室教学课程。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主体内涵是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整理再创造,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专业的内容广泛,涵括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公共设施设计等,设计得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得各个领域,是一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得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设计基础知识、个性化的创意思维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环境设计工作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环境设计专业于2020 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艺术品配套等工作。可应聘到建筑工程公司、装饰公司等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管理工作。
8.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代码:13050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品牌形象设计、图形创意、招贴设计、材料印刷与书籍整体设计、版式设计、插画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交互设计、商业动态广告、商业摄影、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满足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具有性的教学理念,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以工作室制模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融合广告学、新媒体、室内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使学生在掌握设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兼具跨学科的视野和交叉学习的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层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新闻出版、彩色印刷、平面广告、户外广告、企业CIS 策划设计、海报设计、招贴设计、刊物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商业手绘、网站形象设计、网页制作、Flash、动画设计、商业摄影、家装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9.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6)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熟悉各种数字媒体技术类型,熟悉数字媒体技术设计流程,具有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制作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引擎技术基础、引擎技术应用、VR技术开发、人机交互技术、交互式多媒体网站开发、数字媒体开发等。
专业特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人文底蕴、艺术素养、科技含量、国际视野”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习、实训、实战”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字媒体研发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实现
并提高数字媒体、数字游戏和信息技术行业中软件的研发能力。采取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我校现有的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与知名游戏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数字与视觉感官设计公司等多家主流数字媒体企业进行实践交流。在课程设计上,将专业课程的规划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学生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游戏开发、虚拟现实交互开发、增强现实交互开发、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10.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专业代码:130508)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适应数字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发展,具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良好沟通能力,能够运用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数字界面设计、数字动画设计、移动多媒体动态制作、及数字媒体平台建设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UI设计、概念设计、数字动画、非线编辑、网站建设与规划、多媒体动态展示、数字游戏开发、数字运营实训等。
专业特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人文底蕴、艺术素养、科技含量、国际视野” 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设计人才。采取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较全面的设计课程教学奠定坚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多元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紧密结合行业需求,与知名游戏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和数字与视觉设计公司等多家主流数字媒体企业进行实践交流。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传媒公司、网络服务公司、广播影视公司、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以及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工程开发和管理工作。
(八)公共艺术学院
简介:公共艺术学院始建于2000年,前身为艺术设计系,2011年学校转设后,学院更名为公共艺术学院。目前设有2个学科门类,其中设计学学科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 类;设有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风景园林四个专业,其中环境设计专业2018年获批吉林省教育厅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2019 年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6000余名毕业生。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年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队伍;学院设有环境设计、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建筑技术、陈设设计7 个教研室。建筑面积约24000 ㎡,教学楼内设有分图书馆,管内藏书2 万余册。国际学术会议中心位于公共艺术教学楼二层,可同时容纳1 千余人同时参会,中心承办过两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并于2017年9月承办第四届华灿奖颁奖典礼。
位于教学楼三层的创意街区由十余间创新实验室组成的,其中“家居空间体验中心”、“材料展示店”、“DIY 厨房”、“创意咖啡”等空间形成了目前全国唯一的环境设计专业等比例“建筑实体教具群”。学院实施“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设有“引企入校工作室”两间,将人才培养实现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建立了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 良好的校内外实习环境。
经过20 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共艺术学院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各项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和校级重点科研平台各一个,创新团队“本土文化艺术数字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2015 年获批省级创新团队,2018 年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2014 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获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研究基地,“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获批吉林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 年,“东北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获批长春建筑学院校级平台。近十年来学院共完成省级教研、科研课题40 余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00 余篇,出版专著(含教材)20 余部。教学成果显著,获吉林省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吉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年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展览(大赛),师生获奖300 余项。
学院重视课程建设,其中《设计色彩》、《室内设计》、《字体设计》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设计色彩》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景观学导论》为学校首个在线课程,2019 年,《“室内设计”情境教学课程》获吉林省教育厅高校“金课”建设项目。
依据学校定位,学院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致力于研究、落实集团董事长提出的“知识体 系与职业素质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课 程设置创新,构建适宜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学院为之努力的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具有职业道德、创新品格和敬业精神,掌握环境设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室内设计、室内软装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的方案设计、施工以及组织管理工作的、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的环境设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室内软装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快题设计、植物景观配置、材料与工艺、施工与构造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中、小型建筑、室内、景观设计院、工程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软装公司、广告公司、出版社、市政园林、国家企事业部门从事环境设计相关工作。
2.公共艺术专业(专业代码:130506)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完善能力,系统的掌握公共艺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满足相应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公共艺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快题设计、公艺美术、壁画、设计原理、设计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市政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艺术创作、设计、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3.艺术与科技专业(专业代码:130509T)
Arts andTechnology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会展设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会展设计、会展策划、组织管理以及会展活动空间环境的展示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基础、造型基础、设计原理、会展设计概论、构成、会展工程法规与管理、会展创意与策划、会展照明设计、会展空间设计、陈列设计、会展材料与工艺、新媒体互动艺术、室内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会展行业的各专业公司、广告公司、公众传媒、商业等从事博览会、商业展会、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的策划设计工作,门店展示陈列设计、橱窗设计、布置和策划工作;也可在建筑设计公司、空间及环境设计公司、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造、设计、研究、策划、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九)健康产业学院
简介:健康产业学院是长春建筑学院的十个分院之一。始建于2018 年3 月。是学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着眼点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学校学科专业合理布局的体现;更是适应“健康中国2030”的要求。
在办学过程中,秉承学校“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从严培育、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完善能力、具有扎实的健康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 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围绕健康产业成功申办并获批三个本科专业,即护理学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等三个本科专业和护理学专升本专业。现有在校生612人。
本着办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26 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8人,博士1人,硕士17人,双师型16 人。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理念先进、技能娴熟、教学水平较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精良。目前,设有三个专业教研室,即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护理学专业教研室和康复治疗学专业教研室。
学院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拥有5000 余平米的实验实训(技能)教学中心。现在,中心设有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实训室、医学机能学虚拟仿真实训室、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康复专业实训室(传统疗法技能实训室、OT 实训室、PT 实训室)、数码互动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健康管理综合实训室等基础与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室,为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保障。在满足本科教学的同时,可为职业教育、健康教育与培训提供相应的技能实验实训平台和为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实验条件。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多专业与学科综合优势,以母婴护理为特色,形成了产后女性健康养护以及婴儿看护等为重点的培养体系。
学院与省内外十余所三级甲等医院和数家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医院、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孕产机构建立了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们的实践教学提供稳定的保障,并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实现校企融合、产教结合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构建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办学保障体系;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教学团队;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与条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挖掘现有资源,拓展专业领域,打造健康类专业集群;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强化校企融合、产教协同、产学研一体化的意识和理念,形成特有的、全新的教育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创新带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实现规模-结构- 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1.护理学专业(专业代码:1011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护理所必须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适应社会多元化护理发展要求和行业需求为特色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卫生保健系统、高等医学院校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及社区卫生保健等工作。
2.康复治疗学专业(专业代码:10100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健康医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治疗技术,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康复机构或疗养院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够在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事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护理、康复管理及康复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中医学基础、针灸学、推拿学、临床康复学、康复工程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中心(康复医院)、特殊教育学校等从事临床康复治疗以及康复医学教育、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或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设备企业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康复管理、专业设备销售和研发等方面的职业,以及医学和健康卫生相关领域工作。
3.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410T)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适应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具备医学、管理学、信息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健康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企业、健康产业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卫生行政机构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营销等健康服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健康管理学概论、健康检测技术、卫生政策与卫生法、健康心理学、健康管理学、健康诊断与评估、健康管理服务与营销、健康大数据分析、健康物联网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教育、卫生、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体检机构、保险机构、商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健康管理咨询机构、养生保健中心、健康体检中心、食品及保健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
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健康营销等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十)人工智能学院
简介:长春建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于2018 年中期创建,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并举的崭新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合各行各业需求的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人才,并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成果研发中心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平台。
学院植入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办学,毗邻吉林大学,建筑面积5000 ㎡。目前学院设置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以及人工智能专业等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国家留学基金委-IBM 优秀教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一大批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博士、硕士学历者占9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学院一直鼓励教师进修提升,师资结构日趋合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开拓“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研究为支撑、创新应用为出口”的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在人工智能方向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通过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与良性互动,实现对专业技术型、交叉复合型、创新创业型全方位多层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学院打造建设了“人工智能创新实训中心”,包括“人工智能竞赛体验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中心”“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实训中心”,占地总计1200 ㎡,在“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综合应用技术上形成全场景融合,为培养“创新复合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起到有力支 撑。
学院面向产业特点与行业需求,形成“产学研赛创”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特色,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以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渠道、“做中学”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知识课程+能力课程+ 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育人培养、“产学研赛创”相融合的“五师融合”型师资结构等多种形式,全力培养适应产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人才。
学院重视办学,积极推进校与校、校与企间的交流,先后与国内20 余家知名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开拓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共享。
相信在高标准建设的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的办学环境下,莘莘学子走进人工智能学院必将融入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应用开发大熔炉,以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铸就“智造之魂”,为促进我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做出贡献!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10T)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和计算思维能力,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系统接受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能力训练,能应用所学技能解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相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思维与计算导引、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大数据技术概论、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智能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架构、分析、处理、运维服务等工作,也可从事大数据研究、咨询、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
2.机器人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803T)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信念坚定、品德优良、崇尚科学、脚踏实地,系统掌握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机器人感知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熟练掌握机器人系统分析、机器人设计及操作运行等专业技能,具备机器人运用需求分析、机器人系统设计、机器人操作运行、能在机器人相关领域从事机器人工程设计、应用、操作、维护、销售、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基础、机器人学导论、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感知技术、机器人程序设计(ROS)、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应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应用与实践、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与机器人教育机构、生产制造及系统集成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与机器人相关的研发、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机器人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
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7T)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实践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系统掌握智能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技术,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电路基础、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基础、离散数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智能、知识工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等课程。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教育单位、军队和行政机构,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方面智能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发、工程应用、决策管理等工作。
4.人工智能专业(专业代码:080717T)
培养目标:人工智能专业主要面向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体系和新一代智能科技发展趋势,培养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胜任人工智能相关的设计、研发、服务等全周期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及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深度学习、音视频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等。
就业方向:人工智能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服务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制造企业、销售企业及应用企业从事研发、编程、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在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技术、电机设计与制造等领域从事设计、维护、销售与管理等工作 在各级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一)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简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是我校独立设置的二级教学科研机构。下设5 个教研室、1 个办公室和1 个资料室。教研部有专兼职教师17 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3 人,讲师7 人,助教2 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5 门课程,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人文素质教育》《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等10 余门人文社科选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教育教学为己任,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的全体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统一起来,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扎实有效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切实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近年来,教师主持参与的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近20 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0 余篇,创建省级优秀课2 门,校级优秀课1 门;在2018 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1 项;在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 项、三等奖 5 项;在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评选中获得二等奖2 项、三等奖5 项、优秀奖2 项;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微课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
简介:基础教学部是2000 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单位之一。下设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图学五个教研室,一个物理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高等数学、物理理论及物理实验、化学(化学实验)、工程制图、外语等
学科公共基础课程。
目前,共有教师69 人,其中专职教师 50 人,外聘教师 19 人。专职教师中教授4 人,副教授13 人,博士学位2 人,硕士学位34 人。教授、副教授均在普通高校从教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中青年教师在校级、省级及以上教学技能比赛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基础教学部以“为专业课程服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为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始终坚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其中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和大学物理实验按照不同专业需求开设不同教学内容,坚持“基础+应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落实和支撑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近三年,教师基础教学部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4 项;公开发表省级以上教科研论文82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2 篇;高教科研成果奖3 项。同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成绩优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包括国家级、省级奖80 余项;省级以上英语学科竞赛累计121 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吉林省第一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组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第十一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1 名学生获得三等奖。
简介:体育教研部是学校独立的处级教学单位,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场地器材的使用与管理等工作。
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 结构,教学目标突显多元化、科学化,内容追求娱乐性、健身性、性与文化性的整体融合。面对全校9 个学院学生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瑜伽、健美操、武术、网球、毽球、越野行走、体育保健、滑雪课等选修课程。
学校建有室外运动场:400 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一块(包含万人看台、足球场)、羽毛球场四块、多块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建有一栋面积约为9239 平米的三层多功能体育馆,内设武术馆、瑜伽、健美操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 排球馆等,可容纳300 人在同一时间段进行体育教学等活动。
学校实施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水平逐年提高。
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一届的学校田径运动会、“长建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等多项比赛活动,校外体育竞赛成绩优异:校田径队于2015 年、2017 年连续两届蝉联长春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18 年第十八届省运会甲组男子铅球金牌、800 米、1500 米铜牌牌;校武术队于2016 年、2017 年获长春市武术套路比赛集体项目一等奖,吉林省首届国际太极拳邀请赛集体项目三等奖;校篮球队获得吉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高校组篮球赛第四名,校羽毛球队获得2016 年长春市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二名;校乒乓球队获得2016 年长春市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团体第一名、获得2018 年吉林省全运会高校组团体第二名;学校女子排球队获得吉林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第三名。
学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高校园区(长清公路14 公里处)。
邮政编码:130607
联系电话:0431-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